“绣花功夫”让城市更美好市民更舒心

长江日报讯“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

早上7时,地铁口前,共享单车被“路长”整理得整整齐齐;为了让附近小区居民睡得好一点,工地渣土外运每次多绕道两公里,隔音板由6米升高到8米;为了不给市民出行“添堵”,洒水车早晚高峰“闭门不出”,看到路边有行人就调小水量……这些,都是近期每天在武汉街头出现的场景。

为了降噪,靠近黄鹂小区的隔音板从6米升到8米。长江日报记者王慧纯 摄

带着对家园的热爱,武汉下足绣花功夫,全面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努力让城市更干净、更有序,让市民更幸福、更有获得感。

日均2万步 “路长”上岗

“婆婆嘴”专治街头城市管理“疑难杂症”

4月21日下午4时,中南路街三级路长陈纬赶到中南路地铁站D口,将摆放在一家便利店门口的两辆电动车推至划线区域。“这么快就来了!5分钟前我才在公众号上反映占道问题。”便利店钱店长竖起大拇指。

中南路街三级路长陈纬将随意停放在路面的电动车推到划线区域。长江日报记者刘斌 摄

经陈纬一番规整,人行道恢复畅通。作为一名三级路长,他每天大多数时间都在街上巡查,日均2万步。

早上7时,赶在早高峰前,陈纬就到地铁口整理共享单车。“我们排得整整齐齐,市民也会文明使用单车,不好意思随意停车。”

前几年中南路并不是这样,地处武昌最繁华的商圈之一,商场、企业、写字楼扎堆,几个地铁口的人行道常被单车占满,行人只能往机动车道上走;沿街门点商贩占道经营,噪音不断。中南路街道办事处下了大力气,推行三级路长制,分级分层解决问题,将千头万绪的城市管理难题一一理清。

像陈纬这样的三级路长,中南路街有6个,按六大管理片区划分。他的日常工作就是宣传、巡查、采集、复核和报事。每次到店里巡查,他都会提醒商户添加公众号,有事可在后台留言。

街道综合执法中心队员刘苏明是二级路长,负责路面管控,包括片区的日常执法及综合治理工作。刘苏明笑着说,自己工作中成了“婆婆嘴”,为一张乱贴的广告照片,到违规商户店里跑了好几趟。“最终说服他的,是周边环境好了,他自己的意识和习惯也就跟着改变了。”

难以解决的重难点问题,落到一级路长、中南路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李永新头上。前几天一处路面维修留下“拦路虎”,铺回去的地砖高出地面两三厘米,被绊倒的市民投诉。问题最后摆到李永新面前,他到现场去了两次,相关部门将路面还原。“我是最后一关。辖区内所有城市管理的问题你必须兜底,所以你只能想办法。90%的问题都能在我这里解决。”去年开通的公众号“中南智慧三包”也是路长们这么琢磨出来的,街道宣传栏及商户的“门前三包责任书”上,都有二维码,居民扫码关注后,即可报事咨询,后台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将问题发给该门点路段的路长,路长就会立即前往解决。

据悉,今年,我市将在全市主次干道划分责任段,设立路长,实行包路责任制,路长负责道路责任范围内城市精细化管理问题的发现、处置、协调、核查工作。在“三长制”管理工作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路长工作职责,以街道办事处为责任主体,借助微邻里、网格化管理等信息平台,齐抓共管。

渣土外运车多绕道两公里 隔音板由6米升高到8米

社区、居民、城管、企业一起想办法降噪

4月22日上午,黄鹂小区居民胡先生受邀到中铁十四局两湖隧道(东湖段)一标项目部省博工作井处参观工地,了解降噪措施。得知施工方将靠近居民区的渣土外运通道迁移到远离小区的另一端,致每次出土绕道两公里,胡先生表示认可:“我是感觉施工噪音小了一些,原来是这个原因。你们想了不少办法啊。”

省博工作井处是两湖隧道工程的一部分。两湖隧道全长约19公里,下穿东湖、南湖,既顺接过江交通又分担二环线交通压力,是武昌中心城区的一条南北向骨干快速通道,建成后将释放地面空间,更好保护东湖、南湖生态环境,方便市民出行。黄鹂小区是离工地最近的小区,仅一墙之隔,工程2月份开工以来,陆续有投诉转到城管部门。为了解决噪音扰民问题,市城管执法督察总队和东湖风景区城管执法局队员隔三岔五就往工地跑,采取多种措施尽可能将工地施工噪声降到最小。

除了渣土外运通道绕路,胡先生在工地还看到了这些措施:靠近居民楼的隔音板由6米升高到8米,现场搭建了钢筋密闭切割操作间,冲洗渣土车的洗车槽罩上了防护棚,为了减少扬尘,工地随处可见喷淋设备。

既要保障重点项目民生项目顺利推进,又要保障项目周边居民睡眠和休息,武汉出台了《2021年优化营商环境加强施工噪声污染执法与服务工作方案》,对市级重点工程、民生工程,持续完善“一地一策”举措,通过组织召开座谈会、恳谈会,架起企业、居民、城管、建设部门等多方面对面沟通对话桥梁,督导企业制定有效降噪减噪施工方案,鼓励企业采取先进降噪技术和工艺,引导示范推广降噪经验,带动全市提升工地降噪减噪水平;对重点工地采取多巡查提示、多监督警告,减少市民投诉;对违规施工、市民反复投诉的工地加大查处力度,采取重点约谈、媒体曝光等形式倒逼工地及时整改。

据了解,2020年12月26日至2021年4月20日,全市共受理夜间建筑施工噪声污染投诉3881起,执法办案119件,处罚164.8万元,投诉处置率100%。

洒水车早晚高峰不上路 看到有行人就调小水量

多部门协作管住洒水车作业扰民

21日上午9时许,一辆吸扫车从长江二桥下环卫停保场出发,沿黄浦大街开始作业。长江日报记者刘斌 摄

4月23日下午1时许,江城天美保洁公司司机冯意斌驾驶一辆洒水养护车,在江汉区水利北路上作业。他专注开车,看到路边有行人,赶紧调小水量。最近,武汉出台了新的洒水车管理规范,他的工作时间和方式都变了。

以前冯意斌开的是8吨的大洒水车,水利北路有好几个在建工地,往来大车多,早上,他都会第一时间到工地门口,好好洗一番路面。3月,我市实行“一禁一限一全面”清洗作业模式,要求高峰时段禁止洒水、白天时段限制洒水、夜间时段全面清洗。因为限制洒水,8吨洒水车的作业时间调到晚上,夜间洗路,冯意斌开的车换成了1吨半的洒水养护车。

遇到行人不避让,早晚高峰期洒水扰民——本来是为城市保洁的洒水车,让市民忍不住“吐槽”。4月15日,市城管执法委曝光25起洒水车违规洒水以及不文明作业扰民的行为,并对涉及的13家违规作业单位进行宣教及约谈。

紧接着,市城管执法委联合交管部门,推出环卫作业“禁令”,早晚高峰严禁环卫机械清洗作业车辆在禁行区范围内行驶和作业,禁行区包括中心城区(功能区),新城区城关地区、开发区及连通中心城区(功能区)的主要干道;此外,所有环卫车辆禁止在中心城区(功能区)主干道违规停放。

为确保“禁令”执行到位,我市将环卫车辆违规作业纳入“大城管”考核,定期通报;城管、交管协作,将环卫车辆违规作业、停放、行驶等行为纳入电子眼抓拍,依法处罚。

冯意斌下午作业的时间本是下午1时至4时,现在向前挪了半小时,他要确保在高峰期前回到停保场,他的工作区域在中央商务区一带,高峰期车停在路上也违规。

据了解,4月16日“禁令”推出后,成效已初显。据交管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环卫作业车辆早晚高峰违规作业行为已从4月14日的491起,降至目前的100余起。4月21日早高峰时段,交管部门反馈的摄像头抓拍数据显示,全市禁行区范围内环卫车辆高峰作业数量降至94起,其中江岸、江汉、东湖高新、东湖风景、江夏、新洲6个区数据为0。据悉。下一步,我市还将对环卫车辆早晚高峰作业、洒水车扰民等问题坚持一抓到底。

是否觉得工作难度加大?冯意斌表示:“我们的工作就是为了让城市更美好,市民更舒心。我们工作细致一些,不给市民增加麻烦,我们自己也高兴。”

(长江日报记者王慧纯 通讯员金辉 殷莉红 方金旺 李军)

【编辑:朱晨颖】

(作者:王慧纯 刘斌)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