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些“追风”神器,“安比”跑不掉

长江日报融媒体7月24日讯(见习记者李玉莹 实习生范晓涵 整合)据中国气象局24日消息,“安比”将以每小时40-45公里的速度向东北方向移动,将于25日凌晨在内蒙古东南部地区变性为温带气旋。

从数天前它刚刚开始酝酿的那一刻,到它编号、行进、登陆、北上,一直有一支由各种“神器”组成的队伍在严密监控,并且快马加鞭将台风信息回传到经验丰富的预报员处。这些“神器”不仅协助预报员实时跟进台风动态,更能提供多种数据和图表帮助预报员分析降水强度和范围,还有更多意想不到的功能! 

第一阶段:从“安比”生成到抵达近海

主要观测神器:风云四号的28种遥感产品

从“安比”生成到抵达近海时,正好进入到了风云四号的最佳视野,风云四号的28种遥感产品开始持续锁定台风“安比”。

首先,五分钟一次的风云四号卫星云图快马加鞭回传数据,不断为后方预报员提供“安比”的最新位置信息。同时,风云四号上搭载的红外高光谱大气垂直探测仪收集而来的资料滚动进入数值预报模式,帮助改进“安比”的路径预报结论。预报员可以调用风云四号对流风暴产品了解台风中的对流情况,也可以参考闪电成像产品,查看台风云系中的闪电分布情况。而从风云四号的大气垂直探测仪产品中,还可以看出大气三维立体结构信息。

当然,预报员们可以调用的卫星资料还有风云三号和风云二号的产品。与风云四号A星相比,风云三号卫星离地球更近,空间分辨率更高;同时上面也搭载了更多的探测仪器,比如对台风监测非常重要的微波成像仪。而风云二号F星则协助风云四号观测多云时间的云图。

第二阶段:“安比“登陆前后

主要观测神器:风云卫星、地基天气雷达、地基闪电定位仪、近海浮标、自动气象站、风廓线雷达

“安比”在风云四号、风云三号、风云二号卫星的“监护”下,已经一路向西北方向行进到我国东部近海区域了。

此时,它也进入了由风云卫星和地基天气雷达、地基闪电定位仪、近海浮标、自动气象站、风廓线雷达等多种观测设备组成的综合气象观测网的严密监视之中了。比如,到达近海400公里处时,“安比”就进入到布设在沿海陆地上的新一代天气雷达网的视野内。

(科普一下:新一代天气雷达网以每6分钟一次的立体扫描方式获取台风的三维结构信息,精细化程度可以达到1公里的空间分辨率,这种“神器”是监测强降雨、冰雹、大风等天气的最有力工具,经常被专家比喻为诊断对流性天气系统的“CT扫描仪”。

天气雷达组网拼图也可给台风“安比”(强热带风暴级)做全方位体检。体检报告主要显示台风波形结构、台风眼变化、回波方向、回波强中心强度等具体信息,通过这份“体检报告”,预报员们可以综合多种观测和数值模式预报信息,进行分析研判,从而在地图上确定每一个降雨落区的精确定位。)

第三个阶段:“安比”登陆后向北行进

主要观测神器:自动气象站、风廓线雷达、无线电探空

22日中午12时30分前后,“安比”在上海市崇明岛沿海登陆。但是,它还准备北上影响江苏、山东等省份。

这时,自动气象站、风廓线雷达、无线电探空等气象要素探测设备就派上了大用场。风力多大、降水多少,这些信息都可实现分钟级监测,除了用于天气预报外,还为当地政府和群众防灾避险提供了第一手的灾情资料。

同样,在对“安比”严密监控的同时,这些观测“神器”们并没有漏掉其他可能影响我国的“准台风”们。

在现代气象通信网络的支持下,多种设备探测到的数据会源源不断地向省级、国家级业务部门汇集,中国气象局综合气象观测产品系统在台风“安比”服务期间,24小时之内产品使用量就达到了25万余次;21-22日,卫星天气应用平台网络版的访问次数就达813人,卫星数据资源池访问文件数超过27万个,数据量达到7TB。

随着北京受台风影响后,各个观测神器们也将进入到下一个“追风”故事中。

(来源:中国气象局官方网站、科普中国)

【编辑:符樱】


(作者:李玉莹 范晓涵)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