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江岸,徜徉城市之心



在现代城市,我们常常思索关于生活的追求。神往自然风光的闲淡悠然,又享受科技速度带来的便捷。

而江岸,给了现代城市生活一个更好的答案。老与新融合共生,快与慢交织变换。

让繁华热闹与宁静自由共存,组成幸福生活的样本。

武汉人性格里的风风火火,源于凡事都讲效率,这也造就了城市性格。

历经改革开放40余年,时代发展滚滚向前,快节奏高效率的追求在这里从未改变。

江岸现代化交通网络的构成,便是城市发展的基石。

域内“三桥两隧”沟通大江两岸,为居民出行提供了极大便利,交通的畅通助力升级城市功能品质,让城区人居环境不断改善。

1995年,武汉长江二桥建成通车,武汉市第一条交通环线建成,两岸生活更加便捷高效。

住在江岸的居民曾经需要到长江大桥换乘3、4趟车,才能抵达对岸,如今只需一趟车便可到达工作单位,两岸间距离大大缩短。

两岸“异地恋”也在一条条过江交通大“动脉”的相继打通后,成了历史趣闻。

如今,“三桥、两隧、三轨”的水上、水面、水下立体过江交通格局全面形成,长江两岸的时空距离在技术发展下越来越近。

江岸一直是轨道交通的“先行者”,2004年地铁1号线从头顶呼啸而过,标志着武汉正式进入轨道交通时代。

现在建成和在建的8条轨道交通站点形成多功能、快速通畅的立体交通体系,大大缓解地上交通压力。

“以前地铁没开通时,只能等公交,一旦堵车就会迟到,现在8号线直达公司,去哪里都很方便”,住在塔子湖的李女士感慨,曾经上下班高峰期的堵车情况越来越少。

二十年来,随着轨道交通1号线、2号线、3号线、6号线、7号线、8号线、21号线等7条轨道交通线路相继建成,江岸四通八达的轨道交通网络基本形成,这也吸引了更多人回汉发展。

家住阳逻的年轻人,1小时便可乘地铁从江岸的公司到家,跨区上班族的地铁通勤梦照进现实,也为市民生活提供了更多可能。

农历新年,黄浦路地铁站里换了新装潢,剪纸海报、毛茸茸的“福”字,让大家的心更暖了。

城市市政道路密织成网,组成绕城环线,打通交通要道,拓展城市边界。

上世纪90年代初,解放大道、发展大道、黄浦大街、金桥大道、香港路等道路进一步往西、北向延伸,中心城区区域进一步扩展。

曾经远中心城区的后湖地区居民现在10多分钟便可抵达三环立交桥。

如今市政道路建设逐步由“骨架路网”转向“毛细血管”,让便捷的道路交通通往辖区内的千家万户。

2023年12月20日,建设大道延长线工程上的跨铁路主桥顺利完成转体施工,当全桥贯通后,将彻底解决二七小路铁路涵洞的拥堵问题,给后湖和百步亭近30万居民带来极大便利。

不仅如此,跨铁路高架还设置了数条连接二环线的通道,建成后上环线将不必绕行匝道或辅路,将极大节省居民时间。

“大小动脉”联通,回家的路更顺畅了。

春节期间,江岸区内二环线、沿江大道、解放大道、中山大道、解放公园路、长江二桥等13条道路和2座桥梁上喜气洋洋,红彤彤的灯笼和“中国结”灯点亮夜晚,新年气氛浓郁。

享受城市所赋予的丰饶与繁华,感知时代发展最前沿的动态,但江岸也从未放弃对慢生活的追求。

滨江滨水的生态底色,造就江岸生活B面。

每到晚上,汉口江滩就成了市民休闲热门地,家住附近的居民健身长跑,年轻人游玩漫步,这是武汉标志性慢生活图景。

“我从小到大一直住在江边,这些年眼见着江滩岸线越来越长,‘颜值’越来越高,生态越来越好了。”一位居民感慨着。

藏在闹市中,一条萦绕咖啡香的老街,是当代年轻人和老汉口们的慢生活精选。

过早和下午茶,中西结合,奇妙混搭,构成了这条街的安逸基因。

早春阳光毫不吝啬笼罩每个人,一点点温暖就足够支撑大家走上街头,慢慢悠悠享受生活。

或是在历史铺陈的老里份里,慢享静下来的时光。

在高速发展的城市中,也有洞庭村这样值得守护的老地方,留存历史记忆,让时光静静流淌。

中式石库门天井、欧式雕花拱券大门,上世纪中西交融的文化脉络,潜藏在如今平淡的生活角落。

江岸的老里份很多,同兴里是其中特别的一个。

在百年老街里开咖啡馆、古着店,一群相同爱好的年轻人走进同兴里,找到与自己格外契合的生活节奏。

享受半天时光,钻进窄窄街道两旁,横七竖八的绿植掩映下的小店,回归心灵的缓慢与宁静。


享受时代的高效节奏,也能收获内心呼唤的悠闲慢生活,江岸实现了我们对生活最初期待的模样。

(来源:大江金岸)

【编辑:邓腊秀】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