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立平讲述4次创业经历: 让变革成为习惯,才能与时代合拍


7月18日,中电光谷联合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黄立平嗜好书好学,书房里左右图史。记者高勇摄影

      长江日报融媒体8月7日讯(记者张维纳)“今年是改革开放40年,也是我创业30年”,从高校走出来的企业家黄立平在采访中向长江日报记者讲述,他既是改革开放的见证者,也是实践者。30年来,从创办湖北省青年心理研究所,到开创红桃K的辉煌,从东湖高新的转型发展,到创立光谷联合的新天地,黄立平经历了四次跨领域创业。“只有顺应时代不断主动做出改变,才能始终保持创新的动力和活力。”黄立平说。

通过借调下海创业

敢于“走出体制”是改革思想的启蒙

7月18日,在位于创意天地的办公室,中电光谷联合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黄立平向长江日报记者回忆起第一次创业情景,57岁的他仍激情洋溢,他把自己定位于一个永远的创业者。

7月18日,中电光谷联合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黄立平嗜好书好学,书房里左右图史。记者高勇摄影

“1979年我上大学时,学的是电气自动化专业,我的兴趣却在教育”,1984年,已经留校任教的黄立平考入华中师范大学思想教育专业继续深造。读书期间,黄立平发表《论教育的主体与客体》等多篇论文,并出版了《现代生活艺术》等畅销青年读物,以及国内第一本综合性《管理学》专著。“在1988年,我的稿费收入已相当于十年的工资”,抱着“铁饭碗”的黄立平却决定在这个时候走出体制。

“那时离开体制还有很多障碍——人事档案存放、党组织关系接转都是问题”。黄立平记得,他们当年是通过借调的方式从高校出来,自费创办了湖北省青年心理研究所。“有了研究所的批文,还要注册一个经营实体才能搞经营”,当时,《公司法》还未出台,团队只能用“咨询服务部”做经营。为了办张营业执照,黄立平蹬着自行车跑了近三个月。营业执照办下来的那天晚上,创业团队在一个小餐馆庆祝了一番,“那是我人生第一次喝酒,喝了半斤还没醉,可以想象我当时有多高兴”。

作为全国首家青年心理研究所,为了解决社会转型中人们的心理适应问题,他们举办了全国第一个高等院校心理咨询培训班,开通了全国第一条心理咨询热线,创办了国内第一本《青年心理咨询》杂志,还组建了湖北省社会心理学会。

董事长黄立平1994年主编的《青年心理咨询》杂志。记者高勇 摄

     回顾这一段“吃螃蟹”的历史,黄立平认为,“敢于走出体制,在当时也是一种探险,点滴的成功都具有改革的启蒙意义,这是我至今都引以为豪的。”


知识分子向实业进军

创造家喻户晓的红桃K

1992年,中国又迎来了改革开放的一个关键时间点。黄立平及其团队合伙人决定向实业进军。

董事长黄立平回忆起1988年用三个月时间拿到营业执照时的心情;“如同拿到结婚证般高兴”。记者高勇摄

   “既没有实业基础,也没有任何行业经验,从何处着手?找高校的科研成果,从科研成果转化入手搞产业化。”黄立平找到了武汉大学生物系教授张廷壁,张教授的一项从蚕沙中提取绿色素的生物技术正热切期待转化。二人一拍即合,由此开启了红桃K集团的创业之路。


“必须探索新领域,哪怕前方是汪洋大海”。1993年年初,青年心理研究所组建团队与张廷壁教授一起进行应用研发。不到一年时间,搞出卟啉铁制剂并以保健品形式进入市场。没有工厂,就“借鸡下蛋”,没有销售渠道,就靠“广告轰炸+人海战术”自建渠道。一时间,武汉市路上跑的公共汽车背后的玻璃窗上都贴上“呼儿嗨呀,中国出了个红桃K”的车贴。直到现在,红桃K这句广告语仍然是很多人记忆里的经典。

1994年,红桃K进入市场不到半年,武汉销量即达500多万元;1995年,进军湖北其他地市及全国,销售规模达到1亿;1996年,销售额达到7亿;1997年,直接做到了16亿。“销量呈几何级数增长。”回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黄立平仍难掩激动,1997年红桃K纳税超过一个亿,占到东湖高新区税收总额的60%,在全国民营企业纳税额排名第二,第一是联想。

黄立平还清楚记得,1998年底在清华大学演讲时,有同学问,你们的文化出版事业办得红红火火,为什么要选择放弃?“只有放弃习以为常的成功,才有可能激发出新的创造力。”黄立平回答。

“红桃K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式品牌营销模式,是具有教科书意义的。红桃K的实践还证明,没有任何行业资源,只要在合适的时间,采用合适的方式,就能取得到创业的成功。”黄立平说。

最初无人问津

如今产业园走向全国

1996年,红桃K投资东湖高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两年后东湖高新在上交所挂牌上市,红桃K成为东湖高新第一大股东,10月,黄立平出任东湖高新董事长。

董事长黄立平对企业的未来发展充满自信。记者高勇摄

    黄立平在2001年发现,东湖高新区的科技园区建设依赖出让土地的方式弊端较多,不仅土地利用效率低,而且建设过程不可控,建设水平低,决定探索一种集约化的规划建设模式,即主题产业园区开发模式,由开发业主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营。


“我们做的第一个项目是2002年开工建设的‘国际企业中心’,是中国最早的综合性主题产业园”,黄立平介绍,国际企业中心的开局并不顺利。“近两年时间,只售出5万多平米,每平米盈利不足500元”。但黄立平看到了这种服务模式的先进性,并坚信将成为一种趋势。2004年,东湖高新面临重组,黄立平选择将主题产业园开发运营作为主营业务进行第四次创业,经过两年多的探索和准备,2007年,光谷联合诞生了。

光谷联合在武汉相继开发了光谷软件园、光谷金融港、武汉研创中心、武汉创意天地等主题产业园项目,并为光谷生物城创新园、高科医疗器械园、武汉未来科技城起步区提供全程策划和开发运营服务。2011年起,这种模式开始走向全国,在青岛、沈阳、合肥、黄石、鄂州等城市新增了7个产业园区项目。2013年,经权威评价机构认定,光谷联合为中国第二大市场化产业园开发商及运营商。2014年3月,光谷联合在香港主板挂牌上市,成为第一家境外上市的产业园开发运营商。

“时代在变革中前行,企业必须因时而变,主动应变,才能生生不息”,黄立平说,只有让变革成为一种习惯的思维方式,才能与这个时代合拍。采访结束时黄立平提到,武汉这座城市特有的“敢为人先”的城市精神,是他持续探索未来的力量源泉,“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作为国家中心城市,武汉的未来一定会涌现出更多大有作为的新一代创业者”。

【编辑:祝洁】

(作者:张维纳)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