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专用通道排查、两小时出核酸结果,“五一”小长假武汉防控措施力度不减

长江日报5月3日讯 “四站一场”设置专用通道排查,急诊患者两小时出核酸检测结果,游客不戴口罩禁止进入博物馆、电影院等密闭场所……“五一”小长假,武汉成为热门打卡地,长江日报记者探访机场、医院、地铁、商超等人群聚集场所,“五一”期间,武汉市紧绷疫情防控之弦,坚持“人物地”同防,防控措施力度不减。

2021年5月3日,武汉地铁2号线江汉路站,市民游客测温进站乘车。长江日报记者苗剑 摄

四站一场:设置专用通道排查

“五一”假期,武汉天河机场持续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不放松,落实“人、物、地”同防要求,与省市部门、驻场单位联防联控,建立全封闭硬隔离入境旅客通道,从严管控国际冷链运输,毫不松懈抓好境外疫情、国内中高风险地区疫情和航空货运通道疫情防控。

长江日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天河机场国内低风险地区亮码通行,国外每周一、三、四分别保障雅加达、伊斯兰堡、新家坡、首尔共4个入境客运航班,澳门地区航班因旅客流量不定目前每周2班。机场设立了境外航班专门停靠区域和入境人员入关专用通道,国际旅客抵达后通过专用的通道入境并接受检疫。

长江日报记者在T3航站楼二楼国际旅客到达口看到,这里设置了一条全透明的全封闭的硬隔离专用通道,境外旅客通过这条通道可抵达航站楼一楼的天河机场境外来汉人员疫情防控工作专班处。

专班工作人员黎汉祥介绍,入境人员到达此处后,先进行初步检疫,有症状的旅客会直接封闭转运至定点医院做进一步诊断,无症状旅客由各区组织专用车辆将旅客从机场转运到各区定点集中医学观察点,整个转运过程实现全流程封闭运行,避免入境人员与外界接触。同时加强对转运车辆和相关设施的管理与消杀。

从武汉口岸入境人员一律在武汉指定的酒店集中医学观察14天,其间按规定做好体温日测和核酸检测等工作。

“想到今年‘五一’武汉会是热门城市,但没想到会这么热。”5月2日,长沙姑娘小姚在黄鹤楼好不容易抢到一支“黄鹤楼”雪糕。“4月份外交部的全球推介会很让人心动。”小姚是湖南大学大二的学生,学新闻的她一直很关注武汉,4月份全球推介会一结束她就决定“五一”要来武汉打卡。“武汉的疫情防控很严格,每个景点都有人检查绿码。”

三大火车站和长途汽车客运站客流量创新高,武铁各大车站纷纷“出招”,采取增设进站通道、安排志愿者助行、实行一个安全门设置两个安检点“一门两检”等方式畅通旅客进站通道。在汉口火车站南广场,长江日报记者看到,志愿者不断提醒旅客提前准备好健康码和身份证以便工作人员核查。据汉口火车站负责人介绍,因客流量暴增,该站对座椅、扶手、垃圾桶等均加大了消毒频次。

2021年5月3日,武汉地铁2号线列车上,市民游客自觉佩戴口罩乘车。长江日报记者苗剑 摄

医院:发热和急诊入院患者两小时出核酸结果

“五一”期间,医院如何发挥哨卡作用?武汉市疫情防控指挥部要求,全市62家发热门诊要严格执行接诊、筛查、转诊流程,对所有进入发热门诊的就诊患者采取全封闭就诊流程,验码通行并进行核酸和血常规两项快速筛查,必要时进行抗体、CT等检查。严格落实院感防控措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同步做好各类传染病监测与报告工作。

5月3日,长江日报记者在武汉市第四医院看到,该院发热门诊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域,空调也是独立的循环系统。相关负责人介绍,如果患者发热进入到发热门诊,按照常规流程要进行验血、肺部CT、核酸检测等相关检查。发热门诊严格按照“三区两通道”全闭环管理,挂号、就诊、检验、收费、取药均在发热门诊内完成,发热患者和普通患者检查设备严格分开,检验标本运送由医务人员完成。

2021年5月3日,武汉市第四医院,医务人员为办理住院的患者进行核酸检测。长江日报记者苗剑 摄

“核酸检测结果没有出来之前,任何发热患者不得离开发热门诊。”该负责人说,医院为发热门诊的核酸检测开辟了“加速通道”,保障发热门诊患者最快两小时内完成新冠核酸和抗体检测。

急诊入院和住院患者也有快检通道。在武汉市中心医院后湖院区,家住金银潭的王先生因呕吐不止入院。医生开了新冠病毒核酸和抗体检测后,王先生前往核酸采样仓检测。为方便照顾他,妻子也一起做了检测。夫妻俩等候了2个多小时便从手机上查看到检测结果,显示均为阴性,王先生顺利住院。

“早知道这么方便,应该早点来医院的。”王先生的妻子告诉长江日报记者,丈夫身体出现不适已有好几天,之前就是怕核酸检测要等很久才拖着不肯来医院。

长江日报记者从武汉各大医院获悉,”五一“期间医院严格执行市防控指挥部的要求,患者住院需要提供7天内新冠病毒核酸和抗体检测阴性的检查结果;患者住院14天后,还需复查一次核酸和抗体。针对急诊入院的患者,医院会有快检通道,一般2~3小时就能得出结果,尽可能缩短这部分特殊人群的候诊时间。

2021年5月3日,武汉市第四医院,就诊患者及家属经过自动测温通道进入门诊大厅。长江日报记者苗剑 摄

进口物品:进口冷链食品坚持“红区”监管

“五一”期间,进口冷链食品和货物物流增大,武汉市疫情防控指挥部要求市场监管、商务等部门加大对进口物品的检验检疫力度,指导相关企业加强转运、交易、加工等重点环节的防控,对相关从业人员开展定期核酸检测,严格落实个人防护和健康监测。

“进口冷链食品始终保持最严格的‘红区’监管。”武汉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12月10日进口冷链食品信息化追溯平台“鄂冷链”正式启用以来,全市各区、各职能部门对进口冷链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应用“鄂冷链”平台情况进行全面管控,没有“鄂冷链”码的一律不得出库、不得运输、不得采购、不得生产加工、不得销售。

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说,“鄂冷链”码是进口冷链食品疫情防控的“身份证”,“鄂冷链”平台是进口冷链食品规范防疫管理、精准排查管控、高效应急处置的工作平台,是进口冷链食品实现“人、货、库、车”精准防控的长效机制。

据介绍,所有以武汉为第一入境地或第一储存地的进口冷链食品,收货方必须及时准确录入产品的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海关进口货物报关证明、冷链食品消毒证明以及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报告等“三证明一报告”和运输车辆及人员等追溯信息,生成“鄂冷链”码,打印并加贴在每箱产品的外包装上。

2021年5月3日,汉口武胜路凯德广场,市民自觉佩戴口罩进入商场逛街购物。长江日报记者苗剑 摄

商超、餐馆:随处可见防疫公益海报

5月2日,在金银潭永旺商圈,网红奶茶店“茶颜悦色”门口排起长队。家住附近的奶茶爱好者张小姐感慨,这个“五一”最让她意外的不是茶颜悦色热度不减,而是商超、餐馆、电影院等人群聚集场所贴的公益海报,全部和疫情防控有关,这让她感到很安心。

根据武汉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的要求,各区各部门要加强“五一”节假期疫情防控和安全出游知识宣传,引导公众加强自我防护,提倡人群在聚集和密闭场所佩戴口罩、勤洗手、公筷制、分餐制、咳嗽打喷嚏时注意遮挡等良好卫生习惯。

永旺商圈、武广商圈、中百超市等公共场所,广播里循环播放着防疫知识,市民进入前要严格执行测温、亮码、戴口罩。发现个别市民没有规范佩戴口罩,工作人员还会上前提醒。

“绝不能让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前功尽弃。”武汉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称,“五一”小长假是对武汉防控形势稳定的压力测试和实战考验,各部门和行业要毫不松懈落实常态化防控等各项责任措施,层层压实“属地、部门、单位、个人”四方责任,不断优化疫情防控策略,持续巩固疫情防控成果。

(长江日报记者王恺凝 吴曈 王谦)

【编辑:付豪】

(作者:王恺凝 吴曈 王谦 苗剑)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