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命线”变“致命线”!心脏起搏器电极感染险成致命“凶器”

长江日报5月5日讯 本是用于救命的心脏起搏器电极,却因感染变成了可能致命的“凶器”。81岁的刘宁(化名)在武汉亚心总医院多学科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得以拔除两根在体内“肇事”两年的电极。

肇事电极。通讯员提供

十年前,刘宁因“显著心动过缓”植入双腔永久起搏器。2018年12月份开始,刘爹爹发现,自己植入起搏器的伤口出现红肿,他在当地医院反复使用抗生素治疗,一直不见好转,并逐渐恶化出现破溃现象。

刘爹爹为此痛苦不堪,直到在家人的陪伴下来到亚心总医院就诊。刘爹爹入院时,感染问题已经波及起搏器囊袋及电极。“药物不能解决电极上的细菌残留问题,而这些细菌可能通过电极线进入血液及心脏,引起包括感染性心内膜炎在内的威胁生命的隐患。”该院苏晞院长解释。

苏晞介绍,心脏起搏器是一种植入于人体内的治疗设备,通过脉冲发生器发放由电池提供能量的电脉冲,再通过导线电极的传导,刺激电极所接触的心肌,使心脏激动和收缩,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而此时,电极在救命的同时,却反过来又成为了刘爹爹的“生存隐患”,“救命线”变成“致命线”。

医生在为刘宁拔除肇事电极。通讯员提供

医生为刘爹爹完善了术前各项检查后,并从他伤口的分泌物中培养出了表皮葡萄球菌,正是这种细菌导致了刘爹爹的诸多痛苦。

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将这两根“致命线”安全拔除,成为一个令人困扰的难题:老人已经年过八旬,且身体基础条件不佳,外科开胸拔除电极的手术方式对其有较高的风险。除此之外,需要拔除的电极和周围组织严重粘黏,一旦血管或者心脏破裂,导致大出血,后果将不堪设想。

为此,院内多学科会诊,讨论制定手术方案,术中各种风险的处理预案等,最终决定在心脏外科保护下,进行起搏器电极拔除术。

4月29日,经过3小时的努力,两根与周围组织严重粘黏的“肇事”电极被成功拔除。

术后,刘爹爹得知困扰自己两年多的“心病”已经解决,对亚心总医院多学科团队感激不已。截至发稿时,刘爹爹恢复良好,不久后便可康复出院。(通讯员彭祎 长江日报记者黎清)

【编辑:余丽娜】


(作者:黎清)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