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于担当推进“新实践” 江汉:“红色阵地”幸福家园

新建成的“社区综合服务体”


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十九大报告中,“人民”二字被提及203次,“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是党向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

新时代要有新气象。社区是社会的基础细胞,也是人民安居乐业的根基。江汉区时刻不忘初心、心系人民,牢记使命、造福人民,加快建设和谐有序、绿色文明、创新包容、共建共享的“红色阵地”,打造人民幸福家园,构筑社区治理的坚实堡垒。

新时代推进新实践。江汉区党员干部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大会议精神,干事创业、拼搏赶超,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和市委、市政府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1+10”系列文件为指导,结合整区推进“红色引擎工程”工作,持续推进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提档升级,确保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工作有序推进,探索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路径。

在“红色阵地”的建设过程中,江汉区坚持规模适用、功能完备、管理规范、以用为本的标准,加大投入,采取多种方式不遗余力全面推进,成效显著——2017年全区投资2亿余元,新增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用房面积31701平方米,使“红色阵地”总面积达到95410平方米。建成以后,全区108个社区除拆迁外,党员群众服务中心用房面积达到1000平方米以上占比95%。到2018年,江汉区力争全部社区达到1000平方米以上。

与建设同步推进的,是“红色阵地”党建活动、为民服务、宣传教育等功能的日益完善。江汉区“红色阵地”,已成为党在城市基层团结凝聚群众的政治中心、教育引领群众的文化中心、联系服务群众的便民中心。


最好的地段最好的房子最好的条件

江汉区多措并举破冰阵地“增容”

高效规范的政务服务大厅


江汉区地处中心城区,寸土寸金,土地资源稀缺,却拿出最好的地段、建设最好的房子、营造最好的条件打造“红色阵地”,为居民提供最高品质的服务。

面对场地“瓶颈”,全区上下拧成一股绳,共谋“一盘棋”:政府、民政、街道、社区等工作人员在分管领导带领下迎难而上,倒排工期,责任到人,千方百计寻找场地,挨个社区地进行实地考察、调研,反复磋商、筛选,优化方案;征求区委组织部、区财政局、区国资办、区审计局等有关职能部门意见,最终采取购置、调剂、配建、改扩建等方式,确定36个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并完成了标准化建设。


“购借改扩”多渠道统筹“找地”

通过购置方式,江汉区完成了万松街王家墩社区、妙墩社区、常青街贺家墩社区等10个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建设。汉兴街杨汊湖社区目前有暂时借用、开发商配建面积共计600㎡。今年江汉区反复比较后,将一楼一处820㎡房屋买下。该房屋临街,能独立进出,能够与配建用房打通连片打造。

通过调剂方式,完成了民权街打铜社区、唐家墩街西桥社区、常青街富豪社区等12个中心建设。万松街电业社区此前面积仅174㎡,街道租下区房地公司1350.59㎡房屋,让社区面积扩大近10倍。

通过开发商配建方式,完成了常青街八达里社区、汉兴街玉兰里社区等6中心的建设。万松街商一社区除开发商配建的1760㎡房屋外,江汉区还拿出王家墩公园中1130㎡房屋无偿提供给社区使用,打造花园中的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通过改扩建方式,完成了花楼水塔街交通路社区、汉兴街常三社区等5个中心的建设。前进街济生社区在原有760㎡中心的基础上,将街属的济生新村20号面积260㎡房屋进行改扩建,做为中心使用。


“标准建规范管”让场地“活起来”

为提高社区建设标准化水平,江汉区统一规范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标识标牌和社区工作者工作服、工作胸牌。通过摸底,为全区背街小巷的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在路口醒目地方统一制作了指引牌82个,把全区108个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所在位置输入百度地图,让群众线上线下都能随时找得到社区。对108个社区综合服务窗口安装了标牌186个。以街道为单位,设计社区工作者工作胸牌,对全区2234名社区工作者进行设置编码管理,以“江汉+街道”名称英文缩写开头,按四位数进行编号(如民族街:JHMZ0001),并已制作发放到位。组织服装制作厂家到社区考察,要求根据社区工作性质、特点,设计出彰显江汉特色的社区工作者工作服。

通过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管理,让“红色阵地”有了“活起来”的条件。


瑞典博伦厄市代表团参观江汉区社区建设,双方签订合作意向


多功能 全时段 可共享

一流“社区综合服务体”

带给居民更多幸福感

功能集成,开放共享。江汉区的“红色阵地”,更是一个地处闹市中心的现代化“社区综合服务体”,不仅能够满足居民需要的党务服务、政务服务需求,还能为居民群众文体休闲、医疗卫生、青少年托管等一站式的综合公共服务。

对于社区党员群众的功能布局设置,江汉区坚持以辖区党员群众需求为导向,以一室多用、错时使用和便民实用为原则,按照“基础功能+选择性功能+特色功能”的思路,不断优化功能布局,科学设置办公区、活动区、服务区、展示区,使每个房间都功能集成。


基础功能

应有尽有“规范建”

除室外悬挂国旗、规范公示栏,大厅窗口规范设置外,还必须配备一个不少于200平方米的多功能室,功能涵盖党员活动室、党员电教室、市民之家、道德讲堂等,同时配备文化体育活动阵地、社区网格服务站、社工室、档案室、办公室、两代表一委员工作室等。


选择性功能

问需于民“定制建”

在选择性功能打造上,社区党组织结合所在辖区党员群众年龄结构、居民文化层次和经济生活水平,选择性地提供服务项目。主要包括:社区老年人服务中心、“红色物业”服务站、“两新”组织党组织活动室、社区社会组织孵化基地、青少年活动空间、民调办公室等,实行“动态管理”、“一室多能”、“一室多用”。


特色功能

凸显亮点“开放建”

特色功能方面,社区党组织要结合自身培育打造的特色、亮点工作,用最大空间、最好的阵地精心打造。花楼水塔街花楼社区“百年花楼”展览室,万松街机场社区“机场记忆”,唐家墩街马场社区“放学来吧”等,彰显“一社区一主题、一社区一特色”,且每个社区的亮点都能面向其他社区居民开放共享。


接地气、聚人气、扬正气

家门口特色活动

构建“15分钟服务圈”

通过“红色阵地”的搭建,江汉区健全居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平台,组织起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论坛活动和群众文化活动,让民主协商火热展开,社会组织蓬勃发展,构建起和谐温馨的“15分钟便民服务圈”。



“两新”组织党员在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上党课

——每个阵地形成“1+5+X”格局,即至少有1间200㎡以上大型功能室、5间50㎡以上中型功能室和若干小型功能室,搭建居民家门口的乐园。

——制定下发《江汉区社区协商议事规则》,建立居民协商议事委员会、社区民主听证会,通过机场社区“民情恳谈会”、西桥社区“社区论坛”、扬子社区“街坊报”、花楼社区“幸福面对面”、商一社区“义工联”等活动,丰富协商载体和形式。

——制定《江汉区建立完善社区“微公约”制度的指导意见》,针对居民反映比较集中的自主物业、物业费缴纳、公共停车位、广场舞噪音、高空抛物等矛盾和问题,自议、自定、自解形成“微公约”,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提升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荣誉感。

——采用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第三方社会组织运营孵化基地、公益创投项目、物业管理等服务,逐步实现服务的“外包”模式,推动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三社联动”,促进社区自治、共治,填补社区公共服务空白。今年8月,江汉区成立武汉市首家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标志着散落在辖区内的社区社会组织真正有了自己的“娘家”。

——确定在全区建设50个社工工作室,并制定了实施方案。目前18个社工工作室已建成,全区6个街道级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实现专业社工服务的全覆盖。

——积极发挥街道、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和物业服务企业“三方联动”服务机制的作用,探索“四方联席”机制的运行。在所有新组建或需换届业委会的小区,积极推进社区“两委”依法进入业主委员会交叉任职,使有条件的“两委”成员全部进入业委会“交叉任职”。


策划:江汉区委组织部江汉区委宣传部 江汉区民政局

撰文:刘元聪 朱素芳余志刚 叶频捷

供图:江汉区委宣传部

(作者:长江日报)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