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优秀共产党员王争艳:无论坐诊还是直播,最大心愿是服务基层

王争艳:武汉市汉口医院名誉院长、副主任医师,湖北省优秀共产党员,曾当选党的十八大代表,荣获“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第七届中国医师奖”“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个人”“全国卫生系统创先争优先进个人”“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长江日报讯 “活得长、活得好是老百姓的美好追求,共产党人的初心就是要让群众的心愿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国家的卫生健康事业快速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从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鼠疫、真性霍乱、血吸虫病、天花,到我们刚刚经历的惊心动魄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这些让我更加坚定了作为一名党员的初心和使命,更加拥护党的领导、紧跟党的步伐……”

4月23日下午,长江日报记者在武汉市汉口医院见到王争艳时,她正忙着录制“红色故事汇”视频。采访不时被电话打断,全是老病人咨询问题的,王争艳细细询问,耐心回复,一一叮嘱。67岁的她说,自己能做的,就是为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出一点微力。

武汉市汉口医院名誉院长王争艳。长江日报记者胡冬冬 摄

是党救了我的命,让我当上了医生

1954年长江发大水,当卫生兵的父母亲响应党的号召,报名救灾到了洪湖。1954年底,王争艳在洪湖出生。从此,她的父母就在艰苦的乡下医院扎了根,再也没回大城市。

1977年,王争艳参加高考,当年的作文题目是“学雷锋的故事”。复习期间,她家所在楼栋有位治疗内风湿关节炎的党员中医,为了方便患者就诊,总是小心翼翼地将行动不便的患者背上二楼诊室,看完病再背下楼。这让王争艳深受感动,也在心底埋下了当一名好医生的梦想种子,她将身边这位活生生的“雷锋”写进了作文,一气呵成。

很幸运,王争艳考入了武汉同济医学院。可第二年,她就因肺结核咯血住进了医院,免费治疗了半年,之后休学了一年才回到学校。靠着每个月17元的助学金,王争艳顺利完成了学业,实现了当医生的梦想,被分配到武汉市汉口医院工作。她一直告诉自己,要尽量多地帮助患者,报答党恩。

在医院轮转岗时,王争艳最终去了最缺人的内科。“是党救了我的命,是党的好政策让我上了大学,当上了一名医生。我就是革命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生命不息,为人民服务不止。”

到基层去,到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

上世纪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激励着一代有为青年用勤劳和智慧建设伟大祖国。王争艳深受这种精神的鼓舞,她告诉自己,要到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在当医生的30多年时间里,她也是这么做的。她常年工作在基层一线,一直坚守着“让病人花最少的钱,达到最好的效果”的治疗理念,千方百计减轻患者负担。病人亲切地称她“青霉素医生”,夸她看病便宜,赞誉她行医干净。

2006年,汉口医院开办金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王争艳主动要求去社区但未被批准。2009年5月,医院委派她到该中心担任主任,原本还有7个月就要退休的她,没有任何推辞和犹豫,一头扎进金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身心投入到社区医疗服务工作中去。“大医院不差我这么个医生,但是基层却非常需要我这种医生。”王争艳说,自己是社区居民的家庭医生,要让居民感受到社区医生带来的便利和好处。周边社区的居民慢慢改变了原来只到大医院就医的习惯。王争艳上任仅10个月,该中心的门诊量就增长了80%,住院病人翻了两番。

“到基层去,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到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王争艳始终牢记党中央的号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一个党员医者的初心:把医疗服务送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她说:“每当看到病人在我的努力下恢复了健康,我就很开心,感到很满足,特别有成就感。”

退休12年,身患癌症却坚持看门诊、带教全科医生

“不忘初心、奉献一生”的杨善洲同志,退休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被誉为“活着的孔繁森”。这让即将退休的王争艳萌发出了同样的想法,退休后她也要尽力坚守岗位、继续坐诊,帮助更多居民。

退休至今已经12年,王争艳一刻都没有停歇过,班次几乎每天都排得满满的。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前,她每周有3个“半天”的专家门诊,还有2个“半天”在常青花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带教年轻的全科医生。近几年来,她坚持在斗鱼直播上普及健康科普知识,疫情期间坚持通过微信群答疑解惑。

2016年初,王争艳查出胃癌,接受了胃癌根治术及胆囊切除术后,一下子瘦了30斤。在家养病期间,很多病人到金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打探她的身体状况。离不开病人的王争艳,在术后半年就回到了金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细心的她发现,门诊的新病人虽不断增多,老病人却来得少了。而且很多老病号除了必要的复查,连电话咨询都变少了。王争艳知道这些老朋友是心疼她,想让她多休息一下。“正是这份关心让我深受鼓舞,更加坚定了我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决心。治病救人是我目前生活的最大动力。”

王争艳说,无论是坐诊、带教还是直播,她最大的心愿就是响应国家提出的健康中国战略,自觉担负起推动基层医务人员为患者提供高质量服务的使命,引领更多的医生下沉到基层,为老百姓服务,并动员全社会都来做健康教育,让更多的群众受益。

(长江日报记者刘璇 通讯员李俊平)

【编辑:贺方程】

(作者:刘璇 胡冬冬)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