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39个险段开始“体检” ,把险段“三围”测得明明白白,保障城市防洪安全

        长江日报讯  5月1日,武汉正式进入汛期。7日中午,长江日报记者跟随市水务堤防工程建设管理中心工作人员的脚步,来到东西湖区水口险段,看他们如何为险段“体检”。

        为险段体检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其水下地形的最新情况。在流动江水持续地冲刷下,在江水拐弯处的近岸水下部分极有可能被掏空。因此,准确掌握水下变化情况,给两江“体检”显得十分必要。

        通过对比往年的体检数据,及时发现江势变化,为今年的汛期提供重要参考,同时也能预判来年的情况,具有重要意义。

        工作人员准备开艇出发测量险段深度。 记者王怡人 摄

        给首个险段测量“三围”

        沿着汉江左岸的东西湖沿河堤溯堤而上,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一行人来到了今天“体检”的点位——水口险段。

        水口,顾名思义,这个位置如同人张开的嘴巴一样。记者沿着江水朝汉江上游望去,一道急弯在不远处挡住了视线。目前汉江江水仍然和缓,不时有船只经过。

        “水口险段是每年第一个进行‘体检’的险段。”测量工程师王伍龙说,作为汉江第一个一级险段,每年都要在汛前和汛后进行两次测量。

        据了解,水务部门根据河床冲刷程度(多是河道的拐弯位置)和往年发生险情的频率,将险段分为三个等级。测量频率也据此有所不同,二级和三级险段分别是一年一次汛后和两年一次测量。

        王伍龙还告诉记者,和给人体检一样,险段体检也要测量“三围”。对于这些险段来说,就是深度、水位和水边线这三个数据。

        记者看到,同来的六位工作人员已经兵分三路,拿着不同的仪器,开始进行各自的工作。

       测量人员用这个仪器测量险段水位。记者王怡人 摄

        上下游多次比对,测量险段水位

        “你在堤上,我下江边,咱们一起把水位测出来。”王伍龙招呼同伴,拿起一个类似三脚架的仪器走下堤去。同时,他的同事在堤上架起另一台仪器,跟王伍龙打手势表示已经准备好了。

        记者看到,王伍龙走到水边后将仪器架在了水陆相间的位置。他先后调试了三次位置,直到看到仪器中间的小球位于中间位置后,才开始调整仪器的高度。“小球位于正中央,说明仪器很平稳。”

        随着他把仪器伸长至1.5米的高度,便开始通过对讲机和堤上的同事回应读数。“同事操作的是全站仪,可以根据我这台仪器的相对位置,迅速得出垂直角和斜距的数据。”

        根据这两个数据,便可以得到相对高程。同时,同事所在的位置有一处已知相应的高程的控制点。通过换算,就可以得到此处水位的数据。

        王伍龙表示,为了保证数据的精确性,必须要进行多次测量。同一位置要分别测出仪器1.5米高和1.7米高的相关数据,同时,在每一个险点的上中下游均需测量两个位置,保证最终数据的误差尽可能小。

        堤下,工作人员正在忙碌着。 记者王怡人 摄

        小小橡皮艇就能给险段测“身高”

        另一队工作人员麻利地从工程车里抬出了一条橡皮艇,随后将充好气的橡皮艇和相关的仪器抬到水中,准备开始给险段测“身高”。

        记者登上船后,注意到这条橡皮艇大约可容五六人。除了两名工作人员外,还有一台电视大小的仪器。在船尾处,还有一根半米长的细杆。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小小一艘橡皮艇可以测深的奥秘,就在这两个物体上。细杆上头可以连接GPS,底下则不断发出电磁波探测深度。而这台“电视机”其实就是“测深仪”,配有专门的测深软件,借助得到的经纬度和相应的深度,从而绘出这一段险段的深度变化。

        记者靠近测深仪,通过防水罩看到屏幕中的江面被一条条直线所切割。“2.4公里的水口险段,要按照每20米一个横断面进行测量。在测深仪里就呈现出一个个相互平行的直线。”工作人员说,他们的工作就是从险段下游驾驶橡皮艇,沿着测深仪中的一条条直线,挨个溯游而上,直到将每一条横断面的数据全部获取为止。这样,就能得到整个险段的深度变化。

        (长江日报记者王怡人 通讯员廖宇智 易镇镇)

        【编辑:金莎】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