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子俊:为工运奔波,“无名”英雄北伐牺牲


(图片来源:《黄埔军校史稿》第11册(北京档案出版社))

【烈士档案】

姓名:赵子俊

籍贯:湖北武昌

家庭出身:贫苦市民

出生时间:1889年

出生地点:湖北武昌

就读学校:黄埔军校

入党时职业:失业工人

入党时间:1921年春

入党地点:湖北武昌

【革命经历】

1921年春 以失业工人身份加入武汉共产党早期组织,从事工人运动。

1922年1月 作为湖北工人代表赴莫斯科参加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回国后继续从事工人运动。

1923年 参与发动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1924年 考入黄埔军校一期,毕业后参加两次东征。

1926年7月 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赵子俊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二师第六团第六连连长,9月24日在南昌牛行车站战斗中牺牲,时年37岁。

1924年4月28日,黄埔军校第一期入学考试成绩放榜,赵子俊挤在围观的人群中,紧张寻找自己的名字。很快他就发现,在350名正取生名单中,自己榜上有名。

黄埔一期招录的学生有33人在进校之前已经加入中国共产党,赵子俊是其中之一。他入黄埔军校时35岁,是黄埔军校第一期学员中参加中共最早、年龄最大的一位。

“学习军事学,并受革命军纪之训练,将来为党的主义奋斗!”在入校后填写的一份调查表中,赵子俊写下他入读黄埔军校的志向。

经常失业,热心利群书社活动

武昌临江大道“长江观景第一台”,正对面一幢民国时期的欧式建筑原是武昌第一纱厂的办公楼,周边当时还开办有许多民营纺织厂。纱厂办公楼所在区域为临江大道平湖门。

党史资料记载,赵子俊小学毕业后因家庭贫困无力续学,曾加入攻鄂军军士教导队学习军事。离开教导队后,赵子俊到平湖门外纱局就业。

炎热的夏天,纱厂里机器不知疲倦转个不停,隆隆的响声似要掀翻整个屋顶。伴随机器的高速运转,工人们飞纱走线,一刻都不得消停。在他们身后,工头握着皮鞭来回走动,监视着厂房里发生的一切,谁要是想“偷懒”,顿时就得挨一顿鞭子,甚至遭受拳打脚踢。在流水线尽头,光着膀子的苦力们将一包包成品纱扛到肩上,艰难地挪动脚步驮到江边的货船上。

当时的纱厂工人,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辛苦劳动。一整天下来,工人们累得骨头快散架,连喝口水的工夫都没有,却挣不到多少钱。这样的工作虽然很苦,却不是想做就能做的,因为在当时,即便是找一份苦力活也很不容易,如果不做就只能饿死。

赵子俊就时常处于失业状态,工作很不稳定。很多工友觉得,这就是命。他们只怪自己命苦,生得低贱。

不过,赵子俊不这样想。自从加入利群书社后,赵子俊懂得了很多道理。他明白了那些资本家们吃的、穿的、用的,他们住的房子、坐的汽车,没有一样不是工人们制造出来的。这个世界如果没有工人,恐怕就得停摆。工人们要求生存、求自由,就必须得团结起来去抗争。

赵子俊与中华大学校工郑凯卿、中华大学学生恽代英是朋友。恽代英创办利群书社,赵子俊时常过去帮忙。虽然没有太多知识,但利群书社开张后,总有一些工作他可以搭把手。他最喜欢听恽代英、陈潭秋、林育南等知识分子讨论和分享读书心得。在这里,他第一次知道了马克思主义,知道了中国的劳工为何生活得如此悲苦,知道了俄国的十月革命。当他了解到这些知识时,他的头脑里犹如闪电划过,混沌的思想变得澄明起来。

参与罢工斗争,与项英、林祥谦同为工运骨干

武汉的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后,十分重视工人运动,中心工作就是开展工人运动。

赵子俊在武昌出生长大,自小家里就很贫穷,只读了小学就辍学了。为了生活,他在武昌、汉口很多工厂做过工,可是每一份工作都做不长,经常处于失业状态。

1921年春,经郑凯卿介绍,赵子俊加入了武汉共产党早期组织。

内心注入了信仰,赵子俊看眼前的生活不再感到灰暗一片。他每天精神饱满,忙碌奔走于汉口和武昌的各个工厂,执行党组织交给的任务,到工人群体中了解他们的人数、家庭、工作和生活状况等,散发工运方面的宣传品,号召大家团结起来。

那一时期,赵子俊与郑凯卿、武昌模范大工厂工人项英、江岸机床车辆修理厂工人林祥谦等,都成为了工人运动的骨干。一时间,汉口、武昌的大小工厂,罢工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

“劳工神圣”“增加工资,反对压迫!”“强权无公理,工人要自由!”在游行的队伍里,赵子俊走在前面,他们手举旗帜,高声喊着罢工口号,穿过军警的重重阻挠,如决堤的江水一般,浩浩荡荡地向整座城市蔓延。

1921年10月,粤汉铁路武昌徐家棚机车处千余名工人举行大罢工,最终迫使政府和铁路当局妥协让步,增加了工人工资。12月1日,汉口租界人力车夫举行示威大游行,迫使法国租界当局和车行老板答应工人提出的条件。

罢工浪潮还在进一步蔓延。1922年1月,赵子俊作为湖北工人代表赴莫斯科参加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回国后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武昌分部事务员。

面对一浪高过一浪的罢工怒潮,封建军阀和帝国主义决定用武力镇压。1923年2月7日,“二七”惨案发生,京汉铁路总工会江岸分会委员长林祥谦、法律顾问施洋等随后惨遭杀害。军警满城搜捕工运骨干分子,白色恐怖笼罩江城,党组织的活动被迫转入地下,工人运动进入低潮。此后经党组织介绍,赵子俊前往广州报考了黄埔军校,入黄埔军校第一期第二队学习。

廖仲恺举荐入黄埔军校,牺牲北伐战场

2021年4月中旬,长江日报记者前往南昌。走在城市的马路上,随处可见“天下英雄城,文明南昌人”的标语。这里是赵子俊最后战斗过的地方。赵子俊参加了北伐战争,于1926年9月24日在南昌牛行车站战斗中牺牲。

当年的南昌牛行车站如今已成为凤凰洲市民公园的一处景观,历经岁月侵蚀,锈迹斑斑的铁轨保留至今。牛行车站背靠赣江,曾经是南昌的水陆交通枢纽,也是南昌与外界连接的咽喉,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江西革命烈士纪念馆展厅里介绍:江西是北伐战争的重要战场。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支援下从广东出师北伐进军湖南、湖北,8月下旬分别向湘赣、粤赣边界进发,9月初从萍乡、大余、修水等方面入赣作战,经过近两个月的作战,取得江西战场的完全胜利。但在纪念馆中,长江日报记者没有看到赵子俊的名字。

在南昌市史志办,查询《南昌史志》,牺牲烈士名录中同样没有赵子俊的相关记载。“北伐战争中牺牲的烈士很多,可能并非每个人都有完整的记录。”工作人员说。

不过,“无名”烈士赵子俊在黄埔军校同学录中没有缺席,长江日报记者查询发现了关于他的简短记载:

赵子俊由廖仲恺举荐考入黄埔军校,为黄埔一期第二队学员。1925年春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赵子俊即参与到东征讨伐陈炯明的战斗中。两次东征,黄埔军校中的共产党员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赵子俊在战斗中身负重伤,据记载:“出征两月……赵子俊、邓文仪诸子,折骨断臂,洞胸穿肠,伤势更剧,几至残废终身。”

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赵子俊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二师第六团第六连连长。参加北伐的第一军第一师和第二师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

江西战场上,国民革命军和北洋军围绕牛行车站展开激烈争夺,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由于排挤共产党员丧失战斗力,致使乐化至牛行车站的铁路被北洋军抢占,赵子俊在战斗中不幸牺牲,时年37岁。

赵子俊1889年出生于湖北武昌。长江日报记者咨询武汉市武昌区委宣传部,想搜寻更多关于他的信息,多方查找无果。“他是武汉党的早期组织成员,目前我们没有发现他有后人,有关他的研究也很少,但他的事迹不该被遗忘。”武昌区委宣传部一位工作人员说。

(长江日报记者汪洋)

【编辑:朱晨颖】

(作者:汪洋)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