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降雨量接近历史纪录,全市上下合力战暴雨

长江日报5月11日讯 10日14时至22时,武汉市普降暴雨,局部大暴雨,全市最大累计降雨量为122.1毫米(东湖风景区城市学院站)。洪山区中心气象台站小时降雨量 94.7 毫米(14—15时),强度接近历史小时最大雨强。

强降雨发生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要求全市上下立即行动,采取有效应对措施,确保城市安全运行。

由于我市近年来不断加大排水设施建设力度,内涝治理能力得到较大提升。全市仅19 处路段出现不同程度渍水。经市、区水务部门全力处置,17处渍水点雨停水退,民族大道新竹路口渍水于19 时消退。最后一处黄鹂路地下通道渍水于 22 时消退,经消杀处理,22 时 30 分恢复车辆通行。城市排涝系统经受住了此次强降雨考验。

当天下午,全市应急排涝视频调度会强调,防汛是武汉天大的事,要坚持问题导向,扎实抓好极端气象条件下的城市应急排涝工作。

根据相关部署,武汉市严格按照“一点一策”和“一点一专班”预案要求,做到雨退水退、设备人员不退,确保城市排涝安全。同时,加强预警预报,做好下一步可能出现的极端天气的各项应对准备工作。

全市组织应急值守人员和抽排设备加强城市主次干道、立交涵洞、低洼地带等重点路段巡查、处置。水务部门提前值守易渍水点,雨中共出动巡查、值守人员 1200 余人次,各类应急抽排设备、车辆400余台次,市属泵站全部投入运行,累计抽排水量500余万立方米。其中罗家路二期、前进路泵站强降雨期间满负荷运行。


骤雨初歇的汉口三阳路街头,环卫工人正在清扫树枝树叶。长江日报记者苗剑 摄

调度会后,市领导率队前往黄鹂路地下通道渍水点现场指挥调度排渍防汛排涝工作,要求相关部门严格按照“一点一策”和“一点一专班”预案要求,做到雨退水退,设备人员不退,确保城市排涝安全。同时,加强预警预报,做好下一步可能出现的极端天气的各项应对准备工作。

黄鹂路通道渍水点已基本消退。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供图

市防办第一时间组织调度,各区、各单位迅速响应,组织应急值守人员和抽排设备加强城市主次干道、立交涵洞、低洼地带等重点路段巡查、处置。降雨期间,全市水务、应急、气象、公安交管、城管、城建、交通运输、园林等部门积极应对,靠前指挥。市、区水务部门提前值守易渍水点,雨中共出动巡查、值守人员1200余人次,各类应急抽排设备、车辆400余台次,市属泵站全部投入运行,累计抽排水量500余万方,其中罗家路二期、前进路泵站强降雨期间满负荷运行。

天气》》》

这场雷暴雨,接近武汉国家站历史最大小时雨强极值

10日下午,武汉遭遇了一场接近武汉国家站史上最大小时雨强的雷电暴风雨天气,风力也刷新今年的最大风力级别,单从各项数据上来看,这次的强对流天气都堪称“少见”。

市气象专家分析认为,此次强对流天气主要特点是:范围大(覆盖全市范围),对流天气类型多(雷电、大风、小冰雹和短时强降水均出现),发生时间集中,我市强对流过程2-3小时内完成。

天气突变,武汉路灯自动亮起。长江日报记者周超 通讯员徐立东 摄

长江日报记者梳理当天气象预警发现,13时33分、14时10分、14时30分、14时44分,1小时11分内,武汉连发4次天气预警。今年以来,这种密集的天气预警发布的次数极为少见,这也说明今天的强对流天气变化快、覆盖范围迅速扩大。

去年汛期,我市24小时最大降雨量472.3毫米(7月5日至6日,江夏乌龙泉),最大小时降雨量88.3毫米(7月6日凌晨4时至5 时,江夏乌龙泉),为该站的历史极值。

10日14时至19时,我市的这场强降水,洪山区中心气象台站小时降雨量94.7毫米(5月10日14-15时),接近武汉国家站历史最大小时雨强极值。

主要暴雨区位于江夏北部、洪山、武昌、青山、东西湖东部、黄陂南部,共有62站,其中,全市最大累计降雨量为121.7毫米(东湖风景区城市学院站)。

分析》》》

武汉为何出现14级罕见大风

据武汉市气象局介绍,10日,武汉最大阵风出现在二七长江大桥,达44.9m/s,出现在14时40分,相当于14级台风量级。

武汉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姚望玲解释,出现如此大风力,确实比较罕见。10日13时至15时,多个监测点出现8到11级大风。

二七长江大桥离地面很高,江面开阔,瞬时风力大,还要考虑车流行驶过程形成共振等多个因素,形成“台风级”瞬时风力。

天气突变,武汉路灯自动亮起。长江日报记者周超 通讯员徐立东 摄

“这只是一种瞬间风力,不是系统性大风。”姚望玲说,需要指出的是,按照标准的风力监测,观测点应该在距地面10米的空旷地带,“二七长江大桥上的监测数据不具有代表性,只是作为气象科研。”

为何今天大风、暴雨、雷暴等天象齐聚江城?姚望玲解释,强对流天气是“罪魁祸首”。10日上午,武汉气温快速上升,大气运动剧烈。从气象监测资料分析,从10时到14时,武汉的气温持续在31℃以上,为近地面积蓄大量热量;而此时,2000米到5000米高度的温差已经达到24℃,大气处于极度不稳定状态。近地面暖空气蒸发上升到一定高度时,由于气温急剧下降,动力和热力条件均具备,形成大风、暴雨等极端天气。

据介绍,强对流天气是发生突然、移动迅速、天气剧烈、破坏力强的灾害性天气,空间尺度小,一般水平范围大约在十几公里至二三百公里,有的只有几十米至十几公里;出现的时间约为一小时至十几小时,较短的仅有几分钟至一小时。因而预报也存在一定的难度现象,确实比较罕见,后期将会进行综合研究。

交通》》》

未现大面积停运断通和大规模旅客滞留现象

截至18时,全市未发生交通运输安全责任事故、未发生大面积停运断通和大规模旅客滞留现象。

市交通运输局提前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开展排水排涝、抢修抢通工作,并适时发布交通出行信息,疏导旅客,保障了城市交通总体安全、平稳、有序。

航空方面,受暴雨影响,武汉天河机场进出港延误航班共37架次、取消出港航班15架次、备降航班12架次。约1900名旅客短暂滞留。湖北机场集团组织各单位及时防水排涝、防雷避险。至15时30分,武汉天河机场已恢复正常运行,旅客及时疏散。

铁路方面,14时30分左右,武汉火车站候车室A、B区部分区域顶棚出现雨水倒灌,致使候车室出现渍水。为保证旅客安全出行,武汉火车站及时组织人员对候车室部分区域的渍水点进行清理,并进行防护隔离。截至17时05分,候车厅内渍水已基本清除。20时03分,经铁路部门紧急抢修,由于武汉地区强降雨和雷电天气引发的铁路设备故障已处理完毕,京广高铁运输秩序正在陆续恢复。

公路方面,15时45时,G42沪蓉高速黄陂东至红安段、G50沪渝高速武东至蕲春段短时关闭,17时05分已恢复正常;公路管理部门组织人员及时清除部分路段倒伏树木和渍水路段,现场加强车辆引导,全市高速公路通行基本正常,未发生交通中断和重大事故。

水运方面,14时28分,市内轮渡全面停航。截至18时仍未恢复,轮渡部门正密切关注雨情,根据通航条件及时恢复运营。港航海事部门督促辖区港口企业加固趸船,做好防风防雨、安全值守等工作,预防引发次生灾害,总体形势稳定。

道路客运方面基本运行正常,无停运现象。城市公共交通方面:轨道交通全线网运营正常,受市区部分路段渍水影响,10条公交线路停运,29条公交线路绕行,全市出租车运行基本正常。(记者王谦 通讯员吕作武)

应对》》》

万余城管环卫清理枯枝落叶600吨

宋旭东和同事在渍水中摸到被冲走的下水道井盖,并用警示桩将下水道围起来,确保过往行人安全。10日下午3时多,这一幕发生在奓山新社区四期门口。

江汉区花楼水塔街综合执法中心组织清理被折断的树干。 通讯员供图

蔡甸经济开发区综合执法队队长宋旭东告诉长江日报记者,该小区位于黄星大道与常福大道交会处,地势低洼,容易渍水,看到暴雨倾盆,他和同事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因为雨势太猛,他发现路面出现倒灌现象,“水像个喷泉往上涌,根据我的经验,那是井盖子被冲出来了。”将下水道围上警示桩后,宋旭东和同事很快找到被冲走的窨井盖,等雨势稍小再装回去。“我们一直在抢险,已经修复了四五个井盖。”

硚口区汉中街环卫工人清运处置树枝树叶。通讯员供图

同一时间,在洪山街南李路李桥段,一棵被狂风吹倒的树横在路上,综合执法中心队员徐子龙、郑毅奋力将树干往路边拉,“不能影响交通,先把路面让出来。”郑毅撸起裤腿,奋力拽住树枝,徐子龙打着伞,身上全被淋湿。“同事的腿都被树丫子戳伤了!”徐子龙告诉长江日报记者,他们一行4人沿街抢险,将丁字桥南路被吹倒的树移到路边,又到南李路巡查,清理路上被暴风雨吹断的树木。处理完这些,他又和同事们一起检查工地挡板和涵洞渍水情况,处置安全隐患。

当天,武汉市城管执法委共组织3000余名城管执法人员和1.2万余名环卫工人,出动400余台次垃圾收运车辆,抓紧清扫道路废弃物,清理排水口周边垃圾3000余处,道路枯枝落叶等废弃物近600余吨。各区城管部门应急处置井盖问题 97处,应急处置架空管线垮落问题17处,应急处置围挡倾倒16处,扶正倾倒护栏2000余米,调度管线单位修复歪倒线杆8根、拆除歪斜信号塔1处。

3000园林员工处置倒树900棵

10日下午,武昌区绿化队副队长肖钢在巡查中,发现四马路公交站有一株胸径约30厘米的行道树女贞倒在路中间,于是他拿起随车携带的油锯开始了抢险工作,随即将树枝分解转移到人行道上。

10日的狂风雷暴中,全市200余路段倒树900余棵。截至昨天发稿,全市累计出动园林职工3000余人,作业车辆80台完成了倒树的清理工作。

14时,园林部门的工作微信群里就发布了暴雨预警消息,各区绿化队均提前做好应急抢险人员和车辆的安排,并安排专人负责倒树断枝问题的接转警工作。

江汉区园林局绿化队安排了8支突击抢险队,在倒树断枝发生的第一时间,便赶赴前进一路自治街、任冬社区、前进四路、民生路、大兴二路、沿江大道、和平里社区等现场开展抢险工作。

青山区冶金一街、建设五路、工业一路等近10条路段均出现了倒树断枝的情况。该区迅速反应,并采取了分工责任制的方式,将应急人员分为了4个班组,分区域就近抢险。

当天14时30分至15时30分,市绿化服务中心的110联动办共接到倒树断枝警情25起。该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这些警情已经全部转接给了各区相关部门处理。

探访》》》

保利华都:以往逢雨淹,这次没有渍水

10日16时许,保利华都居民刘先生走过没有渍水的马路。他告诉记者,今天这场雨又急又大,这个“锅底”经受住了考验,“今晚可以踏实睡个好觉,不用担心自家车辆安全了”。

保利华都易渍水点交通无阻。长江日报记者王怡人 摄

当天下午3时许,长江日报记者来到洪山区虎泉街和尚文路的交叉口。这个点位两端高中间低,处在U形的最低处,加之区域排水系统不完善等原因,过去一遇暴雨就会因倒灌引发渍水,周边的保利华都、尚文创业城等小区居民叫苦不迭。

去年汛期,记者曾在这里看到,80名排水队员在现场值守,同时还集中了5台龙吸水和3台中型泵车进行全力排渍,现场仍是一片汪洋。

当时记者蹚着齐小腿深的渍水采访的这个点位,现在交通一路畅通,车辆无阻。在路口“锅底”的位置,也仅有未过脚踝的浅层积水,正随着数个路边的井盖排口迅速排走。

“早上接到雨情通知后,不到8时我们就已在该点位进行值守。”身穿亮黄色防水服的排水队员陶从和告诉记者,13时许,又有5名排水队员过来增援。

该点位的值守负责人胡昌雷表示,该路口的几个排水口已提前打开,目前排水情况良好。因短时强降雨产生的浅层积水正迅速排走。

往日的易渍水点,今天没有发生渍水。长江日报记者王怡人 摄

附近的小店主李女士正在店里悠闲地和家人聊天,“去年雨大时直接淹过店里10厘米,后来一下雨就准备转移物品。”她回忆说,本来今天也是担心雨情,没想到改造完成的排水工程效果显著,“往年像今天这样的雨肯定会淹进店里。”

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保利华都这个渍水痛点如今能让周边居民放心,要得益于去年汛期后加速推进的渍水点整改工作。

据了解,在整个约2.1公里长的排水主通道改造中,虎泉街至雄楚大道的排水通道由一根直径2米的排水管增至两根,下穿雄楚大道的排水管道由两根增加到三根,使此处的雨水过流能力提高了约一倍。而在南段的尚文路则建成了比排水管过流能力更强、直通南湖的排水箱涵。

友谊大道长江隧道口:20分钟排积水

10日16时许,武昌区友谊大道长江隧道口上空仍飘着小雨,但路面上并无渍水,来往车辆畅行无阻。由于水流量高峰已过,现场工作人员将一体化泵站的运行模式由手动变为自动,同时工作的泵机运行数量由4台减少为2台。

武昌区友谊大道长江隧道口车辆畅行无阻。长江日报见习记者丁傲岸 摄

友谊大道长江隧道入口渍水点应急改造工程项目经理刘铮告诉记者,14时40分左右强降雨开始后,武昌水务局、武昌市政、泵房运营单位的相关人员迅速赶到友谊大道车管所泵站点位,察看排水情况。15时许,路面存在局部少量积水,现场负责人立即检查地下式强排泵站和下水井后,他们发现泵站没有出现故障,断定积水原因是暴雨导致瞬时雨量过大,泵站里启动的两台泵机一时无法将瞬间增加的雨水量抽排干净。

水泵正在抽排雨水。长江日报见习记者丁傲岸 摄

2020年超长梅雨季里,友谊大道长江隧道口频繁渍水。为加快此处排水,应急改造项目新增了两侧的排水沟和地下式强排泵站。该点位的雨水统一汇入雨水沟,再由泵站迅速沿出水管排入沙湖。泵站今年3月底投入运营,共有4台水泵,泵站的抽排速度为1.5立方米/秒。平日,在自动模式下,泵站根据水量自行调整工作水泵的数量。

工作人员正合力对泵站格栅上的堵塞物进行清理。长江日报见习记者丁傲岸 摄

为快速排出局部积水,工作人员在手动模式下同时开启了4台水泵,并检查格栅上是否有杂物。15时20分左右,路面上的少量积水基本排除完毕。

17时,雨已停。刘铮说,为应对武汉接下来的大降雨,友谊大道长江隧道入口将一直会有工作人员值守。

唐家墩路天桥下:流动泵车10分钟退积水

10日14时50分,狂风大作,大雨倾盆。

位于江汉区唐家墩路天桥下,约有10厘米积水,车辆行驶缓慢。江汉区水务局排水队工作开启泵站,不到10分钟,路面积水被吸进临时泵车,排入雨水管网,路面基本无积水。

江汉区水务局排水队工人对唐家墩路天桥附近雨水进行抢排。

与该地不到200米地方是武汉市第十九中学(先锋校区),2020年7月,因暴雨校门口渍水达30厘米。为让500名高考考生顺利考试,工作人员在校园里架起了一座长120米钢制栈桥。

16时,长江日报记者现场看到,路面没有任何积水,流动泵车也未开启。江汉区水务局排水队技术员夏曲介绍,为应对此轮暴雨,已经提前一天将该区域周边下水道进行疏捞,腾空容量,并对学校内部的管网、化粪池清捞。

夏曲说,当天14时,他就带领6名突击队员和3台流动泵车在附近3个易渍水点待命。

据介绍,由于这里管网还没完全打通,每年的梅雨季,江汉区唐家墩与马场路交会的片区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渍水。江汉区今年已经上报渍水点改造计划,将新建约60米的干管,彻底消除这个渍水点。(记者陈永权)

劲松小路老三栋:提前值守“等雨来” 老渍水点无渍水

由于地势比周边低近1米,江汉区万松园小区老三栋往年一直是中心城区易渍水点之一。

16时08分,雨势减弱,长江日报记者现场看到,位于老三栋住宅楼的门口都架起临时泵车,排水工人正在调控水闸、清理管网杂物,保障排水管网畅通。

江汉区水务局排水队技术员在老三栋检修移动泵站。

江汉区水务局排水队技术员敖俊介绍,10日上午7时,天空晴好,3台泵车和一台工程车就抵达老三栋门口,把所有的准备工作做完,工作人员已是汗流浃背,“一上午,我们6个人在太阳下等雨来。”

“我们提前对雨水箱涵进行抽排和疏捞,降低管网内的水位。”敖俊告诉记者,虽然雨下得很大很急,但此处没有积水,市民出行未受影响。

据悉,如果雨下得很大很急,工作人员就会放下闸板,防止雨水倒灌进低洼处,然后及时启动泵车对管道内的积水进行抽排。

(长江日报记者陈永权 王怡人 王谦 王慧纯 杨晓雨 龚萍 见习记者丁傲岸 通讯员吕作武 廖宇智 陈声超 金辉 展娟娟 刘洪凯 袁林 廖宇智 稿件统筹蒋立青)

【编辑:邓腊秀】

(作者:陈永权 王怡人 王谦 王慧纯 杨晓雨 龚萍 丁傲岸 蒋立青)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