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上个世纪的90后00后:21位烈士折射的光辉,照亮了我们今天前进的路

长江日报讯 《长江日报》5月10日集中推出《寻找21颗初心》大型特刊及相关新媒体报道,在21位烈士的后人、家属、研究机构和文化界学术界群体中产生了强烈反响。许多人称赞,实地寻访、集中呈现的方式,立体展现了21位烈士的生动群像,这是一份沉甸甸的报道,读来令人肃然起敬。

“这组报道有记者自身的体验也有历史的求真,通过有血有肉的故事展现英雄人物的风采,有价值也有影响。”中国李大钊研究会执行秘书长、北京大学副研究员胡俊评价。

2021年5月10日,《长江日报》以超常规模推出21个版的《寻找21颗初心》特刊(含头版)。

为21位烈士集体“立传”,如一篇篇青春史诗

烈士俞秀松后人俞敏说,《寻找21颗初心》的报道抓住了每个人物一生的重点,相同的是21位烈士的初心、理想和信念,不同的是他们的起点、经历和政治生命。

看完系列报道,张太雷的外孙冯海龙说:“从最早的58位共产党员中,选择了在新中国成立前牺牲的21位,认真地去追寻、去发掘他们的革命事迹、人生经历,是很好的角度。”

“先烈回首应笑慰,擎旗自有后来人。”湖北黄冈市陈潭秋中学校长陈潭秋堂玄孙陈进说,《长江日报》对21位牺牲在新中国成立前党员集中“立传”,这种形式很新颖。

“长江日报记者对这21位烈士进行寻访,很有创意。”中国李大钊研究会执行秘书长、北京大学副研究员胡俊表示,这组宏大的集中报道非常震撼心灵。报道再现了百年中李大钊及一大群先进青年寻求救国真理的过程,描写对象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足以说明党的奋斗史也是牺牲史。

贵州遵义市遵义会议纪念馆研究员费侃如说,在建党百年之时,将牺牲在新中国成立前的我党早期党员的功绩集中告诉读者,有极其重要的价值,“这让我们知道,旗帜是鲜血染红,丰碑是忠骨铸造!忘记历史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民族。不忘来处,方能望远。不忘初心,方酬壮志”。

“这是一篇篇青春史诗。”湖南株洲市党史研究室相关负责人汪冬梅评价。

过去鲜为人知的烈士事迹得到了还原和传播

黑龙江东宁市杨明斋侄孙杨久森告诉记者,堂爷爷杨明斋是联共(布)与中共联络的重要人物,“多少年来堂爷爷在我党历史上极少被提及,他的革命轨迹几乎不为人知。《长江日报》推出的这期报道,就是我堂爷爷的革命简史,作为他的亲属,十分欣慰”。

“《长江日报》的报道,填补了早期党组织成员宣传上的不足。”武昌区档案馆(史志研究中心)副馆长张志宏表示,赵子俊是中共早期党员,又是工人党员,还是黄埔军校的军人,但过去对他的研究和宣传很不够,他无限的忠诚和牺牲奉献精神令人感动。

湖北省黄埔军校同学会一级调研员才彦表示,过去有关赵子俊的记载非常有限,“《长江日报》的报道还原了赵子俊勇于斗争、直面生死的英雄气概,也激励着我们继承和发扬‘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沿着烈士的足迹,守初心、担使命”。

“彭璜、陈子博的初心是什么?有信仰,敢于奋斗,敢于牺牲。”中共湘乡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刘湘说,“《长江日报》这组寻访报道,给了我们启发。读史明志、读史明智,我们要从中找到道理和智慧,做一个高尚的人。”

青年是什么样子,中国就是什么样子

中共宁乡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姜小平说,李大钊、何叔衡、邓中夏等是大家过去比较熟悉的烈士,《长江日报》的寻访报道让他们的形象更加立体了。

5月10日一大早,湖南宜章县委党研室主任王英长就将相关报道转发在了朋友圈里。王英长评价家乡烈士邓中夏 “少年不凡,志在千里”。他说,今年是建党百年,《长江日报》的此次报道,既是对烈士人生的重新发现、重新梳理、重新报道,也是对当下年轻人润物细无声的感召,寻访报道让我们再次深刻反思“初心”源自何处,去往何方,“只有坚守初心才不负青春”。

“看了《长江日报》对赵世炎等21位先烈初心的报道,我们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有进一步的沉浸感、代入感、体验感。”重庆市酉阳县赵世炎烈士纪念馆馆长白明跃说,这些烈士大多是上个世纪的“90后”“00后”,为了人民的幸福生活和拯救中华民族,很多殷实人家的青年才俊毅然决然地站到了反动政府的对立面,为拯救中华,匡扶正义,大声疾呼,以生命荐轩辕,他们生命折射出来的光辉,照亮了我们今天前进的路。

在北京从事图书出版工作的青年编辑小宋从朋友圈看到这组报道,特地给记者写了一段留言:“这篇文章中的好多名字是我之前都没有听说过的,中国人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啊,这些人年纪轻轻的就牺牲了。青年是什么样子,中国就是什么样子。缅怀先烈,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对党史学习教育有推进价值

10日,甘肃省张掖市党史办陈金荣说,普通读者能从报道中看党史、看人物小传,党史研究者能从中找到之前不为人知的历史。

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田子渝评价,这组报道主题好、立意好,真实、立体展现了早期共产党员的崇高灵魂。他说:“李汉俊是第一流大学的精英,完全可以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然而他却偏偏走上了上下求索的救国之路,最后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为什么?因为理想、信仰!”

从事王尽美研究多年,山东省诸城市委党史研究中心党史研究科科长刘培泉感动于王尽美为革命事业不顾自我、不惜生命、一心为公的精神。他说:“百年之后,我们依然能从这些革命烈士的事迹中,感受到他们坚定的理想信念、顽强的革命意志以及坚决的执行力,他们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付出了生命。我们应该铭记他们的事迹,继承他们的初心。”

山西高君宇故居纪念馆馆长史锦明表示,《长江日报》的报道字里行间突出了高君宇的理想信念,展现了那个时代先进青年的人生价值,真实反映了“革命先驱,青年楷模”这一主题,报道对正在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具有推进价值。

著名军旅作家、解放军报记者、《南京大屠杀》《浴血淞沪》的作者徐志耕评价,这组报道忠于历史,又从百年历史的纵深里发现新的东西,给人新奇之感。

(长江日报记者汪洋 宋磊 张维纳 汤华明 万旭明 胡义华 杨佳峰 占思柳 策划、统筹:翟晓林 谌达军)

【编辑:朱晨颖】


(作者:汪洋 宋磊 张维纳 汤华明 万旭明 胡义华 杨佳峰 占思柳 翟晓林 谌达军)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