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论文该有的样子 | 长江评论

如果说北京人社局副处长花一天时间送外卖,是在身体力行去感性了解外卖员的工作,从而获得政策制定的依据,那么北大社会学系博士后陈龙为做研究,当外卖小哥5个半月,是更理性、更深刻地去思考和认识外卖小哥群体的生存现状,从而解决问题,为社会服务。

近年来,基于互联网平台兴起的外卖行业发展势头迅猛,催生了庞大的外卖小哥群体。但是,关于外卖员出车祸、因雇佣关系模糊不清所导致的劳资纠纷、工伤无保障等问题却层出不穷,引发社会对这个群体的担忧——外卖小哥、外卖平台公司和消费者之间究竟存在怎样的具体关系?外卖小哥的权益问题到底该如何解决?如何给这个新兴的职业群体营造一个健康规范有保障的工作环境?

这是人社局想解决的问题,也是作为社会学博士后的陈龙想去试图理解和给出解决方案的问题。带着问题出发,2018年3月到8月,陈龙加入北京中关村的一个外卖骑手团队,该团队据说是全国最牛的骑手团队,具有研究的代表性。历时5个半月的田野调查,陈龙一边和其他外卖小哥一样每天送外卖,以一个正常骑手的心态沉浸式感受外卖员的工作内容,另一方面,他以他者的身份介入,通过观察、访谈和日志,去思考和研究这个高效精巧且充满秩序的外卖系统背后强大的逻辑和内在的矛盾。

基于马克思关于劳动过程和技术控制的理论以及相关研究,陈龙结合自己的实地调研得出结论,反映出外卖骑手的劳资关系需要被明确,他们的合法权益需要被保障;同时,在数据经济时代,如何处理技术和人的关系是一个不容忽视也十分紧要的问题,发人深省。

陈龙的研究动机、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都在回答,面对新时代、新发展,社会科学学者应该怎样去做研究。善于发现真问题,致力于研究真问题,务实解决真问题,是学术研究的起点和终点。学术研究绝不是在象牙塔里闭门造车,写一些云淡风轻之事了之,而是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扎扎实实走进生活里,感受社会发展的脉搏,聆听时代的声音,在人民群众的实际具体生活里去问问题、找问题、研究问题和回答问题,最后将研究成果反馈给人民和社会,这才是有价值、有意义的学术研究,这才是马克思所说的“哲学家不仅要认识世界,还要改变世界”。

陈龙的论文《“数字控制”下的劳动秩序——外卖骑手的劳动控制研究》已发表在学术杂志《社会学研究》2020年的第6期。近日,“北大博士为做研究送半年外卖”登上微博热搜,陈龙的论文在网上火了。这一篇学术研究没有在书斋里积灰,沦为学术圈里的自娱自乐,而是真正走进了大众视野,不仅让外卖小哥群体受到社会的更多关心,也引起相关部门、行业公司、消费者对完善行业劳工制度、改善外卖骑手工作条件的深刻反思,从而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有用的思路。

把论文写在大地上,从泥土里寻找灵感,让思想的火花在大地上生根、发芽再由木成林,造福于大地,这就是一篇经典的好的论文该有的样子。

【编辑:邓腊秀】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