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把我哥带走》:就冲演员的表演水准,也得留下啊

《快把我哥带走》的片名显得相当“泥石流”,观众如果被片名所误,以为是又一部没心没肺、想到一出是一出的胡闹之作,那还真是委屈了这部“清流”一般存在的国产青春喜剧。影片的剧本虽然充满“槽点”,彭昱畅和张子枫两名主要演员的表演还真是可圈可点,看完只想让人对剧组喊上一句:快把编剧带走,请让演员留下。

作为一部四格漫画改编的电影,《快把我哥带走》在剧情设计上存在先天不足,而后天也没能给合理补上,导致影片在小段落处的情节设计还算活泼逗趣,在主线故事的编排上就漏洞百出。整部影片高开低走,前半段还算古灵精怪、不落俗套,进入中段就开始拖沓疲软,结尾则全靠演员的煽情戏强扭颓势。

“泪点”不是太低的观众,很容易get不到影片意图实现的情感冲击,倒是可以用“亲妈粉”的心态,全程微笑围观彭昱畅和张子枫一个耍贱卖萌,一个倔强发狠。《快把我哥带走》依赖于演员对角色的深刻理解和流畅发挥,得以立稳人物形象,并成功融入到情节进展中。在影片的关键性桥段处,甚至不是由经不起深究的情节在推动人物前进,而是依靠人物的情绪走向来催谷情节发生。《快把我哥带走》的看点,几乎完全由彭昱畅和张子枫这对“闪光少年”和“闪光少女”所提供,不能不说影片选对了角,挖到了宝。

电影打兄妹情的“相爱相杀”招牌,“相杀”演得相当成功,“相爱”则受剧情的拖累,完成得略微突兀。原因在于“相杀”桥段可以依赖零星“埋梗”的方式做碎片化展现,“相爱”就离不开静水流深的情绪铺垫。原作四格漫画的表现方式,有利于呈现单个事件点的起承转合,但难以进行由点及面的情节和情绪演进。影片在插科打诨上得心应手,面对家庭冲突这样的复杂剧情,多少还是有些力不从心。

电影改造人物情感关系,推动兄妹情由“相杀”向“相爱”转变的方式,是借由奇幻剧和穿越剧的套路化设定,“把哥带走”:不堪忍受哥哥时分“欺负”的妹妹时秒,许下生日愿望,竟然如愿以偿,让哥哥变成了“闺蜜”妙妙的哥哥。按照类型片的标准写法,剧情应该经历“正-反-合”的三个阶段,即人物始则狂喜于愿望成真,继则遭遇始料不及的麻烦与不顺遂,最后在心平气和中回归愿望失效后的初始状态。《快把我哥带走》的问题出在剧情的“反”阶段:妹妹时秒这一角色还算做到了连贯一致,哥哥时分的戏份就前后脱节,判若两人,让人难以将影片后半段嘘寒问暖的知心兄长形象,与影片前半段那个嬉皮笑脸的“欠抽”哥哥划上等号。

影片解释时分捉弄时秒的初衷,是不欲妹妹发现父母感情的破裂。这一理由未免太过牵强,也不符合人物正常的行为逻辑。影片对父母感情破裂的原因语焉不详,母亲是婚内出轨的工作狂,父亲是日夜醉饮的窝囊汉,这样的设定除了强化影片后半段兄妹俩感情的“相依为命”成分,只会显得编剧在处理复杂情感关系上捉襟见肘,倒像是笔力消耗过度,无暇顾及家庭关系里兄妹情之外的夫妻情感和亲子情感,只能用鸡飞狗跳的写法给敷衍过去。其实想要形成家庭关系里多重情感关系的对照,大可不必刻意制造冲突。情景剧《家有儿女》里的组合家庭,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兄妹关系,和睦活泼,观众一样爱看。《快把我哥带走》用力过猛,把影片中的原生家庭拍得如此不堪,让观众看得实在是不省心,简直想代替妹妹时秒再许下一个心愿:“快把我爸带走”。

影片在整个中段的垮掉,还直接体现在大量无用的废戏上。“闺蜜”妙妙的追星族形象设定,除了增进观众对影片的亲近感,并没有别的情节推动作用。电影中吃膨化食品集兑奖卡片的情节设定,也更多贴近的是80后和90后的青春记忆——就连支付宝集“五福”都不是什么新鲜的营销把戏了,作为影片的重要桥段未免显得陈旧。至于为了对照时分时秒两兄妹,而刻意设定的组合家庭的一对兄弟俩,戏份完全是在拖延时间。造型设计上把哥哥打造成白马王子,把弟弟捯饬成小哈利·波特,也更像是在讨好观众的恶趣味。

瑕不掩瑜,《快把我哥带走》依靠演员大方自然的表演风格,弥补了剧本设定上的先天不足,也为家庭情感题材的影片开辟了新的叙事走向。计划生育一代的观众,对多子女家庭生活情形的了解,多来自于文学与影视作品。郑渊洁的皮皮鲁鲁西西系列童话,秦文君的贾里贾梅系列小说,都写作完成于上个世纪,离当代生活还是距离略远;就连复播多次的《家有儿女》系列,也已是十年前的“怀旧老剧”。《快把我哥带走》进行了多元化的IP开发,漫画、动画短片、网络剧集,都有不错反响。电影版的尝试,虽然暴露出诸多短板,也还是可以再接再厉,早出续集,让彭昱畅和张子枫这对兄妹CP继续这么拌嘴下去。

【编辑:朱曦东】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