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面环山簸箕地形的江夏纸坊 暴雨考验后未见渍水

长江日报5月18日讯 江夏区纸坊地区,被八分山、青龙山从东西南三面环绕,一旦降雨,山水顺势而下,经此向北汇入汤逊湖。这片区域因簸箕形地势,曾饱受渍水困扰。而上周,在历经数场疾风暴雨后,却并无渍水现象出现。

17日上午,雨后初晴的江夏区纸坊街马山湾地区,地面干净整洁。 长江日报记者汪峥 摄

17日上午,在江夏区纸坊街马山湾——纸坊地区地势最低处,长江日报记者看到,经连续降雨,此地却丝毫不见渍水。在此经营超市多年的居民刘均说,“今年一点渍水都没有,下雨时,一直有水务工作人员在值守,我们非常放心!”

一点一策 专人值守提前疏捞

16日中午12时,专职负责马山湾渍水点的江夏区水务系统工作人员谢祥,驾驶移动抽排泵车,放心驶离马山路。此时,雨后初晴的马山湾,地面整洁干净,周边商户们正准备着新一天的经营。

14日清晨7时,接到强降雨预警后,谢祥和另外三名同事赶到马山湾,检查区域内下水口,准备“迎战”即将到来的暴雨。

上个周末,谢祥在此守候几乎整整三天。暴雨时,他和同事们,通过移动抽排泵,将马山湾处的积水,抽入一旁的大东港二通道,守护了一方居民。“我们24小时在这里值守,一旦发现下水道内水流速过缓,接近地面漫出,就启动抽排设备,确保路面不渍水。”

“马山湾一直是纸坊最易渍水的地区。“这里的渍水解决了,纸坊就好了。”江夏区水务局排水科负责人陈正福说。

据了解,针对纸坊地区易渍水点,江夏区水务局采取一点一策方式,由专人专班专职处理所负责点位。“在强降雨期间,实施24小时轮班值守,并提前投放抽水泵等设备,随时待命。”陈正福介绍。

“针对马山湾,我们采取提前疏捞与现场处置相结合的方式。”江夏水务局排水科工作人员张阳介绍,4月以来,仅是在马山湾区域,该局就以平均两周一次的频率,进行大型疏捞作业,将区域内100余个雨水口、约4公里长的管网进行疏通,保障排水系统通畅。“每次疏通,需动用60余人,耗时3天。”

在该局易渍点位责任分解表上,记者看到,每个点位均细化安排有责任领导、科室、责任人及联络员,负责点位具体工作。

全时智慧水务平台实时监控动态调控水情

陈正福介绍,马山湾处的积水,被抽排入大东港二通道,并经此由纸坊港闸口汇入汤逊湖。“治水,必须让积水有处可留。”

谢祥在马山湾抽排的同时,远在十多公里外的江夏区“清水入江”工程控制中心内,工作人员张雪利则通过大屏幕,实时监控着江夏区十余个泵站水位、流量等水情数据。“纸坊港实时水位18.48米,金鞭港水位18.82米……”

江夏区“清水入江”工程控制中心大屏幕上,实时显示区内各泵站、港口水情数据。 长江日报记者汪峥 摄

目前,江夏区清水入江工程已在纸坊港、金鞭港、大东港二通道等联通江夏城关与汤逊湖水域的关键港口,设置有精确液位计,用于24小时实时监测水位,并实时调整水位。

中信清水入江运营部副部长刘赛介绍,以纸坊港纸坊泵站为例,一旦该处水位抬升至19.5米,该闸口就会自动打开,将过量雨水引入纸坊港,排入汤逊湖水域,以避免城关地区出现内涝。

“2016年建设清水入江工程以来,我们在江夏区建立一套全生命周期的BIM模型,构建区域水情的信息化、智能化、可视化工作平台,从清水入江工程污水处理设备,到防洪排涝设备,全项目实现数据和信息共享。”负责江夏区清水入江工程的中信清水入江公司董事长陈克玲介绍。

在纸坊港闸口,记者在现场看到,目前因为水位未达警告线,该闸口正处于关闭状态,连接纸坊城关区域与汤逊湖水域的纸坊港内,水流稳定。“我们可以很自豪和肯定的说,在此轮降雨期间,江夏纸坊城关地区,没有出现渍水情况。”陈正福说。

(长江日报记者汪峥 通讯员刘龙腾)

【编辑:胡之皓】

(作者:汪峥)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