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强力打造武汉城市圈重要功能区

【黄冈】

●面积 版图面积1.74万平方公里,水域面积2500平方公里。现辖七县(红安、罗田、英山、浠水、蕲春、黄梅、团风)、二市(武穴、麻城)、一区(黄州区)。

●人口 750万

●产值 经初步核算,2020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2169.55亿元。

●特产 麻城福白菊、罗田板栗、蕲春珍米、巴河莲藕、英山云雾茶、英山桔梗、麻城黑山羊、东山老米酒、黄梅鱼面、红安大布、武穴酥糖等。

●旅游景点 东坡赤壁、大别山薄刀峰风景区、三角山国家森林公园、龟峰山风景区、桃花冲风景区、天台山风景区、四祖寺、五祖寺、五脑山风景区、红安烈士陵园、遗爱湖等。

●智力支撑 黄冈已与全国62所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吸引全国400多所高校11万名大学生实习实训,引进3万名大学生到黄冈创业就业。建成省级以上孵化器32个,科研平台254个,院士工作站34个,高新技术企业391家。市校合作为黄冈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撑。

黄冈市遗爱湖公园。

融入武汉 融合两岸 对接周边

力争“十四五”时期完成交通投资1200亿元

马泽华,湖北地久律师事务所律师,家住黄冈城区,人在武汉上班、周末回黄冈已是多年的习惯。5月17日,他到武汉上班,7:00出发,7:55就到了台北路的单位。

“以前两地往返感觉吃力,现在方便多了。”马泽华介绍,从武汉到黄冈出行选择多,有武黄高速、武鄂高速、武英高速,还可走江北快速路,都只不到1小时车程。

实际上,从黄冈城区到武汉还可选择城际列车,车程仅24分钟。

在马泽华看来,武黄生活同城,已基本实现。而随着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做实做强,出行通道会越来越多,将更加便利。

1月20日,黄冈市交通运输局提出,要以交通项目为引擎,力争“十四五”时期完成交通投资1200亿元,积极融入武汉,融合两岸,对接周边,努力打造黄鄂黄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大别山区对外交通门户、武汉城市圈交通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1月30日,由湖北交投集团投资建设的沪蓉高速红安联络线(武汉至红安高速公路)开工建设。这是促进武汉城市圈协调发展的又一基础工程,将进一步改善红安县交通出行条件,加强武汉城市圈对红安县的辐射带动作用。

笔者从黄冈市发改委了解到,未来黄冈将积极推进规划同编、交通同网,打造同城化交通设施网络。

——构建铁路快速网络。加快推动开工建设沿江高铁武汉至合肥段、京九高铁阜阳至黄冈段,与武汉共同争取武汉至安庆铁路纳入国家规划。加快建成武汉新港江北铁路并推动市域化改造,研究推动武汉城市轨道交通延伸至黄冈市区。

——完善公路交通网络。围绕武汉城市圈大通道和武汉城市圈环线,加快建设燕矶长江大桥及接线、武汉至红安高速,推动武汉经黄州浠水至蕲春江北高速、武汉至红安高速南延。加快建成G347国道浠水、黄州、团风段接入武汉江北快速路,升级改造G230、G318等国省干线。

——积极融入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加快推进黄冈港整合,构建完善的港口集疏运体系,助力黄州、团风临港经济区建设。

——大力发展多式联运集疏运体系。以黄州、武穴等港区为重点,打造一批江海直达运输、内外贸铁公水班列等方面的试点示范工程。

黄冈万达广场。

聚焦大武汉 科技同兴 产业同链

承接武汉产业转移 成为基地中的基地

1月28日,武汉瑞杰特新能源有限公司与黄冈高新区签约。这是黄冈提出教授回乡“千人计划”后,首个签约落户黄冈高新区的高科技项目。

这一项目由黄冈市发改委、市临空产业分局和黄冈高新区联合引进,总投资3.13亿元人民币,是一个再生新能源材料项目,建成后年产值可达16.8亿元。

而在今年一季度,黄冈通过“双招双引”,硕果累累,累计举行集中签约活动23次,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36个,协议投资总额940亿元。出席签约活动的,有来自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湖北大学等高校教授和武汉明朔宏能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的代表。

更早在2018年1月,黄冈与武汉东湖高新区携手,合作共建光谷黄冈科技产业园,立足于将光谷黄冈科技产业园打造成为武汉城市圈攻坚示范产业园,为深化武汉城市圈区域合作探索新路、创造经验、提供样本。

这些,都是黄冈积极对接大武汉、承接武汉转移项目的成功实践。

2月4日发布的《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发展战略规划》,更是对黄冈承接产业转移提出了目标和要求。

——建设创新发展联动轴。发挥腹地空间广阔优势,以黄冈科技园等共建园区为载体,以市校合作为纽带,积极承接优质产业转移,打造产业聚集区。

——打造黄冈特色产业组团。加快建设黄冈高新区、黄冈科技园、黄冈产业园等园区,打造智能终端生产制造基地、特色中医药研发生产基地。

事实上,在黄冈,聚焦大武汉,科技同兴、产业同链,早已是各界的共识。

在今年黄冈“两会”上,黄冈市人大代表、黄州区区长胡凯介绍了他们的做法:坚持差异化发展策略,立足于成为武汉城市圈融合发展的一部分、功能配套的重要一环,积极做好武汉相关产业的转移承接,自觉参与补链、延链、强链工程。

在今年省“两会”上,省人大代表、黄冈市发改委主任屈凯军也表达了同样观点:武汉城市圈升级,我们将承接武汉产业转移,成为基地中的基地。黄冈临空经济区西北部的光谷黄冈科技产业园就是承接武汉智能制造、高新科技产业外溢的重点区域。

湖北星晖新能源智能汽车总装车间。

借机登高 借船出海

2025年临空经济临港经济产值各达1000亿元

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花湖机场)落户鄂州,这是我省打造国际货运大通道的重要举措,也给黄冈带来了重大机遇。

2020年7月,《黄冈市临空经济区总体方案》获批。根据方案,黄冈市临空经济区将布局黄州区和浠水县滨江地区,重点发展航空配套、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总部供应链、现代物流、教育科研、农产品精加工等产业,与鄂州市临空经济区协同发展,成为武汉城市圈航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2020年10月,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的关键配套工程——燕矶长江大桥开工。

2020年12月,黄冈临空经济区三台河生态治理工程开工,标志着黄冈临空经济区起步区建设正式启动。

2月23日,黄冈市临空经济区正式挂牌。

预计到2025年,黄冈市临空经济将实现产值1000亿元,到2035年达到3000亿元。

强力发展临空经济建设之外,黄冈还在酝酿大动作。

黄冈既不沿边,又不靠海,但临江。全市拥有长江岸线213公里,沿线有6大港区18个作业区,货运码头47个、泊位115个,其中5000吨级直立式高桩泊位24个。

尚在2018年3月,经省政府批准,整合黄州、团风、浠水、蕲春、武穴、黄梅6个港口为“黄冈港”,成为湖北境内的第5个长江重要港口。

2月19日,春节后第二个工作日,黄冈市委市政府第一个专题会议,即是研究部署临港经济。

同一天,黄冈发布《关于加快推进临港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出台26条硬核举措,着力打造“港、产、园、城”深度融合的临港经济发展新模式,构建临港经济与临空经济协同发展新格局。

《意见》提出,到2025年,全市港口年货运吞吐量达1.5亿吨以上,货物集疏运量达3亿吨以上;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示范效应明显的临港产业园区,临港经济总产值达1000亿元以上,临港经济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增长极。

黄冈俨然已进入空港经济时代,要“借机登高”“借船出海”,实现“两翼齐飞”。

麻城菊花产业。

融入大武汉 搭建大平台 完善大通道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与武汉同城化发展见到新气象”

今年湖北省政府工作报告在“加快都市圈城市群发展”中提出,“完善武汉城市圈协同联动机制,推动优势产业链圈内延伸,建设城市圈大通道。”

《湖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打造武汉城市圈升级版部分,提出支持黄冈建设大别山革命老区核心城市,打造武汉城市圈重要功能区。

前不久召开的黄冈“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更强力提出“与武汉同城化发展见到新气象”。

——融入大武汉。围绕武汉“五个中心”建设,加强规划对接,深化交通一体、产业协作、市场联动、科创协同、功能互补,打造同城化发展先行区。围绕武汉城市圈大通道“1小时通行圈”,谋划实施一批互联互通项目。围绕武汉大市场,打造武汉后花园、康养地和中央厨房。围绕武汉科教、人才、金融资源,广泛引才引智引资,形成总部在武汉、生产在黄冈,研发在武汉、转化在黄冈,市场在武汉、基地在黄冈的联动发展新格局。

——搭建大平台。发挥园区经济发展主战场作用,推动黄冈临空经济区、化工园体制改革;加快黄冈高新区扩容提质,带动“一区多园”协调发展;推进黄冈产业园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试点;加快唐家渡一类水运口岸和团风港口产业园建设,大力发展临港经济;推进黄冈进出口服务中心、黄冈B型保税物流中心建设。

——完善大通道。推进铁水公空等多式联运立体网络体系建设,完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大力发展仓储、冷链、电商物流,加强城乡商贸服务体系建设。

黄冈市发改委称,未来将着力构建同城化产业发展新格局:推动产业错位协同发展,围绕承接、配套、服务做好产业错位协同发展文章;共建光谷黄冈科技产业园,强化与东湖高新区的资源链接,积极参与光谷重大产业链分工;打造临空产业集聚区,把黄冈建设成为武汉航空港的“第二极”;打造城市圈能源基地,充分发挥风能、光能、水能、地热能等清洁能源资源优势。

南北之交楚黄地,江淮之际中沃壤;两百将军同一县,恒古以来非寻常。黄冈,历来豪气干云。在武汉城市圈大力推进同城化进程中,黄冈的声音别样响亮。

(本版统筹:黄冈市发改委 本版撰文:熊展平 雷羽 夏小俊)

【编辑:朱晨颖】

(作者:熊展平 雷羽 夏小俊)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