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孩子的母亲患白血病,武汉90后博士千里之外捐髓救人


长江日报融媒体8月26日讯(记者王恺凝)“在观看电影《我不是药神》时,我在电影院不禁泪流满面。我本硕博都在华中科大同济医学院就读,学校的教育和自身的体悟让我当时就在想着为白血病患者做点什么。所以当中华骨髓库联系到我时,我毫不犹豫就答应了下来……”

8月24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临床医学24岁的博士生杜鼎夫发在朋友圈的这段捐髓感悟感动了众多老师同学,获赞一片。当天上午,在武汉市中心医院造血干细胞采集室里,经过4个多小时的紧张采集,他成功捐献200余毫升造血干细胞。下午,这些生命种子跨越上千公里被紧急送往北京,拯救一名“70后”白血病患者的生命。

得知能救人他意外又惊喜

“您的善行给我姐姐带来重生的希望,您的义举给我们全家带来了幸福的曙光。”

8月24日中午,在武汉市中心医院病房内,杜鼎夫一边接受造血干细胞采集,一边读着白血病患者家属写来的感谢信。

接受杜鼎夫骨髓的患者是名女性,家里有两个孩子,大儿子正在读高中,小女儿才刚上幼儿园。“如果因为白血病让两个孩子失去母爱,我难以想象。无论如何我都会捐给她。”杜鼎夫说。

今年6月8日,杜鼎夫接到湖北省红十字会骨髓库通知,他与北京一名白血病患者初步配型成功,全相合。得知能够有机会挽救另一个人的生命,杜鼎夫“意外又惊喜”。

据湖北省红十字会骨髓库工作人员回忆,他们去找杜鼎夫进行高分辨检测时,他正在进行临床课题实验,接到骨髓库的电话,二话没说爽快答应。“杜鼎夫从实验室跑下来时,身上的实验服装都没来得及脱,午饭也没吃。我们当时心里就一个感受——温暖。”

7月31日,杜鼎夫通过了高配并且体检合格。 “家里人原本还有些担心,可我是学医的,很清楚捐献造血干细胞对身体无害。我只稍作解释,家人就一致表示支持。”杜鼎夫说。

萌生捐髓想法时他正在学解剖学

杜鼎夫是湖北第351名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也是华中科大第24名捐髓大学生。

2014年,华中科大同济医学院学子杜鼎夫在学校组织的一次无偿献血活动中加入了中华骨髓库。

“我当时正在学解剖学。”26日,杜鼎夫告诉记者,解剖学需要用到别人的遗体,他很感谢这些捐献遗体供他们学习的志愿者,所以他也想帮助别人,把这份爱心传递下去。

杜鼎夫采集血细胞当天,来自华中科大的捐献者和志愿者自发前来看望这位“新成员”。

“我们之前根本不认识,但因为都热衷于这样一件公益事业,感觉就像认识了很久的老朋友一样,没有丝毫陌生感。”刘洋是湖北省第225例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他介绍说,大家建立了多个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群,专门为有捐献意愿的志愿者提供解答服务和经验介绍,“在群里面,大家伙都非常热心,这项事业将来一定会越来越红火。”

他说医科生有义务向大家普及捐髓事业

捐髓当天晚上11点,杜鼎夫在朋友圈发了很长一段感言:“此次骨髓捐献也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重量。读感谢信时我了解到,这位等待救助的患者有两个孩子,小女儿才上幼儿园。我很难想象在这个年龄失去母亲痛苦和打击究竟有多大……”

对于高危白血病患者而言,造血干细胞移植能使他们获得新生的希望。据了解,全国已有超过60%的血液病患者能够找到与自己配型成功的骨髓,越来越多的患者能够因此获救。杜鼎夫在朋友圈中呼吁,如果想帮助白血病患者,欢迎大家加入中华骨髓库,你的一丢丢血说不定能拯救一个家庭。

“就我所了解,目前中华骨髓库入库人数只有两百多万,占中国总人口数比例不到0.2%,还远远无法满足需求。”杜鼎夫说,作为一个医科生,他有义务去向大家普及这项伟大的事业。而这次自己亲身实践后,日后在科普的过程中会更有说服力。“如果还有可以匹配的患者需要我,我肯定还会像这次一样,义不容辞!”

【编辑:祝洁】


(作者:王恺凝)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