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在伴侣、亲子、职场关系中感到窒息 小心,你被情绪勒索了

长江日报记者 黄亚婷

近期同时出版了两本关于“情绪勒索“的书。一本是美国心理治疗师苏珊·福沃德的著作,已畅销全球20年,今年由后浪再次出版。另一本由中国台湾心理咨询师周慕姿写作,她也提到深受苏珊·福沃德作品的影响。周慕姿的著作在2017年成为诚品书店销售冠军,今年被译林出版社翻译为简体中文版引进大陆,该书责编宋旸近日接受了长江日报读+的采访。

在最近的社会热点中,随处可见“情绪勒索”的鲜明案例,“朱雨辰妈妈”“少年天台喊话”等之所以有如此巨大的话题能量,因为这些事件引起了相当数量人群的共鸣,情绪勒索可能在有意识或无意识的人际交往中存在并造成伤害。在此情况下,讨论这两本《情绪勒索》,认识“勒索者”与“被勒索者”的心理状态,找寻合适的解决之道,很有当下意义。


两种不同版本的“情绪勒索”


有些“都是为你好”值得警惕

“我这辈子的希望都在你身上,你怎么忍心让我失望?”“你把孩子给保姆带,你真自私,你会毁了孩子的一生!”“如果你敢回公司加班,我们就分手!”“我看你资质不错,才想让你多做一点事,栽培你。别忘了,你的试用期还没过。”以上,是周慕姿简体中文版《情绪勒索》封底描绘的情景话语,是不是很熟悉?

再来看近期几条热门话题,“朱雨辰妈妈”——明星朱雨辰的妈妈在综艺节目中自白,对四十岁的儿子,她至今仍是走哪跟哪儿,无孔不入地介入儿子的生活中,这是她认为的母爱方式;“少年天台喊话”——青少年在节目中对自己的父母喊话,控诉父母“表扬别人家孩子式的教育”“打压式教育”不合理,极少真正在乎孩子自身的感受;“反职场性侵害”——在职场甚至高校中,位高者利用职权对弱势一方进行胁迫,进而实施伤害。

其实,这些社交关系、亲密关系中似乎司空见惯的场景和话语,都带着一种情绪勒索。尤其值得警惕的是,这些话语往往还包裹着“都是为你好”的外衣,看起来人畜无害。但情绪勒索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次数,比人们想象中的更频繁。

什么叫情绪勒索?苏珊·福沃德是首位提出这个概念的学者,它常见于职场、亲子、夫妻、朋友等多种人际关系中。情绪勒索者可能在有意识或无意识中,使用要求、威胁、施压、沉默等直接或间接的勒索手段,让被勒索者产生各种负面情绪,例如挫败感、罪恶感、恐惧感……这些感受会在被勒索者的内心发酵、造成伤害。为了减少这些不舒服的感受,被勒索者可能因而顺服勒索者的要求,长久下来,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被勒索者让勒索者以此手段控制、左右了自己的所有决定与行为,失去了“为自己做主”的自由与能力。

缺乏“自我”的人更容易被情绪勒索

有一条最近非常流行的段子,你一定在微博或朋友圈看过,“不要大声责骂年轻人,他们会立刻辞职的,但是你可以往死里骂那些中年人,尤其是有车有房有娃的那些。”

这个多数人看到会忍不住发笑的幽默话语,细细想来,何尝不是一种职场情绪勒索?利用有车有房有娃的中年人的失业恐惧感,来进行施压,“往死里骂”。那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不那么吃这一套?除了年轻人肩头的责任和压力相对要小,新一代年轻人的“自我意识”更强烈,也是一个原因。

事实上,“自我”“自信”是会否被情绪勒索的重要指标。周慕姿在书里给出分析,有六种人更容易被情绪勒索,分别是:一直想当好人、习惯自我怀疑、过度在乎别人的感受、过度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过度孝顺、过度遵从权威。

从勒索者的角度看,苏珊·福沃德认为,情绪勒索代表着“你无法为自己的负面情绪负责,而以威胁或利诱来企图掌控对方、迫使他/她顺从你,达到你的目的”。从被勒索者的角度看,周慕姿认为,情绪勒索是“你的情绪界限不清楚,以至于他/她提出要求的时候,你总是无法拒绝。”

情感勒索的双方都有责任,因为情感勒索的发生,是勒索者和被勒索者的心理弱点共同作用的结果。苏珊·福沃德认为,情感勒索的危害性并不一定在于受害者实际上答应了勒索者的什么要求,而在于受害者自我完整性的损失,一段健康关系,应该建立在互相关爱、替彼此着想、希望对方更好的基础上,否则对双方都是有害的。

好在,心理学家们给出了应对”情绪勒索”的方法。周慕姿在书里写道,面对情绪勒索,应当建立自己的情绪界限。她给出了三个步骤:首先,停,不要太快回应,当对方在勒索你,或是你在勒索对方的时候,先停下来,看看发生了什么事;其次,看,不论是勒索或是被勒索的人,往往都是不太在乎自己的感受的人,当你可以先看看自己的感受是什么,以及安抚自己的焦虑和罪恶感,有些时候甚至可以离开现场,渐渐就可以建立起两个人之间的情绪界限;最后,应,当对方情绪比较和缓的时候,你可以回到现场,然后做出比较恰当的因应。

微访谈——

我们可能同时是勒索者与被勒索者

译林出版社编辑宋旸:作为周慕姿《情绪勒索》的责编,刚刚接到这本书的时候,我觉得它和很多心理类畅销书一样,可能只是一种励志或排遣的心灵鸡汤。但认真阅读这本书之后,我觉得它鞭辟入里、直切要害、直击痛点。它的作用不仅仅是安抚需要寻求心理帮助的人,更重要的是,它帮助心理受困者认清困境,帮助他们反思,并教给他们切实的自我保护方法。

周慕姿的《情绪勒索》最重要的就是将这个概念放到了华人社会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下进行分析思考。在苏珊·福沃德的书中,可能很少会论及扯着“孝顺”大旗的情绪勒索行为,而这在中国的亲子关系中,恰恰是最常见的。因为懂得中国人的心理,所以书中事例非常的“接地气”。她所建议的应对方法,也比西方学者提到的更加具有适用性,因为中国的人情关系中强调“委婉”“迂回”“留余地”,我们在保护自己的同时,也要懂得柔性地使用反情绪勒索的武器。

职场的勒索不仅局限于性骚扰,现在很多人会说“上班的心情犹如上坟”,这些人的沮丧并不一定都来源于职场性骚扰,更多的可能还是来自职场上的情绪压榨。关于这一点,周慕姿也在书中进行了详细的剖析。另外,职场关系虽然是非亲友关系,但它对个人的影响甚至要超出一般的朋友关系,所以周慕姿也把它列入了“亲密”关系之列,因为职场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个人的社会属性和生存问题。

我们每个人多多少少都会受到“情绪勒索”的困扰。在一段关系中,我们是被勒索者,在另一段关系中,我们是勒索者。很多时候我们会觉得与父母、子女、伴侣、上司相处“很累”,“不想回家”“不想上班”“不想见人”,只想“抱着我的床/手机/电脑/游戏机宅到天荒地老”,或者“逃到没有人认识自己的地方”。当我们有这类想法的时候,就是亲密关系让我们感到无法应付的时候,就是我们的情绪在不知不觉中被勒索到了一定程度。同样,与我们打交道的人,很有可能也与我们有着相同的想法。如果我们意识到了这一点,那么,我觉得很有必要读一读周慕姿的《情绪勒索》,找找原因,找找办法,让我们的人际关系健康起来,让我们自己重新积极、快乐起来。[编辑:叶军]



(作者:长江日报记者黄亚婷)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