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老是津津有味“论身价” | 长江评论

长江日报评论员杨于泽

贝壳董事长左晖近日因病去世。其人英年早逝,是件令人痛心的不幸的事情。对这位财经人物,媒体给予关注是自然的。

但一些报道的焦点集中在了他的身家和财富,我们不妨看看报道标题:《2220亿地产新首富、贝壳董事长左晖因病去世,年仅50岁!》《陕西籍,身家千亿,年仅50岁!贝壳老总左晖因病去世》《突发!贝壳创始人左晖去世,身家超两千亿,为地产新首富》……这不是报道的全部,但这些文章挂在很多网络平台上,夺人眼球。

商业社会,人们追求财富、追求成功,这是社会活力的体现,也是国家发展的需要,并没有错。但金钱不是万能的,钱也不能代表一切,相反财富代表了社会责任。福耀玻璃董事长曹德旺最近宣布捐赠100亿元,按照“小规模、应用型”办学理念办一所理工科研究型大学,为我国先进制造业培养应用型人才,足见其拳拳报国之心。

曹德旺很有钱,左晖很有钱,媒体不能只让公众看到他们有钱,而认识不到“有钱”“巨富”背后的社会责任。任正非曾经警告人们:现在是商业社会,但不要动不动就提“先定个小目标,赚它一个亿”,这种提法对青年人是一种误导。动不动就想赚它一个亿,这本身就不切实际;不谈责任,只想身价几百亿、几千亿,这其实是一件危险的事。

中国的发展需要大量企业家、创业者、行业领导者。没有他们,中国经济如何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如何实现?但对企业家、创业者,社会不应只是关注“成功学”。

例如,对左晖这位财经人物的关注,恐怕不能“只谈钱”,只写巨富者的“我的奋斗”,把一切商业活动都描述成“成功学”,似乎是要教公众如何复制“成功”。

这种关注理应体现我们社会的主流价值观,既要引导人们积极向上、激发社会活力,又要体现“向善”的道德要求,恐怕要把握两个原则:一是不能老是津津有味“论身价”;二是不能把财经现象、人生成长异化成人们常说的那种“成功学”。越是成功人士、公众人物,他们的故事越会在社会上产生正负教化作用,媒体“讲故事”不可不慎。

【编辑:邓腊秀】

(作者:杨于泽)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