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水稻专家:最让我敬佩的,还是袁老对农民的大爱

长江日报5月22日讯 “中午听到袁隆平院士去世的消息,心里说不出的难过。在袁老的指导下工作的那几年,真是收获良多。”武汉市农科院作物所水稻研究室主任朱永生22日告诉长江日报记者。

第一排中间为袁隆平院士,右二为邓辉。邓辉提供

2015年,武汉市农科院作物所水稻研究室成功申报了院士工作站项目,“袁隆平院士工作站”正式挂牌。按照院士工作站的要求,院士和其团队每年要到工作站不少于8次。“袁老那时已经是80多岁高龄了,但还是每年坚持自己来工作站。”朱永生说。

在作物所水稻研究室的研究人员眼里。袁老在学术方面非常扎实、求真。“袁老是做超级稻研究的,从一代研究到六代,每一个自然环境不同的地方,超级稻有什么不同,再细微的变化,他都时刻关注,引领我们水稻育种人的工作。”武汉市农科院作物所水稻研究室的研究方向是多倍体水稻,这是一个全新的育种方向。“袁老在学术的最前沿,了解得多,给我们提供了非常多的前沿性资料,还根据他的研究经验,修正了我们的研究方向,给我们很多很多的鼓励。”

作物所的邓辉是年轻的科研人员,他回忆自己第一次见到袁老的情景。“在武汉火车站接到坐火车来指导工作的袁院士。他对我们这些小辈非常亲切。当时我面临从行政人员转为科研人员的转折期,可以说是袁老激励了我下定决心走上科研这条路。”邓辉说,袁老对年轻人非常地亲切和平易近人,每天坚持下地观察水稻,遇到年轻人选取的育种材料不好,他从不批评,只是默默把自己手头上的好材料给青年科研人员。

冬天在海南,平时以湖南为大本营全国各地跑,袁老的水稻育种工作一刻没停。武汉市农科院作物所在海南的水稻育种基地和袁隆平院士的研究基地隔得很近,虽然2019年开始,院士工作站就告一段落,但是在海南遇到袁老,他还是会抽空过来关注一下多倍体水稻的研究。“朴素又亲切,真的就像邻家爷爷一样的感觉。最让我敬佩的,还是他对农民的大爱。他总是说产量高了农民收入才能提高,还总强调科研人员虽然付出多但优质稻种要保证合理的价格,让农民用得起没负担。”朱永生说。(长江日报记者潘璐)

【编辑:张玲】

(作者:潘璐)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