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醒的音符•//告别《抵达之谜》的作者

文/黄披星

《抵达之谜》

当地时间 2018 年 8 月 11 日,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英国印度裔作家 V·S·奈保尔去世,享年 85 岁。奈保 尔于 1971年获得布克奖,1993年获得英国大卫·柯恩文学奖,并于 2001 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词中写道:“由于他将极具洞察力的叙事方式与不屈不挠 的探究精神融为一体,从而迫使我们更加正视世界上那些受压抑的历史。”

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抵达之谜》,看过大致不下三遍。从文体上感觉也更像是奈保尔最擅长的“非虚 构”。当他用接近一百页的篇幅来写作“杰克的花园” 的时候,我还是觉得很吃惊——这种手法似乎十分传统。这几乎就是一种沉溺其中的叙述方式。不同在于,他的文字之中总能把内心的波澜和沉静的气息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一流作家对事物总有能够通过很多种角度打量的能力,让事物鲜活生动起来,而且能够从中超越出来。

我喜欢这个文本在于它深刻的时代性。“我看见的东西非常清晰。但是我并不知道我正看着的是什么东西。我还没有完全适应它。我还处在一种过渡状态之中。虽然,有某些我知道的东西。”这种貌似漫不经心的表述,却是他对这个世界最真切的观察方式。还有“当我在散步的时候,我便使自己拥有了英格兰的这个历史悠久的部分”这个深刻的喟叹,是他作为移民作家身份的内在遗存;当然,也正是依赖这样的身份,他拥有了独特的角度。这种流浪性质,对于观察世界的人来说,是具有统一性的同时也有着唯一性的。

我对他的《印度三部曲》的喜欢超出另外的一些小说作品,是因为那种惊人的洞察力。他对印度的看法即便有时候采取刻薄的嘲讽也让人觉得十分可贵。说起来,即便是看这三本书的名字就可以预见奈保尔对真实的不依不饶。它们分别是《幽暗国度》《印 度·受伤的文明》《印度·百万背叛的今天》。这些看似 游记的文章,在细节上十分动人而且深邃。这就是他看待世界的一种方式:坚定的质疑和深刻的反思。

有意思的是在《作家看人》中,他记录一个医生用乌龟尿和焙干的蚯蚓粉末给病人治病的细节,令人忍俊不禁。这些掺杂着神秘和愚弄的细节,也透露出了奈保尔内心的诚意。他有着文化学者的智力,但不同在于他阔大的世界性视野。授奖词中的“迫使”两个字,真正指出了一个伟大作家的良心。

能感觉到正是记者的经历,让奈保尔“非虚构”作 品简约而深刻。当我们敞开过自己的内心,试图去理解这个世界,总是会发现那些奈保尔描绘过的乡村场 景,已经渐渐离我们远去。在他的笔下,一个远去的世界被复原起来,而那一个我们不断会怀想的世界从历史深处走向更远的未来。

“我们已经走出梦魇,而且我们已经无处可去 ……我们的神圣世界——小时候的家族传递给我们的圣洁……它向我显示,生命与人是最具神秘性的,是真正的人的宗教,是悲伤和荣耀。”这种苍茫的身影,和着《抵达之谜》里的雨水、河流、乡村道 路、杰克的花园、乌鸦和那幅画……在风雨飘渺中传递出这个世界被遗忘和忽视的部分。

这块土地和这个世界正是因为像奈保尔这样杰出作家的注视之下,才在我们眼中渐渐清晰甚至温情 起来。他们的存在和文字再现,让即便有一种很深的令人绝望的丧失感,也觉得似乎是可以接受的。这就是文学的价值所在。

再见,奈保尔先生。

黄披星

黄披星,艺术研究者 。 创作以诗歌为主,兼有音乐随笔。【编辑:袁毅】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