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这样建高楼:浇筑混凝土不必吊楼顶,层层“坐”电梯

长江日报5月26日讯 “透视眼”看见隐蔽管线、所有安全教育设备“微缩”至一台2公斤重的手提箱内……5月26日,由中国建筑业协会主办、中建三局协办的建筑业数字化转型观摩会在中北路在建第一高楼襄阳大厦项目举行,现场展示了许多未来建筑业的新科技。

襄阳大厦航拍图。  通讯员王丹丹 供图

襄阳大厦位于武昌中北路,高263米,地上58层,地下4层。中建三局总承包公司项目负责人徐波介绍,空中俯瞰大楼,塔楼呈三角形,角部圆润柔和,犹如一座巨大的棱镜。

襄阳大厦效果图。

“这是一幢超高层建筑,我们在建设过程中采用了超高层一体化施工、智慧建造、BIM创新、精益建造等多项技术。”徐波举例说,以往浇筑混凝土,一般用塔吊将布料机吊至楼顶,现在利用建筑原有电梯井,布料机通过液压爬升系统,可以直接到楼顶。“在超高层施工中,这样做安全系数高、效率高。”

在观摩区,记者还发现了几项非常有意思的新技术。一名技术人员手持平板电脑,通过屏幕,只见拍摄的位置出现了里面的管线分布,如同“透视镜”一般。他说:“这项技术结合了BIM和AR应用,将BIM模型在真实环境中展现,为设计交底和施工验收提供了1:1同屏可视化的参考,可以提高效率,减少施工错误。”

技术人员用平板电脑演示BIM+AR应用,像用“透视镜”看管线。  通讯员张世宇 摄

另一侧,一台手提箱吸引了记者的注意,技术人员介绍,这是一台便携式“安全教育箱”。“我们可以称它为一台移动的安全教育教室,有了它,可以随时随地为施工人员上安全课。”该技术人员指着箱子说,箱子有投屏功能,试卷可投射到大屏幕上,施工工人们通过答题器按钮、微信小程序,进行答题。依托工地实名制系统,每名施工人员何时接受安全教育、多长时间,均有记载。

安全教育箱,如同一个移动的“安全教室”。  长江日报记者陶常宁 摄

此外,智能塔吊系统前也有许多人驻足观看。通过安装传感器和摄像头,可以收集塔吊运行数据,一旦操作过程中出现不安全行为,会实时预警。

智能塔吊系统。    长江日报记者陶常宁 摄

(长江日报记者陶常宁 通讯员张世宇 王丹丹 刘紫荆)

【编辑:丁翾】

(作者:陶常宁)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