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鸟飞回 | 长江评论

长江日报评论员周劼

春江水暖鸭先知。生态好不好,鸟其实最先知道。日前,一位在江滩散步的市民又发现了一种新的野生鸟——白喉林鹟,它也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让武汉市的鸟类记录达到了428种。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1980年,武汉大学生物系动物标本室将武汉地区之前40年猎得的鸟类标本和野外观察记录做了一个统计,共计本区鸟类有282种。2020年,武汉重点区域鸟类监测年报显示,武汉地区记录的鸟类有338种。也就是说,除开野外观察记录更普及深入等原因,无论单一年份的比较(增加56种),还是40年来的历史累计比较(增加146种),武汉的鸟类种类大幅增加是不争的事实。

另一方面,生态学者们研究发现,全世界随着城市化程度的增加,鸟类的多样性下降,是普遍的趋势。这就是所谓的城市鸟类群落单一性现象。但武汉城市化进程不断深入,而鸟类的多样性却不断增加,让我们看到了大趋势下特别的“逆向”趋势。

如同新闻中鸟类专家所言:“这只白喉林鹟应该是过境鸟,但能够在城市中心的江滩停留并被观测到,说明我们的城市生态环境越来越好。”城市和鸟类的亲和,见证了武汉既是人类的大江大湖大武汉,也是鸟类及其他生物的大江大湖大武汉。

科学工作者和广大市民的持续观察,428种的记录也许很快就会添新,长长的鸟类名单既是一张城市和鸟类和谐共处的排行榜,也是人类和大自然可持续发展的记录表。越来越多我们不知道的鸟掠过城市天空的身影,书写着城市化与环境、人与自然关系不断改善的故事。

毕竟“渚青沙白鸟飞回”的那一刻,我们心一动,仿佛“绿水青山带笑颜”。

【编辑:付豪】

(作者:周劼)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