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畔将新增270°观湖景平台,省博物馆三期扩建工程“真容初现”

长江日报5月28日讯 东湖之畔,将新增一处270°观湖景平台,就“藏”在正在建设中的湖北省博物馆三期扩建工程之中。

这里还拥有国内博物馆行业首个机械式升降舞台、巨型“白色”的立体光纤星空顶以及多处创意细节设计,在博物馆的历史文化厚重感之中,丰富游客参观体验。

省博三期新馆造型构思来源于青铜器“楚屈子赤角铜簠”。长江日报记者李永刚 摄

28日,该建筑的设计单位——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的项目主创团队设计师杨坤鹏,带长江日报记者独家揭秘场馆内的设计亮点,从建筑师的视角来“解读”建筑。

湖北省博物馆三期扩建工程又被称作省博物馆新馆,总建筑面积6.8万平方米,大约是老馆的1.5倍,主要由文展大楼及研究中心、文保中心、接待中心组成。

省博三期建设已进入内部装修收尾阶段,新老馆完美相融。长江日报记者李永刚 摄

文展大楼位于整个省博项目中轴线上,由通道与老馆相连接;秉承尊重老馆主导地位、与老馆相融的原则,建筑高度严格控制在老馆檐口之下,两者和谐地构成整体;3个中心位列项目侧边,呈现梯次摆放。

新馆地上四层、地下一层,地下主要是库房及演奏厅,地上四层以展厅为主;整个平面呈品字型布局,由景观中庭组织各层交通。

从设计上来看,新馆工程体现地域文化思考和现代美学观念,巧妙运用“藏、融、衬”的设计手法,使新馆藏于林旁、融于湖畔、衬于老馆,使整个省博新旧相融,形成一有机的整体。

杨坤鹏介绍,目前整个项目处于内部装修收尾阶段,外部幕墙已于去年全部完成,建筑的外部造型已展现,预计今年竣工。

新馆外立面装饰元素提取自青铜器饕餮纹,用参数化的手法予以展现。长江日报记者李永刚 摄

设计“解读”建筑亮点:

新馆造型设计灵感来源于“簠”

省博物馆新馆处处体现楚文化的特色,其外观与老馆的组合仿佛是一件楚国青铜器——“簠”(读音fǔ)。走入新馆的工地,壮观的建筑立面首先映入眼帘,场馆入口大气开阔,立面上是石材拼接的楚文化凤图腾纹样,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

杨坤鹏介绍,建筑的外观造型构思来源于湖北省博物馆的楚文化展厅内一件青铜器——“楚屈子赤角铜簠”,此器呈长方形,口外侈、腹下收,下有四矩形短足。上有盖,盖与器形状相同,上下对称,合成一体。

“簠”和凤图腾纹样的元素,同样在室内空间设计中得到运用,如中庭形状、门把手细节设计、出风口隐蔽工程、编钟演奏厅立面设计等,体现设计元素的一体化。

根据新馆外形轮廓设计的门把手。长江日报记者李永刚 摄

国内博物馆建筑中首个机械式升降舞台

新馆一层大厅的左手边,下到地下一层,可以见到一个编钟形状外观的大厅,未来将作为演奏厅。目前,里边搭着脚手架正在进行装修施工,外部的工人正在安装吸音棉等材料。

杨坤鹏介绍,这个演奏厅高度是两层,位于地上一层和地下一层之间;但舞台区大约有6层楼的高度,还向下开挖了大约四层的空间,用于机械式升降舞台。

丰富的地下空间“暗藏玄机”,给演出的场景提供更多的空间,大大提升未来观看演出的视觉效果,这也是国内博物馆类建筑之中首个运用机械式升降舞台的项目。

螺旋形状的楼梯。长江日报记者李永刚 摄

大厅“天花板”别有“洞天”

进入新馆的一层大厅,越往前走视觉越开阔,走入正中央,抬头看向上方,只见一个直径达22.4米的白色圆形的“星空顶”。

杨坤鹏介绍,看上去白色的圆形顶面,其实是由密密麻麻白色光纤维组成的立体LED显示屏,与常见的黑色LED显示屏完全不同,开启灯光之后,可以见到楚文化的纹样和二十八星宿图,还可以根据设计,变幻出不同的图案;关闭灯光之后,又是白色的顶面,增加空间的明亮和通透。

走上二楼的大厅,走近看“天花板”,明显见到这是一根根下垂的白色光纤维,与建筑的白色顶面融为一体。

老馆与新馆之间用连廊相连。长江日报记者李永刚 摄

超大玻璃幕墙打造景观中庭

新馆建成后,主要的参观人流是从南广场到达,老馆与新馆之间设计衔接新老建筑的连廊,把人流直接从老馆的中庭过渡到新馆的中庭,到达新馆的中庭眼前视野顿时开阔,东湖的美丽风景顿时映入眼帘。

新馆的中庭由两个巨大的树形白色仿生结构柱支撑,两边各设有一组白色旋转楼梯,从二楼到四楼全部安装玻璃幕墙,中间没有任何的柱子,可直接看见室外的东湖边的风景,绿树葱郁、远处的山水依稀可见。

杨坤鹏介绍,两根立柱是三层中庭空间的支撑,总高度20.4米,外观设计采用仿生结构柱的造型,长达58.8米的沿景观面减少了6根结构柱,使得中庭视野更加完整;顶上配以三角形状的透光玻璃,增加室内的自然光线;正对面的玻璃墙同样充分利用室外的自然光线,给中庭增加更佳的视觉效果。

省博三期建设项目主创设计师杨坤鹏。长江日报记者李永刚 摄

连接二层到四层的白色旋转楼梯,更是拍照打卡的绝佳去处,未来可能会成为游客参观省博“必打卡”之处。

顶楼270°观湖平台视野开阔

走上四楼的大厅,在展厅空间之外,两侧各有专门的人行通道走到室外的观景平台,可270°观看无敌湖景。

长江日报记者在现场见到,室外观景平台同样设有玻璃幕墙,非垂直的设计,而是呈现一定倒坡度,站在室外抬眼就可见到自己的镜像,有种空间的玄妙感。

四楼的室外平台十分开阔,走出来给人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左侧的平台正对着天鹅湖和东湖部分湖岸。

杨坤鹏介绍,开敞的空间内搭配的休憩石凳,造型为一脉相承的楚文化纹样,方便游人参观博物馆后的休憩;整个室外的空间面积足够大,无敌的湖景配以周边绿树成荫,未来将成为绝佳的观景点。(长江日报记者龚萍 通讯员洪焕)

【编辑:张玲】

(作者:龚萍 李永刚)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