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纪录片《国家记忆》第三集,讲述毛泽东在东湖的点滴往事

长江日报讯 “毛泽东一生钟爱武汉,在这里,他度过了人生中的三个生日,两个春节。东湖,是毛泽东在武汉的主要居所。”28日晚8时,央视中文国际频道纪录片《国家记忆》如期开播,毛泽东在东湖畔的点滴往事呈现在观众面前。

这里是新中国成立后,除北京之外,毛泽东到过最多的地方,他在东湖前前后后居住了480多天。每年毛泽东的诞辰,东湖宾馆全体员工都会循例吃一顿“长寿面”,用这种特别的仪式,表达对他的特殊感情。

他是东湖边的伟人

毛泽东胸怀世界风云,东湖成为世界关注点

在武汉,毛主席经常深入工厂、矿山、学校、农村、机关调查研究。 《国家记忆》视频截图

在《国家记忆》第三集中,“东湖往事之伟人印迹”在央视播出。整部纪录片勾勒出毛泽东在东湖畔的生活片段。在这里,他心系人民,经常外出深入工厂、矿山、学校、农村、机关调查研究,与人民群众共冷暖。他在这里提出了三峡工程和南水北调的宏伟构想。他规划中国现代化建设宏伟蓝图之时,亲自决策一批重点项目落户湖北……

英国陆军元帅蒙哥马利,是毛泽东多次接见的西方世界有影响的人物。1960年,蒙哥马利曾到中国访问,在上海见到了他心目中的传奇领袖毛泽东,回英国后,蒙哥马利把毛泽东和他就国际局势的广泛交谈内容写成文章,发表在《星期日泰晤士报》上,称赞中国人民热爱和平,认为中国革命是正确的,中国人民有干劲。一年后,蒙哥马利再次来到中国,前往武汉拜见了在东湖居住的毛泽东。据介绍,在东湖,毛泽东胸怀世界风云,先后接见了64个国家的94批外宾。

毛泽东与蒙哥马利。 《国家记忆》视频截图

他是东湖边的友人

毛泽东在东湖畔提出“友谊第一,比赛第二”

毛泽东与李达。 《国家记忆》视频截图

“东湖,也是毛泽东与故交旧友叙谈的场所。前来叙谈的故人之中,新中国成立后武汉大学的第一任校长李达,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位。”李达是毛泽东的同乡,曾与陈独秀、陈望道一起,在上海宣传马克思主义,编辑出版《新青年》。毛泽东在广州、武昌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都请李达前去任教。毛泽东来汉常在东湖与李达交往,既探讨共同感兴趣的哲学问题,也交流诸如社会主义建设等方面的看法。

《国家记忆》解说词说,在武汉东湖梅岭毛泽东故居纪念馆里,陈列了毛泽东的一张手批,上书“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1963年11月18日,毛泽东对《五评苏共中央公开信》一文草稿加注的批语。这一批语,既是毛泽东几十年从事中国革命的经验总结,也可以看作是毛泽东对他和李达争论的问题的一个总结。

毛泽东对友谊的珍视,还延伸到体育活动中。“友谊第一,比赛第二”这个口号,就是毛泽东在东湖提出的。在东湖工作居住时,为活跃生活气氛,工作人员和警卫部队有时会举办体育活动,警卫部队常独占鳌头,“主席讲了:‘要友谊第一,比赛第二。’他说,我们到这里来,都是麻烦别人,我们要尊重地方的领导,尊重地方的同志,尊重我们这儿的厨师,还有水电工人等等,都要尊重他们。”毛泽东故居纪念馆原工作人员王天亮说。警卫团干部心领神会,在接下来的比赛中认真贯彻“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精神。看到钢八连终于赢了一场,毛泽东开心地笑了。摄影师及时按下快门,记录下了这有意义的瞬间。

他是东湖边的亲人

毛泽东情系此地,对东湖人说“我要谢谢大家了”

郑敏庭回忆最后一次在东湖送别毛泽东的情景。 《国家记忆》视频截图

毛泽东一生简朴,尤其不愿打扰地方的同志,更不愿占公家的便宜。毛泽东身边工作人员吴连登回忆:“毛泽东反复多次讲了,我不管在北京还是到外地,吃的用的,都必须自己花钱。因为人民给我们发饷了,我们再不允许任何人占国家和人民的便宜。”三年困难时期,毛泽东还给自己制订了一个“三不原则”:不吃肉,不吃蛋,吃饭不能超定量。

居住东湖期间,他对身边的工作人员极其和蔼。曾在毛泽东身边工作的戴秀丽回忆自己16岁第一次见到主席的情景:“我跟他行礼,他给我回礼。”戴秀丽说,作为一个高龄老人,本可不跟她行礼、回礼的,更何况是国家领导人,“他对每一个人都很尊重。”

戴秀丽回忆初见毛泽东情景。 《国家记忆》视频截图

1974年,81岁高龄的毛泽东在东湖住了74天,正是在这期间,他作出了邓小平出任国务院第一副总理的决策。10月12日毛泽东要离开时,东湖的工作人员都要送送毛主席,毛泽东旧居纪念馆原馆长郑敏庭犹记得毛泽东最后一次离开东湖的场景:“他靠着车门,给送别的人最后说什么话呢?‘这么多年啊,你们比我的娃儿都好啊,我要谢谢大家了。’双手举过头,再就走了。”

毛泽东喜爱在东湖赏梅。 《国家记忆》视频截图

居住在东湖久了,毛泽东对这里的草木山水,也滋生了浓厚的感情。梅花怒放的季节,如果毛泽东恰好在此居住,他每天要在花间散步、赏梅。即使不逢花季,他也喜欢在梅园徜徉,边走边思考问题。如今,东湖风景区的梅园里,梅花已有2万余株,上百个品种,每年的梅花节都会吸引无数市民前来赏梅。

梅岭一号前的松树如今郁郁葱葱。 《国家记忆》视频截图

“梅岭一号楼前这棵松树,是毛泽东亲手种下的。如今,这棵松树仍然郁郁葱葱。虽然它不再长高,却虬枝伸展,绿茵日浓,似乎想向每个到访者讲述,一个伟人和一个湖的故事。”

(长江日报记者晋晓慧 通讯员彭冲)

【编辑:朱晨颖】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