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岁老党员深藏功名 曾在枪林弹雨中指挥战斗九死一生

长江日报5月30日讯 “如果不是戴着头盔,当年在战壕里我就被木桩砸死了,今天也就不会站在这里和大家说这些故事了。”近日,在武汉市常青第一学校的礼堂内,77岁的老党员王运林身着当年在部队服役时的军装,给孩子们讲述当年的故事。

王运林给孩子们讲当年的故事。 长江日报记者蔡欣星 通讯员代文君 摄

王运林家住常青花园第五社区,是一名曾在一线参战并立下一等功的老兵。讲到激动处,老兵放下了先前准备的讲稿,“这些故事我从未对人说起过,包括我的家人,但这些九死一生的故事,真实地发生过。”

面对敌人袭击,他指挥战斗坚守阵地

20多岁时,在空军某高炮部队服役的王运林奉令随部队参战。“那一天我永远忘不了!”早晨7时,战士们正在吃早饭,警报声突然响起。大家立马丢下饭碗,冲向自己的战位,此时,一百余架敌机向防区发动空袭。

敌众我寡,打到中午,炮弹已严重不足。王运林回忆,上午的战斗,他所在的炮兵连用密集的炮弹击落数架敌机,守住了阵地。在近50摄氏度的高温下,战士们只穿着背心,每人准备的一壶水早已喝完,喉咙干得厉害,也没有食物,却没有一个叫苦退缩。但得知没有炮弹,团里的炮弹又送不过来时,年轻的战士们都哭起来了。

“当时连长用嘶哑的声音吼道,人民解放军是不怕任何敌人的,同志们一定要战斗到最后。”此时,距离王运林所在连队最近的一支连队,冒着炮火,送来了一车炮弹。由于炮弹外涂有一层黄油,每次装炮时,需要用布将油擦拭干净,战士们就把自己的衣服脱下,留给装炮手擦拭。

通讯被炸毁,失去了上级指挥。“我那时也豁出去了,没人指挥,我来指挥。”王运林用自己的两只耳朵,搜索并记录相关数据,再迅速计算开火的路径与时间,下达发射指令。

“那时,指挥仪与大炮的电缆一度被炸断,必须迅速修好。全班的战友们都自告奋勇要去抢修,我是班长,是党员,我说都不许动,由我和另一位战士一起去,就在抢修回来的路上,一颗子母弹爆炸,其中一颗弹珠打在我们的腿上。”王运林说,当时的自己连死都不怕,更不怕痛,就忍着痛用手把弹珠挤了出来。

就这样,王运林和战友们始终坚守在阵地上,一直战斗到最后。

跑长途运输,最难最累的路程都是他上

回国第二年,王运林转业,被分配至湖北省汽车运输公司,其间他在汽车学校做过党务工作,也跑过长途运输。曾经的战斗故事他没有告诉任何人,但他始终记得,作为共产党员,到哪里都应该是一面旗帜。

长途货运工作,枯燥也有危险性。从武汉出发,近到恩施、十堰,远至福州、广州,沿途都是一座山连着一座山。那时,公司里的长途货运车辆有几千辆,但每次要去这些地方送货时,王运林都是第一个请缨。他说,去这些地方的路段更危险,更艰巨,有些司机不想去也是正常的,但自己是党员,就不能怕苦怕累。

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伊始,有些人得知王运林在跑长途运输,就主动找上他。“他们知道我是给公家送货,油钱、车钱都是公家出,就想让我帮他们带货。”

那时,王运林总是碰上这样的“帮忙”,只要“弯一脚路”就行,对方给的好处还不少,但他全都拒绝。

90年代初,在跑一次长途客运时,当汽车到达目的地,乘客下车后,王运林在进行车俩例行清洗时,发现了座位上遗留的一个蛇皮袋子。打开一看,里面是满满一袋子钱。

“当时这些坐长途车回来的,都是在广东务工的农民工,这些钱就是他们一年的积蓄。”王运林知道,一定会有人来寻找,就一直守在值班室内。后来,失主找到他,他才知道,袋子里有17万元,是十多位农民工放在一起的积蓄。当时,找到王运林的几位农民工无论如何都要给他1万元的酬谢费,他却坚决拒绝了。

常青花园第五社区工作人员告诉长江日报记者,今年社区在对50年及以上党龄的老党员进行摸排时,才知晓王运林的事迹,这些故事甚至连他的妻子都不知情。

但那些珍藏在箱底的照片和勋章,忠实记录着它的主人身上曾经发生的故事。

(长江日报记者蔡欣星 通讯员代文君 陈雨渡)

【编辑:胡之皓】

(作者:蔡欣星)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