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名建设者自编自导自演6场红色话剧,现场掌声雷动

        长江日报讯 5月30日下午,一场特别的话剧演出在光谷九町剧场上演,现场观众掌声不断,眼含泪花看完演出。所有演出人员不是专业演员,而是来自武汉、郑州、天津、长沙等建设工地,他们中有施工员、测量员、技术员、质检员、安全员等。

        《半条被子》。

        《军礼》。

        《追随》。

        《生如夏花》。通讯员熊政纲 提供

        据悉,这场演出是由中建三局总承包公司在汉举办的“建证百年·同心筑梦”话剧大赛,80余名城市建设者脱下工装换上戏服,从钢筋水泥的建设舞台走向话剧舞台,用六场生动的红色话剧,生动演绎百年党史中可歌可泣的红色故事。

        第一个话剧《半条被子》讲述了1934年11月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三名女红军借宿在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留给老人,让观众重温了那段艰苦而光荣的奋斗历程,反映了共产党与人民群众荣辱与共、风雨同舟的鱼水深情。参赛剧目《重生日》《100年的记忆》《军礼》《追随》《生如夏花》表演结束后,不少观众眼眶湿润了。

        经过专业评委打分,最终《生如夏花》取得第一,它讲述了一群有志青年背井离乡来到仁和沟采矿场,投身“大三线”基础建设,为国家重点建设牺牲自我的故事。现场评委点评,表演真实,人物性格鲜明,具备专业演员素养。

        长江日报记者事后采访了几位演员,他们都来自中建三局总承包公司基础设施分公司。饰演刘志刚的罗烨明是鄂州英山月陂项目的一名技术员,今年25岁。“我演的这个人物为了抢险牺牲了,是有人物原型的,当时听完这个故事,我深刻体会到那个年代人们身上的拼搏精神,值得现在年轻人学习。”饰演幺妹的张洋是光谷地下空间项目的一名预算员,她和罗烨明还有其他同事,都是第一次上台表演。

        中建三局总承包公司基础设施分公司书记周才清说,这是取材于中建三局的一个真实故事,大家的表演真情实感,非常细腻,希望通过这种形式,引发共鸣,把老一辈的革命精神传承下来,激发大家勇于承担、敢于争先的精神。

        参赛话剧《追随》讲述的是长征途中铁道工友被红军的关怀和革命精神打动,毅然投身革命队伍的故事,演员潘妍君获得了最佳演员奖。其实,潘妍君是科教文卫事业部湖北省妇幼保健院洪山院区项目党支部副书记,也是第一次演话剧。“我饰演的是一名普通的农村妇女,后来和丈夫一起参加革命,排练过程中,就被这个故事打动了。”她说,以前自己在项目上讲党课,有四十多人听,但通过这次话剧大赛,有几千人通过直播收看,可以更好地进行党史学习教育。

        中建三局总承包公司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徐平表示,以话剧形式呈现党史故事,厚植爱党爱国情感,将宝贵的红色资源转化为教育教学资源,让党史学习教育“动起来”“活起来”,为党员干部提供春风化雨、直抵人心的党史教育,可以更好地引导广大党员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长江日报记者 陶常宁 通讯员王腾 熊政纲)

        【编辑:王吉欣】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