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老空军爱上航空收藏,曾第一批参与歼-6改出螺旋试飞

长江日报6月4日讯 4日,青山区红卫路街道才惠社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有58年党龄的退役老空军、社区居民王桐生与大家分享自己做飞行员的故事。惊喜的是,他还带来了自己珍藏多年的各类航空藏品,用实物为大家讲述我国空军发展的峥嵘岁月。

王桐生今年79岁。1959年,通过部队招飞进入空军,1981年退役。从航校毕业后,王桐生被分配到兰州军区。1966年,他成为我国第一种超音速战斗机——歼-6的飞行员。歼-6根据前苏联米格-19仿制,由于当时技术水平以及装备研制思路等原因的影响,歼-6的失速问题比较严重,多次在战斗中失速进入螺旋。王桐生说:“一旦进入螺旋,人本能地会向反方向拉操纵杆,但飞机此时没有速度来获得足够的升力,极易造成坠机。”改出螺旋成为当时空军亟待解决的问题。

王桐生正在讲述自己的飞行故事。 长江日报记者覃柳玮 摄

经过空军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反复研究后,一种“平”“中”“顺”的方法被提了出来,即飞行员首先蹬平舵,然后将操纵杆推至中立位置,再向螺旋旋转方向压顺杆,待飞机停转,驾驶杆回中立。方法总结出来了,但需要实践验证。因为飞行技术好,王桐生被挑选为参与歼-6改出螺旋试飞的第一批飞行员。

王桐生至今都记得试飞当天的情况。在华北某机场,当天天气很好,万里无云。驾驶着飞机爬升到12000米,一切正常,王桐生开始汇报:“报告指挥员,高度12000米,开始进入螺旋。”飞机无线电里传来指示:“可以进入。”

飞机在空中开始旋转,急速下降。王桐生按照“平”“中”“顺”的方法,操纵杆在中立位置向旋转方向压杆,飞机停止旋转,进入俯冲增速状态,螺旋改出了!紧接着几次操作都顺利改出螺旋,“平”“中”“顺”的方法被证明是管用的。

王桐生正在讲述自己的飞行故事。 长江日报记者覃柳玮 摄

党课现场,王桐生给大家一一介绍自己的空军收藏,有高空代偿服、飞行帽、模型等。回想起自己在部队的日子,他依然激动,“作为第一批参与改出螺旋试飞的飞行员,我当时做好了为空军牺牲的准备。我是党员,强烈的政治责任感驱使我绝不退缩。人民空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我希望有更多的人来了解空军的历史,做红色接班人。”

(长江日报记者覃柳玮 通讯员彭亚楠 肖灵)

【编辑:胡之皓】

(作者:覃柳玮)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