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教学、开设特色课程,这项育人举措让师生共同成长

长江日报6月5日讯 物理老师陪学生打乒乓球、地理老师教学生剪纸、生物老师带学生体验编织……这种新奇的跨学科授课模式,是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初级中学特色课程的一个缩影。4日,长江日报记者从该校第三届“创能杯”特色课程成果展上了解到,目前该校开设了近百门特色课程,既契合了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又最大限度地发挥了科任老师的特长,让师生共同成长。

同学们参观特色课程成果展 长江日报记者艾晨光摄

陶艺作品 长江日报记者艾晨光摄

在展览现场,机器人、陶艺、绘画、手工编织等各具特色的参展作品,让大家赞叹不已。长江日报记者注意到,这些作品都是学生们在特色课上完成的。该校特色课程研发平台负责人、副校长汪向晖介绍,从2012年起,学校便开始着手打造特色课程。截至今年,学校已构建起八大课程群、十七个课程类别、近百门特色课程的课程体系,内容涵盖德智体美劳等多个方面。在特色课程中,科任老师除了日常教学之外,还能让自己的拿手“绝活儿”有了“用武之地”。对于七、八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可以自由挑选感兴趣的课程,丰富校园生活,促进自身的综合发展。

剪纸作品 长江日报记者艾晨光摄

手工编织作品 长江日报记者艾晨光摄

八年级的地理老师马伶俐有剪纸的特长,她开设的剪纸特色课深受学生们的欢迎。“一些有剪纸兴趣的同学,在课堂上会向我请教各种剪纸技巧,整堂课下来,同学们收获满满。对自己而言,放下多年的剪纸手艺又捡起来了。”马伶俐深有感触地说。八年级(6)班的尚静文、李籽诺告诉记者,每周的两节特色课都会让自己感到兴奋,学习到的剪纸知识让自己多掌握了一项技能。据了解,9年来,每个学期的特色课程都会出现在学生的课程表中。即使是面临学业考试,特色课程也从未间断。

汪向晖表示,特色课程的开设,是落实学校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的创新举措之一,也能为学生日后的职业道路发展提供多种选择。该校课程中心负责人胡凤兰说:“学生的生活、兴趣、建议,教师的独特经历、才艺素养、跨界爱好都是优质的课程资源。学校从这些资源中汲取灵感,创新授课模式,推动了特色课程的研发,结出了教学育人的累累硕果。”

(长江日报记者艾晨光  通讯员胡凤兰)

【编辑:刘昊洁】

(作者:艾晨光)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