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脏全长反”挑战医生大脑,逆向微创终为“镜面人”疏通胃肠

术后,“镜面人”李先生对医疗团队的精湛医术表示感谢。医院供图

长江日报6月10日讯   “20多年前就知道自己和常人不一样,心肝脾肾和胃肠都反着长。”河南59岁的“镜面大伯”来汉经肠改道手术后顺利康复,10日下午出院。一周前,协和医院胃肠外科龙跃平教授团队为来自驻马店的李先生成功实施腔镜下胃肠道改道术,为其消化续航,目前病人恢复较好。据悉,这是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胃肠外科近年完成的第2例“镜面人”手术。

术中,龙教授团队通过3—4个1公分左右大小的切口在腔镜下实施微创,这也给医生的手术技能提出挑战——如何通过有限的腹腔操作范围,并改变手术站位,用微创的方式逆向操作。经团队配合、精细操作,手术一个半小时内顺利完成。

李先生在40岁做心电图检查时,发现自己竟是万里挑一的“镜面人”。“心脏、肝脏、脾脏、胆等器官的位置与正常人相反,”龙跃平教授解释“镜面人”现象说,“‘镜面人’的内脏只是位置发生转变,相互间的关系并未改变,生活并不受影响。”

今年4月份,李先生频繁胃痛、呕吐、吃不下饭,下腹部呈现肿大,在当地医院求医无果,经亲戚推荐到协和医院救治。“‘镜面人’情况比较复杂,需要非常专业的检查、诊断,否则误诊概率很高。”胃肠外科吴川清副教授表示。

协和医院胃肠外科龙跃平教授团队为“镜面人”实施腔镜下胃肠道改道术。医院供图

检查结果显示,李先生十二指肠溃疡瘢痕形成,造成上消化道梗阻,进食困难。协和医院胃肠外科与消化内科、影像科、病理科等多学科展开联合会诊。龙跃平教授团队讨论设计手术方案,决定采取腹腔镜微创方式。

在腹腔镜手术中,内镜器械是根据正常人的内脏位置设计的,龙教授需要站在常见位置的反侧,面对左右颠倒的手术场景,克服左右手反向操作的困难,凭着多年的丰富经验,重新打通患者的消化通道。

龙教授笑着说:“这个手术犹如对着镜子,左手做艺术雕刻。”术后第二天,李先生就下床活动,一周后便顺利进食稀饭、面条等半流食。

据悉,2016年协和医院胃肠外科蔡开琳教授曾开展“镜面人”全胃切除手术,成为当时全国首例为“镜面人”实施的机器人全胃切除术。(通讯员聂文闻 周佳晨 长江日报记者罗兰)

【编辑:余丽娜】

(作者:罗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