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聚焦抗灾抢险英雄群体事迹,黄群亲友同事看着看着就哭了

央视主持人在介绍中船重工第七六研究所抗灾抢险英雄群体的先进事迹    新华社发

 长江日报融媒体9月15日讯 9月14日晚8时,央视综合频道“时代楷模发布厅”栏目播出中船重工第七六O研究所抗灾抢险英雄群体的先进事迹,勇士们的事迹再一次感动了全国众多观众。

8月20日,第18号台风“温比亚”过境辽宁省大连市,受其影响,停靠在中船重工第七六O研究所的国家某重点试验平台出现重大险情。在危急紧要关头,第七六○研究所党委委员、副所长黄群等17名同志,面对台风和巨浪,挺身而出、英勇无惧,对试验平台进行加固作业。作业过程中,黄群、宋月才、姜开斌被巨浪卷入海中,英勇牺牲。

昨晚,黄群的母亲郑厚玮在同济医院的病房里收看了这期“时代楷模”,目睹儿子的壮举,老人再一次泪眼婆娑。黄群的四婶曾红枫说,亲戚们都看了电视,为黄群和他的同事们获得“时代楷模”感到自豪。

黄群的妻子亢群、儿子黄海智,参加了这期“时代楷模”的录制,并在现场接受了发布人欧阳夏丹的采访。昨晚,亢群依然准时守候在电视机前,再一次通过电视镜头看一眼黄群和他的团队,不忍舍离。

“事情过去这么久,很多人看着看着就哭了。”黄群昔日同事、中船重工第七一九研究所质量部主任辜家莉看了昨晚的节目后说,黄群为了国家财产,放弃了自己的生命,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爱,是党员的最高境界。

中船重工第七六O研究所的多位干部职工表示,20多天过去了,黄群等人的事迹还在所里传颂着,并激励大家努力拼搏、恪尽职守、不怕牺牲,为我国船舶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片丹心向大海

——科学家黄群许党报国的壮丽人生

黄群生前照

狂风暴雨,巨浪滔天。危急关头,从武汉走出的党员科学家黄群,为保护国家某重点试验平台,壮烈牺牲,年仅51岁。

试验平台,寄托的是拳拳许党报国之心;危急关头,作出的是事业和个人安危之间孰先孰后的选择。

黄群,从33年前大学就读船舶系第一天开始,就做好了迎接一切挑战的准备。从长江之滨到渤海湾,许党报国的黄群,将一片赤诚丹心永远留在了大海。

9月14日,中宣部授予中船重工第七六○研究所抗灾抢险英雄群体“时代楷模”称号。

心中有信仰 关键时刻才能豁得出来、冲得上去

狂风巨浪打在身上很疼,疼得眼睛都睁不开。8月20日台风袭来,黄群不顾个人安危,他只想赶快过去,把平台控制住,把平台上的人保住。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第七六○所码头旁,用于科研试验的国家某重点试验平台,对提升我国船舶多项核心关键技术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试验平台如出现意外,损失不可估量。

缆桩断裂,缆绳脱落!试验平台的安全受到极大威胁!情况非常危急!紧要关头,第七六O所党委委员、副所长黄群带领人组成抢险队,冲上了码头……

黄群在位于武汉的中船重工第七一九所工作了28年,虽然调到大连工作只有一年多的时间,但舰船工作早已融入了他多年的梦想、事业。

8月16日,办公室通宵值班,巡查码头;8月19日,办公室通宵值班,实时掌握试验平台动态;8月20日早晨,赶到码头检查,每隔5分钟,主动询问一次……

300米长的码头,一个巨浪袭来,倒下了;浪头过去,又站了起来,继续奋力前冲……黄群把国家财产,看得像是自己孩子,再危险也会冲上去。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关键时刻才能豁得出来、冲得上去。暴风雨里惊涛拍岸,生命最后的一程,他走得十分坚定、无畏……和黄群一同壮烈牺牲的,还有宋月才、姜开斌。

许党报国的黄群,关键时刻作出了震撼人心的选择,留下了对事业的无限眷恋,书写了一名党员科学家的人生壮阔华章。

黄群在一篇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的体会中,郑重地写下了“牢记使命,勇于担当”几个字。在最新发的党组织的“三会一课”记录本上,他工工整整地写下了完整的入党誓词。

“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8月15日写下这句话,5天后,黄群用自己的行动做出了壮烈的诠释。

同事、同学、家人,悲痛中忆起黄群的点点滴滴,共同的评价是“这是他一贯的作风使然”。因为,从入党的那一天起,做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就成为黄群至死不渝的追求。

人生有追求 条件差、待遇低,不动摇、不松懈

国家强盛离不开海洋的强盛。振兴中国海军的梦想,少年时期已埋藏在了黄群的心底,并成为他一生的追求。

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父母都是医生,黄群没选择学医。在高考的十字路口,他选择了当时并不吃香的船海专业。

在华中科技大学4年的专业学习,黄群又向心中梦想迈进了一步。大学毕业前的照片上,头戴钢盔的黄群,意气风发,像名军人。

以我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院士为代表的中船重工第七一九所,是“国之重器”的摇篮。毕业前,得知被分配到第七一九所后,黄群迫不及待地去图书馆寻找国内外资料来看。

条件差、待遇低,同一批分到所里的15个人,后来有一半人选择了离开,但黄群不动摇、不松懈,常常以实验室为家,一心想着怎么把工作搞好。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质量安全,重于泰山。黄群的一贯追求是把工作做到极致,质量管理,更是一丝不苟,在他眼里,质量只有0和100,没有别的。

武汉三伏天,黄群很少待在办公室,总是冒着酷暑跑到各个实验室巡回检查,每次回来衣服都湿透了。对发现的问题,他要求马上整改。

中船重工第七一九所是中国船舶的总体设计所,第七六所是“基础所”,是船舶的“底板工程”。只有地基打得牢固,才能盖起高楼大厦。黄群到中船重工第七六○所只有一年多的时间,但已构建起新的质量安全管控体系。

四十年奋发学海,三十载精忠报国,一批又一批国家重点舰船项目的背后,有他呕心沥血,砥砺前行的身影。

黄群参加工作的第一天就立下誓言,愿为我国舰船事业奉献一生。如今,他用生命践行了自己的诺言。

家是最小国 母亲说给儿子添麻烦就是给国家添麻烦

黄群去世的消息传来,母亲郑厚玮怎么也不相信这是真的。8月20日下午5时,儿子没像往常一样打电话过来,老人有些不安。

母子之间的最后一次见面是在8月9日。那天,黄群到武汉出差,中午在家给母亲做了一餐饭,把椅子、桌子擦了两遍,另把抽油烟机也清洗了一遍。

老伴去世,女儿早逝,对黄群从长江之滨到渤海湾的工作调动,老人心有不舍,但仍像40多年前支持老伴支援非洲建设一样支持着儿子。

黄群去大连前,老人嘱咐:“不要操心我,听组织的话,好好干,对得起党,对得起国家,对得起领导的信任。”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在老人眼里,给儿子添麻烦就是给国家添麻烦。老人干了一辈子医生,退休这些年,义诊8000多人次。

一次,老人看到报纸上“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的事迹,就问了儿子。黄群告诉母亲,“黄老是我的恩师,也是我的榜样”。

黄群带着无数人的思念,匆匆地走了……妻子再也等不到那个进门就喊“小亢,小亢”的人了,儿子再也等不到父亲的音容笑貌了。

“我的名字是爸爸起的,他希望我有大海一样的胸怀。”在德国留学学习机械制造的黄海智,如今对父亲黄群多了一份理解。

“他是一个非常非常非常可靠的人,是我见过最可靠的人。”谈起父亲,黄海智一字一顿地说。高中时,黄群看到儿子的学习用品用完了,深夜出门,跑了几条街才买到了新的。

黄群的妻子亢群也是一名舰船人,她理解丈夫、体谅丈夫:“他的事业,就是他的生命。”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黄群在危险面前毫不犹豫地冲上去,在他的一位大学同学看来,既是偶然,更是必然。

在亲人、朋友的记忆里,投身舰船事业一直是黄群的梦想。如今,许党报国的黄群,将一片赤诚丹心永远留在了大海,书写了一名党员科学家的壮丽人生。(记者杨佳峰 汪文汉 朱建华)

相关阅读:

用生命守护试验平台,黄群等人获授“时代楷模”称号

为抢救国家重点试验平台,中船重工3名党员牺牲

《焦点访谈》聚焦黄群等人英雄事迹

母校华中科技大学师生追忆黄群:未出校门就摩拳擦掌以身许国

【编辑:刘思】

(作者:杨佳峰 汪文汉 朱建华)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