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器官捐献日,上海援汉女护士在汉成志愿者:“这是我与武汉的缘分”

长江日报6月11日讯  “去年在武汉支援雷神山医院,救治新冠肺炎患者;今年在武汉登记成为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今后可帮助有需要的人。这是我与武汉的缘分。”来武汉学习交流,恰逢“中国器官捐献日”,6月11日,上海第一人民医院护士王宁在汉完成器官捐献登记,助力爱心事业。

这一天,武汉多家医院纷纷举办主题活动,感恩心怀大爱的器官捐献者和他们的家人,同时呼吁更多民众参与到这一事业中来。多位器官移植术后康复者委托长江日报记者表达对捐献者及家人的感激之情:“我不认识你们,但我谢谢你们。”

患者心怀感恩:感谢捐献者,让我们重生

6月11日,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在楚河汉街屈原广场开展“6.11中国器官捐献”主题活动,69岁的徐先生和3位病友相约前来,向市民介绍器官捐献和器官移植等科普知识。

徐先生2018年10月突发肝衰竭昏迷,被送到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救治,幸运地等到匹配肝源,做了肝移植手术。“除了要吃排异的药物、每个月要回医院复查,其他一切都和术前生活一样。”徐先生说。

68岁的刘女士则是先天性多囊肝患者,2018年入院手术前,肚子胀得像临盆的孕妇,躺在床上、无法进食。做完肝移植后,她体重顿减28斤,现在已经恢复了苗条的身材,每天都可到公园慢走5000步。

和他俩一样,60岁的李女士和马女士,都于2018年在中南医院接受肝移植,在住院手术和康复期间成了好朋友,经常一起聊天。

“器官移植实行‘双盲’政策,我们找不到自己的捐献者,但我们心里经常挂念他们和他们的家人,是他们的大爱,让我们能‘重生’。”李女士说。

四位病友在活动现场聚首,对重生生活“比心”。长江日报记者王春岚摄

这一天,21岁女孩关鑫回到为她做心脏移植手术的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参加纪念活动。关鑫从小就患有肥厚型心肌病,考上大学后,病情急转直下,随时可能猝死,不得不接受心脏移植手术。术后,关鑫重返校园,这次复查情况良好。

关鑫说,心脏移植让她重获新生,现在生活已经恢复正常,非常感激捐献者,“他一直活在我心中,我身体里跳动着两个人的心”。

武汉亚心医院为关鑫颁发了“最具学习力”奖,鼓励她战胜病魔,传递她在学业上继续努力的积极精神。通讯员余宇摄

援汉护士重返武汉,加入捐献志愿者队伍

11日中午,上海第一人民医院护士王宁来到屈原广场,主动提出要加入器官捐献志愿者队伍。接待她的是中南医院器官移植中心何重香护士长,两人聊了几句后,握着手落下泪来。

原来,王宁2020年2月19日参加援汉医疗队,恰巧在中南医院接管的武汉雷神山医院支援重症监护室,与在那边的中南医院医护人员并肩作战,5月才返回上海。

回忆去年抗击新冠疫情的经历,两位“战友”握着手不忍松开。长江日报记者王春岚摄

回忆起当时的情形,两人激动不已。王宁说,每天从驻地坐车出发,沿途街道空旷,没有人烟,到了医院面对的都是重症患者,心里非常难受:大武汉不应该是这个样子。

这次,王宁终于有机会回武汉参加学习交流,课程结束后,11日她专门从东西湖打车赶到湖北省博物馆,参观后又骑共享单车从中南医院到楚河汉街,终于感受到生机勃勃的武汉。

“在工作中,常常看到有患者因为等不到合适的器官,憾然离世。我一直想成为器官捐献志愿者,恰巧在武汉碰到这次活动,赶紧就报名参加。”王宁说,这是她与武汉的缘分,让这次参与爱心活动的激动,抹去去年疫情时的伤感回忆。

据统计,截至6月11日下午3时30分,湖北全省已有700余人登记成为器官捐献志愿者,创湖北省器官捐献史上单日登记人数的新高;总共已有8.6万人登记成为器官捐献志愿者。

两人同行,王宁(右)与何重香(左)合影。长江日报记者王春岚摄

专家呼吁更多民众支持和参与爱心事业

作为现代医学的重大进步之一,器官移植工作在我国发展迅速,器官移植数量居世界第二位,每年仅大器官移植数就近15000例,很多因器官衰竭而危及生命的患者重获新生。

湖北省是国内器官移植的发源地。今年3月26日,国家人体捐献器官获取质量控制中心在汉成立,落户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将对器官移植相关指标实行统一标准,以便于器官的科学分配和安全使用,从而提高我国器官移植的整体水平。在11日的宣传活动中,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移植医学中心叶啟发教授说,器官移植是现阶段抢救器官衰竭患者的有效手段,每一例移植手术的背后,都凝聚着捐献者和家属的无私奉献;每一例成功的捐献,都是无比崇高的生命礼物。他呼吁让更多民众参与到器官捐献这一挽救生命、造福社会的事业中来,为器官衰竭的患者带来生机和希望。(长江日报记者王春岚 通讯员高翔 李晗 余宇)

【编辑:余丽娜】

(作者:王春岚)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