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草上作画、五种剪纸玩法、树根秒变艺术品,小学生听非遗大师解码手中的“绝活”

长江日报6月12日讯 您想象中的非遗,是高深莫测的吗?非遗自有它生动有趣的一面。11日,由汉阳区社区教育学院、江欣苑社区联合主办的“非遗文化传承”系列体验实践活动启幕。28位来自汉阳区知音小学的学生在武汉高龙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园,听多位非遗传承人解码手中的“绝活”,聆听非遗背后的故事。

武汉高龙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园自2012年建成开园后,目前已有高龙、汉绣、木雕船模、雕花剪纸等54项国家级、省级、市级非遗项目进驻园区。平时难得一见的非遗项目,激发了同学们的兴趣。

活动现场。(长江日报记者艾晨光 摄)

“哇!原来在通草上也能作画,太神奇了!”现场,通草画传承人胡家洪向同学们介绍,通草纸其实并不是通过纸浆法制造的纸,而是由通草的灌木茎髓切割而成。水彩颜料运用到质感丰富的通草纸上,经过光线的折射,能呈现出斑斓缤纷的效果。胡家洪以自己创作的通草画为例,耐心地说:“药水的配制是制作通草画的关键,只有经过反复试验,才能为后面的创作打下基础。”

比起其他形式的剪纸,刘泥巴剪纸可谓是玩法多样,其“剪、刻、撕、烧、立体”五大类作品让众人叹为观止。刘泥巴剪纸的第五代传承人刘旻告诉大家,刘泥巴制作的立体剪纸,步骤是先将图案在纸上剪刻出来,然后用放大镜、镊子将平面的图案鲜活地“立体”起来。同学们发现,立体昆虫剪纸在经过手工裁剪并予以立体成型及上色后,再辅以绿叶剪纸,远看就像是妙趣横生的自然场景。

根雕传承人卢永汉根据树根的自生形态,通过构思立意和艺术加工,创作了《神龙》《长城》等巨幅根雕书法作品和一些大型双面木雕作品。长江日报记者注意到,大大小小的树根,在卢永汉的手中,都能够合理利用起来,变成一幅艺术作品。

活动现场。(长江日报记者艾晨光 摄)

活动现场。活动组织方供图

知音小学五(3)班的魏玉峰说,领略了大师们精湛的技艺后,才发现这并不是一日之功,而是要长期实践。三(3)班的秦麒淼告诉长江日报记者,今天现场参观后,最大的收获就是从非遗的魅力中,感受到非遗保护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知音小学德育副校长李艳琴表示,这种体验活动能让学生走出校园,看看非遗大师们的技艺,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丰富自己的学习生活。据了解,此次非遗系列体验实践活动持续至今年11月,后续将有部分其他汉阳区小学的学生来与非遗传承人展开互动。

(长江日报记者艾晨光 通讯员胡辉)

【编辑:舒筱】

(作者:艾晨光)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