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中央商务区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改革开放40载,转型升级引领国企高质量发展

CBD夜景

改革开放以来,国企改革一直是时代舞台重头戏之一。

改机制,谋转型,增活力。武汉中央商务区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商务区集团”)以一次又一次强而有力的战略转型,勇立时代潮头,勇挑历史重担,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搏击风浪、破浪前行。

迈步新征程,商务区集团继续践行国企社会责任,响应国家住房制度改革号召,履行“缔造城市生活发展新空间”的企业使命,继续担当全市经济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

第一次跨越:从迁建到新生

开启“复兴大武汉”腾飞的“新航道”

武汉CBD

汉水以北、长江以西,昔日的空军汉口机场,如今的武汉中央商务区(CBD)。

几十年间,这里从甘洒热血的武汉之心,到复兴梦想的武汉之心,沧海桑田,蓄势待飞。

如果说王家墩是从“保卫大武汉”到“复兴大武汉”的见证者,那么,商务区集团正是这部“城市腾飞史”的最佳注脚,它辛勤耕耘,创新土地期权融资,用8年的时间主导参与了空军汉口机场这一汉口中心区域的华丽“蝶变”——

上世纪90年代,随着汉口城市版图的不断扩张,地处汉口中心城区的空军汉口机场已很难适应中心城区的功能需求。历经一系列勘测、评估、研讨、搬迁和建设,商务区集团不仅为汉口中心发展整理出约7.41平方公里的优质空间,更全面解除了汉口中心城区122平方公里的净空限制。净空限制的解除不仅完成了城市空间的释放,更是对城市发展契机、发展空间、发展载体的全面释放。商务区集团在这片城市中心的热土上,浓墨重彩地书写着武汉CBD的“蜕变”。

第二次跨越:从建设到运营

武汉CBD功能“升级”驶入发展“新征程”

CBD中央绿化区全面开放

2008年2月,经市委、市政府批准,商务区集团由“汉口机场迁建公司”正式更名为“武汉中央商务区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这次名称的变更,标志着商务区集团第一次转型,开始了由城市建设向城市运营的重要转变,武汉CBD建设也随之驶入“快车道”。

商务区集团始终践行“依托CBD、建设CBD、服务CBD、经营CBD”的发展理念,以土地储备为基础,以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投资200多亿元,武汉CBD建设如火如荼。目前,商务区淮海路以北基础设施基本完工,基础配套功能基本实现。多个市级城建项目实施有序,排水出口工程实现了商务区雨污分流;汉江大道商务区段(常青路—淮海路)通车,CBD核心区与城市二环线快速连接;被誉为未来智慧城市“大动脉”的华中第一条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获国务院领导肯定;武汉CBD规划建成国内规模最大的集地铁站、商业、交通、人防为一体的地下空间体系,武汉最有“颜值”的穹顶地铁站亮相武汉CBD。与此同时,商务区集团致力于破解商务区部队土地置换难题,军民融合发展政策进一步落实。

建设施工马不停蹄,规模效益齐头并进。目前武汉CBD入驻各类经济主体1655家,其中注册资本亿元以上企业48家,5000万元以上企业49家,千万元以上企业209家。

第三次跨越:从单一到多元

“典范作品”成就优化城市品质“新标杆”

武汉首个绿色三星住宅——中城悦城

对商务区集团而言,践行国企转型升级是历史“必答题”,脚步永不停滞。在对武汉CBD“守土有责”的同时,商务区集团开始尝试多元产业布局,以高质量的“标杆作品”提升区域功能,优化城市品质。

商务区集团在全力推进武汉CBD建设的基础上,积极拓展CBD建设配套服务业务,开展多元化经营。积累了一批优质的土地和房产资源,锻炼了一批规划、开发、运营、销售、物业等全房地产产业链的专业团队,形成了下辖30多家各级控股子公司的多元化经营集团公司体系。

在房地产领域,下属中央商务区城建开发有限公司(简称“中城公司”)推出的“中城悦城”是武汉首个“绿色三星标准住宅小区”,受到住建部专家好评;携手世界级团队精心打造的“中城荟”,以极高品质成为人居作品典范;“中城上品”亦实现区域项目首开推盘量最大、成交单价最高、去化率最高三项记录;2017年进军文旅休闲产业领域,与恩施市政府合作,投资开发“恩施青云崖休闲度假旅游区”,作为湖北省级重点项目已经开工建设。

在土地储备领域,下属武汉中央商务区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作为商务区土地储备承接主体公司,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开展了江汉区常青片及襄樊航材库项目的储备工作,标志着商务区土地储备模式开启新篇章。

在物业管理领域,下属武汉中央商务区置业管理有限公司在维护武汉CBD基本物业管理业务的基础上,不断拓展新业务,投资建设生态停车场,挖掘商务区广告资源,逐步做实做强现代都市物业主业。

截至2017年12月31日,商务区集团下辖3家全资二级公司及29家权属公司,公司总资产361.56亿元,净资产78.7亿元,营业收入、利润总额连年增长,连续六年被评定为市国资委A类企业。

产业与未来并重,责任与发展同行。商务区集团已初步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多产业板块联动的经营战略格局,完成对企业自身业绩的“自给自足”和“造血生血”,成为国企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当仁不让的佼佼者。目前,借深化国企改革之机,商务区集团开始筹划向长租房平台转型发展,期望以国企责任为基石,不断实现自我突破。

汉江大道

整合资源 创新平台

探索长期租赁房“标准化”改革

近20年砥砺前行,商务区集团将创新改革的目光“锁定”全新领域——长期租赁房。

这一次,企业依然以国企责任为担当,以实干开拓为抓手,开始探索住房制度的“标准化”改革。

统一思想

吹响租赁住房改革“号角”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

2017年,武汉被列入首批开展住房租赁试点城市之一。同年7月,住建部等九部委出台《关于在人口净流入的大中城市加快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通知》,武汉市相应制定实施意见,明确表示应发挥国有企业的引领和带动作用,支持相关国有企业转型为住房租赁企业。

2017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长期租赁”概念,指出:“未来要推进住房租赁市场,特别是长期租赁市场的发展,保护租赁利益相关方合法权益,支持专业化、机构化住房租赁企业发展。”

一系列政策表明了政府对房产市场调控的决心,同时为中国住房制度指明了改革发展的方向,也让商务区集团转型的步履更加铿锵。

商务区集团慎重研判,借国企改革之机,以长租房国企平台建设为依托,激活闲置国有资源,提高保障性住房供给率,引导武汉长租房的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通过探索长租房的标准化建设与规范化运营,稳定房价,引导市场有序发展,展现国企担当。

有条不紊推进

初步搭建“长租房”业务模型

商务区集团依托自身储备的土地资源,充分研究国内外长租房建、管、用的政策和经验,着手搭建国企长租房运营平台,自身及下属4家企业成功申报为武汉市住房租赁试点企业。

商务区集团结合武汉市住房实际情况和留汉人才不同层次的需求,逐步探索长租房“标准化”改革,着手尝试长租房试点运营——

自建一批长租房项目。现已开展约20万平方米长租房试点项目的申报工作;

改造一批长租房物业。拟利用下属公司自持的“中城SOHO”项目进行改造,改造后预计可提供房源约275套;

吸纳、整合一批社会房源作为长租房公寓。结合汉江大道商务区段项目建设需要,组织了100多套社会租赁房源,提供给某部队单位用于过渡安置。

搭建高效平台

构筑智慧“长租房超市”

未来,商务区集团将以国资为主导,组建一个集政策、市场、安居功能、金融、互联网应用于一体的专业房屋租赁国企平台,构建以租赁住房建设和商业运营为主体、金融平台和科技平台为两翼的“双体多翼”模式,建立和完善智慧型、便捷型国有“长租房屋超市”。

市场运作“统一多元”。在配置多元化长租房产品的同时,商务区集团对租赁平台实行统一投资、统一管理,激发平台自身“造血功能”,实现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

安居功能“立体多维”。全面覆盖毕业生、蓝领、白领、精英、居家、养老及保障人群等,形成面向高中低不同收入群体的多层次、差异化住房体系,让“低端有保障,中端有支持,高端有市场”。

金融支持“稳健创新”。通过轻、重资产相结合的方式,搭建基金模式,探索租赁金融,开发ABS、REITS等主流和创新金融产品,实现体内平衡与可持续发展。

互联应用“精细智能”。利用互联网工具,结合大数据,构建“互联网+”精细管理平台,实现开放兼容的智能化运营,满足市场需求。

长租房方式多种多样,长租房模式利国利民。商务区集团将迎向历史发展的浪潮,持续转型升级,以长租房建设为契机,整合各项社会资源,扛起国企利民的“大旗”。通过对城市资源的进一步引导,将关系民生福祉的长租房业务落到实处,为武汉保障住房生态圈建设、为提升留汉人才居住幸福感作出新的贡献。

文/图  武汉中央商务区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编辑 肖月】

(作者:长江日报)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