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 | 单田芳“单干”记

文/李煦 (读书人,历史爱好者)


单田芳

单田芳走了,很多人都听过老爷子说的书;其实他自己的故事,就是一部有意思的书,这一点知道的人不多。

他本名单传忠,出身东北说书世家,外祖父是闯关东进沈阳最早的竹板书老艺人;母亲是西河大鼓艺人;父亲是弦师;大伯和三叔分别是西河大鼓和评书演员。他母亲王香桂尤其著名,曾担任过哈尔滨市曲艺团业务团长,后来还被周总理接见过。

单田芳多次用“鼓槌一响黄金万两、醒木一拍金银自来”形容母亲说书生意的红火,虽然艺人地位不高,可是单家从不缺钱,也结交了不少三教九流。

1946年,长春电台每天派马车来接单田芳的妈妈去电台说书,电台负责人和单家熟了以后,曾经劝他们多买粮食,多存点吃的,防备打仗。1951年他们又见到这位电台负责人,才知他是地下工作者。

1948年长春围城期间,单家前后出了17两黄金外加一块钻石表,十几口人买到一条生路,到了解放区。1949年前后,单家的生意极度红火,单田芳的父母风雨无阻赚钱,日常开销以外的部分,全部买成黄金和银元,单田芳就负责每天跑银元市场。

由于太过操劳,为了提神,单田芳的妈妈开始抽大烟。更倒霉的是,一个特务利用单田芳父亲好交朋友的性格,在当地立足、取得了掩护身份。此案告破,单父进了监狱;单母和他离婚了。

此时单田芳考上了东北工学院,单家上上下下的经济来源就是单母每月60元的赡养费,日子很艰难。单家一位世交劝单田芳:“……就算你大学毕业了又怎样,见习技术员工资60元,过两年变正式了长6元,到工程师顶尖了,84元;那点收入在一般人眼里不少,可和艺人比起来那就差多了……”

单田芳放弃学业拜此人为师,到了鞍山曲艺团。1956年正月初一,单田芳首次登场,说了一段《大明英烈》,挣了4块2毛钱,当时大米一斤一毛八,猪肉一斤四毛五,鸡蛋三分钱一个。

1957年,单田芳已经成为名角,在鞍山买了房。由于文化基础好,再加上家学底子,仅用了一年的时间,他就成了整个鞍山甚至整个辽宁省月收入第一个能上千的评书艺人。那时,进口到国内的劳力士和欧米茄一块至少450元人民币,他家里有十多块名表,每天换着戴;还有两辆东德和英国生产的名贵自行车,每天换着骑。

1958年,团里改制,单田芳拿固定工资84元,他妻子也是名演员,拿98元。单田芳为此很不舒服,因为自己明明可以多劳多得,却要吃大锅饭,这思想一流露,他就挨批评。夫妻俩情绪不高,出勤不好还要扣工资,原来的生活水平又下不来,到1962年,家里的积蓄已经少了很多。

1962年,两人干脆不要关系和档案,出走海拉尔,当地曲艺团给他们每人180元的工资。鞍山屡次派人要他们回去,他们索性去了营口彻底单干,仅仅两个月的工夫,扣除花费还存了4600元。单田芳对这段辉煌念念不忘,晚年还把此事写入了回忆录。

由于影响太大,有人把单田芳告到文化局,加之孩子要上学,单田芳决定还是回鞍山曲艺团,双方谈好条件:单田芳工资加一级到98元,大会检讨一次,罚款800元,所犯错误一笔勾销;单田芳爱人继续单干。

后来那些年不提也罢。

1987年,单田芳又“单干”了。当时他带着市曲艺团的人马走南闯北演出,自己还要上电台说书、给出版社写书,一心要把损失的人生抢回来,几乎没有个人时间。有一次,给他演出打前站的一位同事不幸死在旅馆,警方来调查了几次,结论是自然死亡,这件事触动了单田芳,他演完最后10场,就顶着很大阻力提前退休了。

从那以后,单田芳专心创作,开始进军电视界。他在北京成立了公司,试着把自己的评书改成电视剧,拍电视非常辛苦,圈子更加复杂,他并没赚太多钱。他还办过酒厂,以失败告终。

进入21世纪,老爷子专心致志写广播评书,每年都录300集以上;一些著名企业也请他为企业写评书。2009年,他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老爷子走了,很多人感慨后继无人什么的,其实东北曲艺人才辈出,从上世纪茶社时代,一直到广播时代、电视时代,再到今天的移动互联、视频直播时代,无论是说书、小品还是喊麦、rap,“东北军”都是主力,“下一个单田芳”,应该就在这大军里。

阅读书目:《言归正传——单田芳说单田芳》中国工人出版社

【编辑:叶军】

(作者:李煦)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