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对“山竹”,有效的措施、乐观的精神打垮了风王

长江日报评论员 杨京

近日,超强台风“山竹”过境广州。虽然“山竹”来势凶猛,给当地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不小的影响,但在抗击和应对台风的过程中,当地居民的乐观精神给公众留下了深刻印象:给窗户用胶带加固变成了“奇葩图形”的创意大赛、争晒上班路上的艰难险阻……各种“段子”当中都是满满正能量。

能够以轻松淡定的心态应对自然灾害,这首先自然是来自于人民群众的乐观主义精神。值得一说的是,这里的乐观主义并不是大大咧咧、盲目乐观,而是建立在丰富的抗灾经验之上。面对台风的轻松化甚至“段子化”叙事的背后,其实是一种积极作为下的胸有成竹。

更应该看到的是,当地政府在此次台风灾害面前有条不紊地应对措施,给人民群众提供了坚强的后盾。

此次“山竹”的规模和烈度远超普通台风,广东省历史上首次拉响了全部21地市台风警报。这一方面说明了“山竹”的破坏力之强,也从侧面证明了当地在预警响应机制方面,已经有了十分丰富的经验。

从台风迫近前开始,相关的预警信息和安全提醒就已经传达到位、受灾区域的人员得到转移、重点部位的防范措施及时开展、网上出现的虚假消息被迅速辟谣……各方力量的提前介入,对各方面因素的全面考虑,既让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了最低,也让当地的居民有了充足的底气。

再完善的机制和预案,总归是需要由一个个具体的人来完成。在此过程中,不能忘了那些在风暴面前坚守岗位的人们。消防、医疗、公安、交通……这些无名英雄以极端的敬业和奉献精神,保护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了城市的正常运转,让“逆风而行”成为了台风过境时的热词。他们以行动诠释了忠诚与使命担当,是抢险救灾温暖人心的有力支撑。用那句网络流行语来形容,人民群众的安定生活背后,有着他们的“负重前行”。

正所谓天有不测风云,每一次自然灾害,都是对城市治理、应急响应等方面的考验。这样的考验越多,积累的经验越丰富,下一次的应对就会越得心应手。即使从自然规律出发,完全消除各种形式的“天灾”并不现实,但如何让人民群众在“天灾”面前保持和这次一样的乐观淡定,应该始终是政府部门努力的方向。

【编辑:朱艳琳】


(作者:杨京)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