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政务服务升级,是“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更大的意义 | 长江评论

长江日报评论员李尔静

近日,武汉市江岸区政务中心设立了4个“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用以畅通企业和群众的反映渠道。

作为常规办事窗口的补充,“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可以灵活地、机动地解决一些“疑难杂症”,提升了办事效率,缩短了办事时间,拉近了政府与民众之间的距离,是“民呼我应”的体现。诸多案例也证明了“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存在的价值。

群众在“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咨询。长江日报记者汪洋 摄

但“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反映的问题,也正是政务服务不到位的地方。甚至有的地方,由局长坐镇“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督促解决问题。如果要由局长督促才能“办成事”,可见平时工作中多少还是有一些“事难办”的现象。比起解决问题,这些政务服务不到位的地方更应该引起重视。

多年前,有些地方曾设立过“吐槽”窗口,也是用来搜集常规窗口不能解决的问题。有意思的是,“吐槽”窗口和“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反映的问题,竟有不少相似之处,这可能也是政务系统需要自我反省的地方。“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终究是一个补充窗口,它的存在可以使政务服务更加完备,但不应该成为其他窗口逃避责任、不主动、不作为的托词与借口。虽然,民众都对“办不成事”反映窗口表示了认可,但比起到“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去“问诊”,老百姓还是更加希望能在常规办事窗口顺顺利利地把事情办了。

因此,“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在解决了问题之后,更需要反思这些问题由何而来。是因为违反了规定“不能办”,还是资料有误、材料不全“办不了”,亦或者是办事人员的态度问题、作风问题导致问题“很难办”。找到问题源头之后,就可以通过疏导、沟通、打通部门联系、监督问责等方式“对症下药”,尽可能地把办不成的事变成常规的事。

“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已经将问题摆在了明面上,对于政务系统来说,应该积极作为,从被动地被提问题,到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前化解问题,堵住漏洞和短板,在查漏补缺中自我完善,在解决问题中更新升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没有办不成的事”。

相关阅读:去政务中心遇到急难事么办,快到这个“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来

【编辑:张玲】

(作者:李尔静)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