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为天下先勇立改革潮头,500岁汉正街续写“货到汉口活”传奇

汉正街正成为文化传承和时代创新融合的时尚街区。长江日报记者贾代腾飞 摄

长江日报讯 6月16日,武汉室外温度直逼36℃,汉正街男装商户聚集的龙腾第一大道仍一片繁忙。

猛斯克男装总经理陶国印正忙着理货。去年5月,做服装生意近40年的他,将品牌从福建石狮正式带到汉正街,开起了直营店,还将生产工厂和仓库搬到了武汉周边。

“这一年来的发展证明,将研发、生产、物流都集中在汉正街,是非常正确的选择!”陶国印说,几百年过去,汉正街在国内服装市场的影响力依然强大。

500年前,长江汉水交汇处的汉正街,成就了“货到汉口活”的商业传奇。

40多年前,改革开放大潮涌来。汉正街拉开了我国城市商品流通体制改革的帷幕,成为了改革的试验田和风向标。

沧桑四十余载,汉正街的一幕幕变迁,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了改变中国命运的改革开放的光辉历程。

今天的汉正街目标清晰、步伐稳健,正不断续写“货到汉口活”的新传奇。

“对外开放看深圳,对内搞活看汉正街”

不到2平方公里的汉正街,一条条街巷纵横交错。这里曾是汉口历史上最早的中心街道。

“十里帆樯依市立,万家灯火彻夜明”,这样的诗句成为500年前汉正街最好的写照。

“对外开放看深圳,对内搞活看汉正街”。上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汉正街,个体私营经济重回中国经济舞台,一批敢闯敢拼的年轻人成为“吃螃蟹者”。

1979年底,103位无业人员持证摆摊汉正街,吆喝叫卖声吹起了汉正街未来40年高速发展的号角。其中,汉正街传奇“盲商”郑举选就在其中。

当年11月,郑举选拿到了首批小百货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凭借仅有的15元钱,他买了些鱼钩、顶针、钩针等小商品,摆在竹床上,出摊了。

后来的十几年,郑举选逐渐在汉正街崭露头角。一分钱一根针,他一年能卖出1亿根;一角钱一粒的打火石,他一年能卖出2吨。堆积滞销的货物,到他手上就能盘活。郑举选成为上世纪80年代的商界传奇。

2018年,汉正街传奇“盲商”郑举选被授予改革先锋称号。

汉正街更是在全国名声大噪。过去40多年,南来北往的客商来此集结,并逐渐安家、落户,和武汉的发展融为一体。

“自古以来,汉正街就是外地客商居多。”汉正街红宝石商圈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商场内的温州人、广州人不在少数,并且很多都是一带一、携家带口过来的。他们不仅在这里做生意,孩子也在武汉上学,很多成为了汉正街“二代”甚至“三代”。

数十年的发展过程中,汉正街遭遇的阻力和非议也不少。

改革开放初期,社会上对汉正街发展模式的质疑声不绝于耳。

摸着石头过河,敢为天下先。从彼时汉正街的发展沿革,武汉的城市精神就可见一斑。

资料记载,为回应社会争议,时任武汉市工商局局长金邦和连续10多天到汉正街调研:把口子,清理进场人数;到摊子上,连续记录3天营业额;到个体户家中,盘点小商品存量。最终得出结论:开放市场利多于弊,应当允许存在。

1982年8月28日,人民日报刊发社论《汉正街小商品市场的经验值得重视》,给武汉市和汉正街商户们带来极大鼓舞和信心。

1982年8月28日,人民日报刊发社论《汉正街小商品市场的经验值得重视》。

两年后的5月,国务院将武汉确定为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成为国内首个实施城市经济体制综合改革的省会城市。打破“重生产、轻流通”的旧观念,“放开、搞活”成为汉正街发展的主线。

党中央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汉正街也因此获得发展的历史机遇。随着改革不断深入,武汉三镇城门大开,汉正街成为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街”。

如今,汉正街已聚集了万余家服装企业,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

一个市场的开放背后,是国家政策的开放。汉正街的发展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和成就。

跟上时代步伐,从“小商品市场”到“原创设计集聚地”

随着南来北往的商家在汉正街扎根发展。进入新世纪后,变革的压力也逐渐在汉正街弥漫开来。

环境脏乱,交通拥堵,粗制滥造的仿品泛滥……这些,一度成为不少人对汉正街的印象。

对此,武汉市委审时度势,作出决定,改变粗放式的发展模式,去粗存精,汉正街整治随即展开。

过去十余年,汉正街关闭了50家消防隐患突出的市场,数千家加工厂、上万家商户转移搬迁……

交通优化、道路修缮,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在汉正街铺开。

2016年底,武汉地铁6号线正式开通。在汉正街站站厅内,充满历史元素的场景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拍照留念。蓝白天空的吊顶、古色古香的骑楼、展现汉正街街景的巨幅艺术墙、蔡林记热干面等老字号门面,一系列场景高度还原了“天下第一街”的历史面貌。

这几年,云尚国际时尚中心、龙腾大道服装城、复星外滩金融中心等现代化的商业中心在汉正街拔地而起,街道更宽阔,环境也更整洁。

基础设施逐渐改善,产业面貌逐渐落后的现状,该如何破局?

伴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推进,汉正街的内核已经悄悄发生改变。

在武汉市委部署下,2019年,《汉正街复兴总体设计方案》发布,汉正街通过商业模式、文化传承创新和治理模式创新,走上全面复兴之路。

方案指出,到“十四五”末,汉正街年交易额突破3000亿元,跨境电商交易额年增长100%以上,全国性自主品牌商贸产业集群达到10个左右,每年举办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展会和赛事活动4场以上,使汉正街成为商品研发、设计、展示及交易中心,成为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的创新试验场,成为“买全国、卖全国”“买全球、卖全球”的国内强大市场枢纽和国际性供应链管理服务中心。

“现在汉正街服装服饰超过三成都有自己的品牌。”汉正街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的新发展格局下,汉正街更要激发上下游产业链闭环的活力,助推全国服装行业良性发展。

多年来,汉正街坚持自主品牌开发,彻底摘掉了仿版、水货聚集地的帽子。

为了吸引更多设计师入驻,这几年,汉正街陆续成立了汉正街时尚创意联盟、汉正商学院、汉正街新民营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为时尚设计人才搭建发展平台。

汉正街的各大商城也在设计人才引进上持续发力,相继设立龙腾第一大道男装原创设计中心、品牌服饰广场女装原创设计中心、金正茂·汉派服装总部、云尚中韩联合服装设计中心等服装设计机构,超过500名服装设计师扎根汉正街。

在云尚国际时尚中心,30岁出头的曹克利经营着一家主打日韩风的“潮品”男装店。每过一段时间,他就会去韩国看版、进货,再融合设计成“新国货”。

25年前,曹克利的父亲曹金娒从温州来到汉正街做男装生意。其间,曹克利在武汉长大、求学,如今也追随父亲的脚步,在汉正街扎根。

更注重原创设计、更多利用互联网资源,像曹克利一样的汉正街“创二代”们正成为汉正街主打原创设计的中坚推动力。

“武汉有强大的国内市场和科教人才资源,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汉正街有了新的机遇,还要再加大转型,争取再次走在全国前列。”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流通与消费研究所所长董超说。

“复兴汉正街,还是应该以商为本,打造成商业模式、业态创新的策源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黄漫宇认为,汉正街复兴有很好的机遇,强大国内市场的建设、武汉国际消费城市的打造、5G时代的来临,给汉正街提供了弯道超车的可能。

直播带货、跨境电商成汉正街新“标配”

在龙腾第一大道商场,和陶国印一样,从福建转战汉正街的商户不在少数。

“我们看中的就是汉正街做服装的‘快反’能力,还有武汉辐射广阔的内贸市场。”陶国印认为,快速反应能力,成为今天汉正街得以在国内服装市场立足的重要法宝。

走在汉正街多福路上,两旁百余家服装面料店为聚集于此的过万家服装企业提供最新鲜、及时的面辅料,“要做一件样衣,在汉正街走一圈,什么样的材质都能搞得到。”陶国印说。

去年以来,疫情对服装产业带来不小的冲击力。上一年库存积压无法脱手,现金流出现问题。“汉正街的服装商家,走出疫情影响的步伐是比较快的。”在金正茂女装大楼内,武汉千百意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白浪正在和设计师讨论最新的女装设计思路,他说,去年以来,汉正街“硬核快反”的特点,帮助大家渡过难关。

从零开始设计到交货给客户,最快只需7天。

“在有原创设计能力的商家里,我们是发货最快的;在发货最快的商家里,我们产品质量是最好的。”白浪这样总结自己的“看家本领”。

同样作为汉正街“创二代”的白浪,从小跟父母一起和服装打交道。2015年前后,他开始独立负责公司的运作,高薪聘请设计师,做原创品牌,进驻天猫商城、直播带货,自建万方工厂……2019年,白浪的女装产销量突破100万件,全国经销网点超过60个。

已在汉正街开店3年多的福建商人林雨顺介绍,目前,广东、福建、浙江等地的男装仍采用订货制,周期以“月”计算;而在汉正街,发货以“周”计,经销商可以边销售边观察市场反应,有需求就加单,适应“快时尚”节奏,大大减少客户和生产厂家的资金占用量。

“特别是去年以来,这种模式受到更为普遍的欢迎。”林雨顺说。

2019年底,武汉跨境电商服务资源中心在汉正街成立,旨在推进跨境电商服务资源集聚共享,打造“传统市场+跨境电商平台+外贸服务商”的汉正街跨境电商新模式。在各大商场,以直播带货为主的线上销售渠道也已成为“标配”。

汉正街时装店铺的店员们充当模特,不时换上一件件时装试穿给前来采购的顾客看版型。 长江日报记者詹松 摄

曾经车水马龙,熙来攘往,以线下交易为主要模式的汉正街,如今直播平台、跨境电商为老街注入新活力,赋予新动能,凭借多年积累的产业优势,线上线下多平台发力,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正加快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当前,武汉市委提出打造“五个中心”,建设现代化大武汉的目标。勇立潮头,敢为天下先的汉正街,正随大武汉一道,大踏步迈进。

大事记

1979年底 103位无业人员持证摆摊汉正街,吆喝叫卖声吹起了汉正街未来40年高速发展的号角。

1982年8月28日 人民日报刊发社论《汉正街小商品市场的经验值得重视》。

1984年5月 国务院将武汉确定为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成为国内首个实施城市经济体制综合改革的省会城市。“放开、搞活”成为汉正街发展的主线,汉正街成为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街”。

2019年9月 《汉正街复兴总体设计方案》发布,汉正街通过商业模式、文化传承创新和治理模式创新,走上全面复兴之路。

2019年底 武汉跨境电商服务资源中心在汉正街成立。旨在推进跨境电商服务资源集聚共享,打造“传统市场+跨境电商平台+外贸服务商”的汉正街跨境电商新模式。

(长江日报记者吴曈)

【编辑:贺方程】

(作者:吴曈 贾代腾飞 詹松)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