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讲所匾额是周恩来题写的,武汉沦陷前夜他通宵酝酿社论《告别武汉父老》

长江日报讯 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是全国闻名的红色文化景点。走进农讲所大门的人,一抬头就能看到正门匾额上“毛泽东同志主办的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的字样。字体清劲有力,端庄沉稳。

农讲所纪念馆的筹备档案资料记载,1958年,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对旧址进行了修缮整理,按当年原貌作复原陈列,筹建纪念馆,由周恩来亲笔题写“毛泽东同志主办的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匾额,悬挂于大门上。

由周恩来题写“毛泽东同志主办的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匾额。长江日报记者苗剑 摄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以第二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同年年底,周恩来从延安来到武汉,出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在武汉期间,周恩来战斗在统战工作的第一线,积极宣传共产党人的正确主张,广泛团结社会各阶层爱国进步人士,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领导出版《新华日报》

1938年1月11日,在周恩来的直接领导下,《新华日报》在武汉获准注册出版、公开发行。《新华日报》由于积极宣传中共的抗日主张和各界的抗战言论,歌颂英勇杀敌的抗日将士,动员广大民众积极参加抗战,迅速成为抗战团结进步的旗帜和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公开联系各党各派各界人士的桥梁,受到广大民众的喜爱,2月份就发行1万多份,四五月间达5万多份。

6月12日,日军攻占安庆,武汉会战拉开帷幕。同日,《新华日报》发表《保卫大武汉》的社论。6月15日,周恩来、秦邦宪等在《新华日报》上发表了《我们对于保卫武汉与第三期抗战问题的意见》,具体地阐述了保卫武汉和有效地开展第三期抗战工作在军事、政治、经济方面需要采取的步骤和办法。

10月7日到9日,《新华日报》连续发表了周恩来写的长篇社论《论目前抗战形势》,该社论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关于保卫武汉的主张。

10月下旬,武汉危在旦夕。为使报纸不致中断,周恩来拟出计划:分两批疏散人员和运送物资前往重庆,一旦武汉停刊,重庆马上接着出报。

在武汉开展海外统战工作

在武汉期间,周恩来与斯诺、史沫特莱、英国记者贝特兰等人保持着经常接触。

在史沫特莱的《中国的战歌》、斯特朗于1938年出版的《人类的五分之一》和贝特兰1939年出版的《华北前线》等书中,都有在武汉同周恩来交往的记述和评论。

周恩来两次会见美国海军情报官埃文斯·卡尔逊上尉,给后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卡尔逊于1940年出版《中国的双星》,写到了这两次会见。他认为:“周的才智在中国是出类拔萃的。”

在武汉大学三次演讲

今年4月28日,武汉大学周恩来故居再次修缮完毕,正式对外开放。故居位于珞珈山南麓。1938年5月至8月,周恩来夫妇从汉口的八路军办事处搬到此处居住。

应武大师生的邀请,1937年12月31日,周恩来在学校樱园学生饭厅二楼以“现阶段青年运动的性质和任务”为题进行演讲。

武汉会战处于关键时期,为鼓舞斗志,1938年夏,周恩来在武大工学院前的大操场上进行演讲。由于要讲的内容太多,连续讲了两个晚上。

据他身边工作人员廖其康回忆,演讲中,学生们不时提问,希望讲一讲延安的情况。

周恩来高兴地说:“延安是党中央、毛主席的所在地,是共产党领导抗日的模范根据地。那里没有贪官污吏,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他希望广大青年直接奔赴抗日前线,为抗日服务。

1938年秋,周恩来又在樱园学生饭厅二楼第三次演讲。通过他的演讲,要求去抗日的学生越来越多。

武汉沦陷前夜通宵酝酿社论

无论环境多么复杂,斗争多么险恶,周恩来始终泰然自若,沉着应付,以他机敏的决策、深邃的智慧、豁达的风度以及卓越的领导才能,不断扩大党的政治影响,为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赢得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不朽功绩。

周恩来是身兼中共中央长江局副书记、中共中央代表团负责人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的多重身份来到武汉的。那时,正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刚形成时,党内外关系极端复杂,抗战形势极其紧张,因此工作也格外繁忙。

周恩来经常通宵达旦地工作,他白天在武昌的政治部办公主持部务,宣传抗战主张;晚上才过江回汉口的八路军办事处处理党内工作,经常在半夜召开中共内部的会议,直到凌晨才结束。

1938年10月24日,武汉沦陷前一晚,周恩来房间的灯光一夜未曾熄灭,他在酝酿一篇社论。

在10月25日社论《告别武汉父老》中,他郑重宣告:“我们只是暂时离开武汉,我们是一定要回来的,武汉终究要回到中国人民的手中!”

(长江日报记者张珺 通讯员刘翔)

【编辑:戴容】

(作者:张珺 苗剑)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