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武汉老一辈文艺家的艺术人生,《记忆深处的文联大院》出版

长江日报6月23日讯 上世纪50年代,武汉解放公园路的文联大院聚集了一群新中国成立初期南下武汉的作家、美术家、音乐家和戏剧家。作为一部回忆性文集,《记忆深处的文联大院》讲述了这些文艺家们在新中国文艺发端时期的辛勤奉献和几十年的艺术人生,展现了他们在艺术上的执着追求和取得的丰硕成就,以及文艺家之间真挚情谊。


《记忆深处的文联大院》。



作者们在《记忆深处的文联大院》首发式上合影。

《记忆深处的文联大院》今年5月由团结出版社出版。6月19日,该书首发式在武汉文艺家农场举行。

该书主编宋致新告诉长江日报记者,《记忆深处的文联大院》是一部回忆性的文集,收录了30多篇回忆文章。作者是这些文艺前辈的后代,他们文笔朴实生动,字里行间饱蘸深情,所记录的父辈的往事,几乎可以构成一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武汉文艺发展简史。

文艺家田涛之女田海蓝介绍,1958年,武汉市委大院旁落成了一栋“L”型的红色楼房,它的大门口挂着四块白底黑字的长条牌子:中国作家协会武汉分会、中国戏剧家协会武汉分会、中国音乐家协会武汉分会、中国美术家武汉分会。这就是后来人们常说的湖北省武汉市文艺联合会,简称“文联”。

"文联”大院坐落在郊区,当时质朴而宁静,给文艺工作者提供了良好的工作生活条件。大院里汇聚了不少著名的文艺工作者,他们到工厂、下农村、赴边疆、走基层。他们的理想、人生追求深藏在大院之中,也深藏在他们子女的记忆中。

美术家张肇铭孙子张明建说,这本书从2016年2月组稿,由于大家从小就生活在文联大院里,撰文相当于回顾他们儿时、青少年时代的经历。他们建了名为“娃们纪念册工作组”的微信群,在群里自称“娃们”,其实多是已经退休和将要退休的老人了。

大家以“娃们”视角,记长辈的成就,记儿时的琐事,笔下留下许多大院的生活细节,文章多了份真切。书中还收录了许多老照片,有历史照片、作品照片、著作图片和演出剧照,弥足珍贵。

书中收录了著名作家徐迟长子徐延的文章《百年徐迟——追踪记忆里的父亲》,著名作家碧野长女黄榕的文章《心祭——写给父亲碧野》。黄榕表示,这本书,是本温暖旳书,里面有着父辈们最好旳时光。它的最大价值,在于老老实实地记录了那段五六十年前的生活场景,不虚饰,不浮夸。其中许多的人和事,正超时速地退去,退成了历史。因此,它是值得珍惜、值得珍赏的。

(长江日报记者万建辉)

(作者:万建辉)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