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路上“半截皮带”,见证“铁心跟党走”的坚定信念

在参观军史馆时,我对长征途中红31军93师274团“半截皮带”的故事,感触很深。红军战士宁肯忍饥挨饿,也要将半截皮带留下来,带着它“去延安见毛主席”。这就是信仰的力量,就是“铁心跟党走”的生动写照。

——2016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第13集团军时说

2021年2月1日,陆军第75集团军某旅“坚守英雄连”指导员姜勇军(左二)结合新兵入连仪式讲述“半截皮带”的故事。   新华社发

半条黑乎乎的皮带,今天我们很难把它定义为食物,但在80多年前的长征中,它却可以称得上是救命粮。

在各地保留下来的革命历史遗物中,有很多当年长征途中留下来的“半条皮带”。有一个“半条”属于红军战士肖朝忠,是他长征过草地时吃剩的“口粮”。有半条皮带的主人是任弼时,时任红二方面军政治委员。当时粮食极度短缺,红军将领和普通战士的待遇是一样的。皮带上清晰保留着用刀切割的痕迹,就算是这种“食物”,主人每次也只有吃3小段的“份额”,虽然味道难闻,难以下咽,却被风趣地称为吃“煮牛肉”。

这些特殊的“食物”被保存下来,收藏在博物馆里,它们揭示着中国共产党的队伍如钢似铁的奥秘。“风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里,收藏和展示着的一条被截去一段的老式牛皮皮带,皮带的背面烙有“长征记”3个字。这条皮带的主人,是一名普普通通的红军战士——红四方面军31军93师274团8连战士周广才。这半截皮带,见证了长征那段艰辛而充满希望的岁月。

半截皮带见证红军长征过草地的岁月。

长征路上,14岁红军小战士留下“半截皮带”

1936年7月初,红四方面军开始第3次穿越莽莽草地北上。除了恶劣的自然环境,红军战士面临的最大威胁就是粮食严重短缺。刚进入草地时,每人每天还有3两青稞面,但不久部队就陷入断粮的绝境。草地荒无人烟,无处补给,战士们吃起了所有能抵御饥饿的东西。

红四方面军31军93师274团8连小战士周广才当时只有14岁,进入草地不久,他们班的干粮就吃完了。当6位战士的皮带吃完后,大家对周广才说:“该吃你的了。”

战友们都知道,这条皮带是周广才1934年在战斗中缴获的战利品。周广才实在舍不得吃掉心爱之物,可为了抵抗饥饿,挽救全班战友的生命,他只得将自己的皮带贡献出来。看着皮带被细细地切成一小段一小段的皮带丝,漂在稀溜溜的汤水里,周广才禁不住流下了眼泪。

当皮带第一个眼儿前面那一截被吃完后,他实在忍不住了,哭着恳求战友说:“同志们,我们把它留作纪念,带到延安见毛主席吧!”就这样,大家怀着对革命胜利的憧憬,忍饥挨饿,将这吃剩的半截皮带保留了下来。

后来,周广才的6位战友相继倒在了长征路上,只有他胜利到达了延安。为了缅怀牺牲的战友,他用铁筷子在皮带背面烫上了“长征记”3个字,并用红绸子包裹起来。

1975年,周广才将这条珍藏了几十年的“半截皮带”捐赠出来。

“半截皮带”传承红军不灭的精神信念火焰

曾经的红四方面军31军93师274团8连,如今是陆军第75集团军某红军旅4连。据《解放军报》报道,2017年7月上旬,该连官兵刚刚移防到位,第一件事就是把“半截皮带”(复制品)等“传家宝”,庄重地放入荣誉室展柜。

85年来,“半截皮带”的故事在周广才所在部队——第75集团军某旅4连代代相传,成为新兵下连队后的第一课,也成为4连雷打不动的“战斗动员”课。85年来,“半截皮带”承载着红军将士对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见证着一代代官兵铁心跟党走的不变初心。4连官兵紧紧团结在党旗下,坚定地传承着红色基因,延续着忠诚于党、能打善战的光荣传统,在战场屡建奇功,曾荣立集体一等功,被中央军委授予“坚守英雄连”荣誉称号。

近年来,伴随改革强军的铮铮号角,“半截皮带”信念精神感染激励着连队新一代官兵奋勇投身强军兴军实践。连队全面建设不断取得进步,50余人次立功受奖,连队被评为践行强军目标先进基层单位。

“皮带歌”见证红军壮烈而伟大的历程

“牛皮腰带三尺长,草地荒原好干粮。开水煮来别有味,野火烧熟分外香。一段用来煮野菜,一段用来熬鲜汤。有汤有菜花样多,留下一段战友尝。”这首《牛皮腰带歌》,是红军战士们在长征时期创作的,也见证了那段壮烈而伟大的历程。

敌军的围追堵截、恶劣的环境、遥远的路途、粮食的短缺……红军长征途中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其中,粮食严重不足一直是长征部队途中频繁遭遇的棘手问题。战士们不得不靠挖野菜、嚼草根、啃树皮来充饥,到后来,无论枪带、皮带、鞋子上的皮子、皮毛坎肩、马鞍子等等,凡是能充饥的都拿来吃。

野菜、草根毕竟不顶饿,皮带成了草地上最抗饿的东西。为了把难咽的皮带嚼进肚子里去,红军战士们想尽了各种办法。

第一种方法是煮着吃。先用刀切成一条一条,然后要煮到最表面一层软了,小心刮去,里面就是可以吃的牛皮。战士们背靠背坐着,一条皮,要用力咬。

第二种方法是烤着吃。烤到有些变色、变软,就能吃了,可不能烤久,不然烤焦就浪费了。烤好后趁软,撕咬成一小块嚼;嚼几下,喝口水;嚼一天才舍得囫囵咽下,一根皮带吃了一个月。

第三种方式是先煮再烤。放在开水里泡软了,再埋在火堆里烤,借着里面没熄掉的火烧熟。一扒出来,你一口我一口谦让着咬。

第四种方式是先烤再煮。先用火烤热,烤完把黑灰刮掉再放到锅里煮,等煮软了切成丝,和野菜粥搅在一起吃。

中共武汉市汉南区委党校教师杜龙感慨地说:“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队伍如钢似铁的奥秘,是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生动写照。”

(长江日报记者邓小龙)

陆军第75集团军某旅文物陈列室还原红军过草地——“半截皮带”的情景。 新华社发

【把革命前辈开创的事业推向前进】

“风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开国上将肖华写下了《长征组歌》中的《过雪山草地》,感人至深,激励和鼓舞着共产党人发愤图强、奋发有为,继续把革命前辈开创的事业推向前进。

在红军万里征途中,茫茫几百里水草地,是他们走过最艰苦、最壮烈的一段历程。据记载,红军走过的草地,主要是今天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连接段的川西北松潘大草地,包括现在的松潘草地、红原草地和若尔盖草地,纵长约500里,横宽约300里,平均海拔3500米以上,空气稀薄,属于青藏高原寒冷气候区,主要特征是寒冷、潮湿。

这些草地属于高原湿地,白河和黑河由南而北纵贯其间,由于排水不良,形成了大片沼泽,远远望去,茫茫无际。水草盘根错节,结成片草甸,覆盖在沼泽之上,草甸之下,积水淤黑,腐草堆积,深处没顶。草地的气候非常恶劣,冬天长夏天短,年平均气温在零摄氏度以下。雨雪风暴来去无常,夏季基本上天天下雨,或者雨夹雪。

草地不仅人迹罕见,也无鸟兽出入,其艰苦无法用语言形容。正因为如此,为避开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红军队伍踏上了敌人认为不敢走的路,经草地北上。

过草地面临的最大困难是饥饿。当地是藏民聚居区,海拔高,主要作物是青稞。因此,红军过草地时吃的粮食主要是青稞。出发前,红军想尽一切办法筹粮,但由于松潘地区人烟稀少,当时总人口只有五六万,还不如过草地的红军多,很难筹到粮食。每个人最多带有8至10斤,一般的带有5至6斤,有的只有三四斤,粮食严重不足。有的战士饿得没有办法,就从动物的粪便中寻找没有消化的青稞麦,一粒一粒挑出来,洗了再用茶缸煮着吃。饥饿、疾病让很多战士长眠在广袤的草地里。

“如今在中国国家博物馆,还保存着红军将士过草地时吃过的野菜、皮带等文物。”中共武汉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副主任陈晓燕说,这些珍贵文物,真实见证和讲述了红军将士长征中所经历的艰苦磨难,生动反映了红军将士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

(长江日报记者邓小龙 统筹:王永芳)

【编辑:朱晨颖】

(作者:邓小龙 王永芳)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