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敏: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

革命理想高于天。江西到处传颂着革命先烈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这是方志敏同志牺牲前留下的铮铮誓言。

——2019年5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工作结束时的讲话

2021年4月2日,人们在方志敏雕像前参加纪念活动。 新华社发

“我们相信,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到那时,到处都是活跃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

这是方志敏《可爱的中国》中,流传甚广的一段话。《可爱的中国》手稿,至今留存在中国国家博物馆。这本珍贵的遗稿,笔迹隽秀,版面清新整洁,部分页面上还做了修改。这是方志敏烈士革命理想和革命意志的珍贵见证。

方志敏《可爱的中国》手稿。

“为着共产主义牺牲,那是我们十分情愿的啊!”

位于江西南昌的方志敏烈士纪念园,展示墙上挂着数张方志敏的照片和画像。其中一张是他在敌军押送下奔赴刑场前的留影,身姿挺拔,眼神坚毅,丝毫没有胆怯畏惧。

方志敏1899年生于江西省弋阳县漆工镇湖塘村一个世代务农之家,这里也是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的摇篮。1922年,为寻求革命真理,方志敏来到上海,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并于1924年在南昌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他激动地写道:“共产党员——这是一个极尊贵的名词,我加入了共产党,做了共产党员,我是如何地引以为荣呵!从此,我的一切,直至我的生命都交给党去了。”

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1927年8月下旬,大革命失败后,方志敏化装成农民,从吉安步行回到弋阳传达“八七会议”精神,组织农民武装。1934年11月初,方志敏率红十军团北上抗日,遭国民党军重兵围追堵截,被7倍于己的敌军重重围困在怀玉山区。他带领先头部队奋战脱险,但为了接应后续部队,又冒着危险,复入重围,终因寡不敌众,弹尽粮绝,不幸被俘。

被俘那天,国民党士兵搜遍方志敏全身,除了一块怀表和一支钢笔,没有一文钱。

在狱中,面对敌人的严刑和诱降,方志敏正气凛然,坚贞不屈。他以顽强的意志和超人的毅力,在4个月的时间里,撰写了《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可爱的中国》《清贫》等近14万字的文著。

面对死亡,他写道:“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为着共产主义牺牲,为着苏维埃流血,那是我们十分情愿的啊!”

老人义务清扫方志敏旧居15年,《清贫》纳入小学统编教材

江西省乐平市十里岗镇篁坞村,73岁的老党员汪周孝已经义务清扫方志敏旧居15年了。因为家住方志敏旧居隔壁,他每天清晨都会带着抹布扫把,将旧居内的木桌、衣柜、床铺被子一一整理妥当。

2017年,这里建成篁坞红色教育馆。汪周孝义务为来访市民讲解,把方志敏在篁坞革命的经历讲给他们听,“希望他们把红色精神传承下去”。

2019年是方志敏烈士诞辰120周年,其以身殉志的事迹被纳入义务教育统编教材,已在包括湖北在内的多个省份使用。

武汉市黄陂区名流学校语文老师陈偲说,在讲到《清贫》这篇课文时,她在班里开了一堂红色班会,向学生们讲述了方志敏面对严刑拷打仍大义凛然,坚贞不屈,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还写下了《可爱的中国》《清贫》《狱中纪实》等著名篇章时,不少孩子感动落泪。

方志敏(1899—1935)

江西上饶市弋阳漆工镇湖塘村人,中国共产党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1935年1月29日被捕,8月6日牺牲,时年36岁。

(长江日报记者陈晓彤 统筹:王永芳)

【编辑:朱晨颖】


(作者:陈晓彤 王永芳)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