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继才守岛卫国32年,爱国奉献,做新时代奋斗者

王继才同志守岛卫国32年,用无怨无悔的坚守和付出,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华章。我们要大力倡导这种爱国奉献精神,使之成为新时代奋斗者的价值追求。

——2018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对王继才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

2021年6月11日,王仕花坐船下岛,去女儿家过端午节,“过几天再回岛上去”。

“开山岛是我的家,上岛才是回家,离岛,那是离家。”6月13日,王仕花告诉长江日报记者,开山岛上,有丈夫王继才的雕像,有她和丈夫32年守岛的故事。

开山岛,我国黄海前哨,面积只有两个足球场大,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王继才,26岁接受守岛任务,在没水没电、植物都难以存活的孤岛上,和妻子王仕花默默坚守了32年。2018年7月27日,王继才在执勤时突发疾病去世,年仅58岁。

王继才走了,众多继任者成为了新一代的守岛人,他们像王继才一样,每天升旗、巡逻,坚守着这0.013平方公里的宁静。

如今的开山岛,红色的国旗、白色的灯塔、灰色的岩石,景色依旧,仿佛一切都不曾改变。

夫妻守岛32年,坚守“英雄之志”

王仕花向记者的讲述,从1986年开始。

“石多泥土少,台风时常扰,飞鸟不做窝,渔民不上岛。”王仕花说,开山岛荒芜到连海鸟都不愿歇脚。

1985年,开山岛的部队撤编后,设立民兵哨所,但因条件艰苦,先后上岛的十多名民兵都不愿长期值守。

人们纷纷下岛回家,却唯独不见王继才。1986年8月30日,王仕花上岛搜寻她“失踪”的丈夫,站在面前的却是一个胡子拉碴、满身臭味的“野人”。

这一次,王仕花没能拉回丈夫,独自一人下岛;一个月后,王仕花没能拗过丈夫,带着衣物、铺盖,与丈夫一起守岛。

没有电,没有淡水,有的只是劈头盖脸的海风。夫妻俩开始了32年的坚守。

王继才(1960—2018)、王仕花夫妇(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这岛,只有你能守住,不要当逃兵!”王仕花说,丈夫当年上岛时,江苏灌云县人武部领导的这句叮嘱,王继才记了一辈子,刻骨铭心。

然而,让王仕花刻骨铭心的却是儿子王志国出生的经历。

1987年7月,王仕花即将临产,但台风却再一次锁住了岛。情急之下,王继才抓起步话机联系镇武装部长,在部长妻子的指导下,自己动手接生!伴着孩子的第一声啼哭,王继才手忙脚乱找来一把剪刀,颤抖着剪断了脐带。儿子呱呱坠地,连个裹布都没有,王继才撕开身上的背心在开水里一煮,裹在了孩子身上。

因为缺乏补给,这对守岛夫妻过了10多年半饥半饱的日子;因为没有通电,他们点了20多年煤油灯;因为没有淡水,他们喝了30多年雨水。

王仕花回忆,儿子志国8岁那年,台风连续刮了17天,岛上没粮了。全家人靠吃生牡蛎充饥,小志国撒的尿都是乳白色的。

“开山岛插着国旗,我们天天守的就是国土。”在王继才、王仕花夫妇眼里,祖宗基业,寸土不能丢!

“王仕花哎,起来了,升国旗了!”丈夫的这句话无论是生前还是至今,每天都在王仕花的脑袋里重复。旗杆是一根坚韧的长竹,升旗时,王继才升旗,王仕花敬礼。

对于每天升旗这件事,王仕花曾不解地问丈夫:两个人的小岛,升不升国旗又有何妨?王继才的回答斩钉截铁:“守岛就是守国门,开山岛虽小,但领土神圣,必须升国旗!”

2018年7月27日,王继才倒在了开山岛的台阶上。哨所办公室的桌子上,放着他生前升过的最后一面国旗。

32年,一口水窖、3只小狗、4座航标灯、数十棵被吹歪的苦楝树、200多面升过的旧国旗,勾勒出王继才的守岛岁月。

接力者报名守岛,延续“英雄之路”

“我常常看到妈妈在家里发呆,要喊好多声,她才回过神来。”6月13日,王志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回忆父亲王继才走后那段时间母亲王仕花的状态。

王志国说,父亲走后,他陪母亲上岛收拾父亲遗物。“妈妈一上岛,马上就来了精神,眼睛到处扫,到处看。”王志国意识到,开山岛是父母一辈子守护的地方,母亲已经离不开这里了。

母子俩上岛第二天,王志国就陪母亲递交了继续驻岛的申请。

考虑到王仕花长年守岛落下一身病痛,不宜继续守岛,灌云县决定在全县选拔优秀民兵轮流上岛值守。倡议书发出后,广大民兵踊跃报名。县人武部最终从500多名志愿者中遴选出首批10名民兵,轮流登岛值守,并聘任王仕花为哨所名誉所长。

别人是轮流值守,可王仕花依旧是长期坚守这个“岛上的家”。

与丈夫共同守岛32年,“岛上的家”才是熟悉的、踏实的。今年春节,王仕花和孩子们是在岛上过的。年后孩子们上班去了,她留在岛上。

“因常年受海边潮气侵蚀,妈妈的左腿患病,走路很吃力。”王志国担忧着母亲的身体,可王仕花却对此不以为意。

“我在吃中药,没事呢。”电话那头,王仕花声音爽朗。她每天还是和守岛的民兵一起升旗、巡查,帮他们除除草、浇浇水。当然,还有向新上岛的民兵们鼓劲。

“起初挺兴奋,会和一起值守的战友聊到很晚。可是岛上只有几个人,再多的话也会聊完。”90后民兵刘立春说,在这座石头岛上,夏天格外热,冬天又特别冷,晚上得盖好几床被子。

“守岛就是守家,国安才能家安。”“你不守,他不守,这岛谁守?”守岛的王仕花常常与这群新一代守岛人聊天。邵正刚、刘立春、孙良奎等守岛民兵也渐渐从王仕花的回忆里,读懂了王继才无怨无悔的坚守和付出,守岛信念和决心变得更加笃定。

参观者纷至沓来,感悟“英雄之魂”

开山岛上,立有一尊重600公斤、高2.4米的王继才雕塑。

历时一年打造的这尊雕塑,面向一望无际的大海,背靠坚实的开山岛。

在岛上,王仕花每天都要站在“王继才”身边陪他一阵子。

如今的开山岛,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周都会迎来一批批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参观者。

现在,在灌云县燕尾港与开山岛之间,特别定制的“开山岛号”和“王继才号”两艘客轮,以“学习”为主题,以“强国红”为主色调,为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学习者提供着便利。

连云港军地合力,在开山岛上已经打造了“一路”“一馆”“一室”。根据王继才生前在岛上升国旗、查坑道、观海况、护航标等工作和生活轨迹,规划布点出一条环岛“英雄之路”;在保护开山岛原有营房外观的基础上,对内部进行改造,整理收集王继才生前生活、工作用品及先进事迹材料分区布展,建成“开山岛夫妻哨”事迹陈列馆,让学习者直观感受“英雄之举”;同时,还将开山岛上原有部队会堂改造成主题教室,依托连云港市委党校教师、王继才生前同事好友,以专兼职形式开展现场教学、解说,让上岛人员深入感悟“英雄之魂”。

王继才的雕塑前,参观学习者会重温入党誓言,会问王仕花不屈不挠战胜困难的往事,也会尝一尝从开山岛水窖打上来的靠泥鳅净化的饮用水。

人们眼里,这里有王继才战天斗地、坚守孤岛的感人故事。

夕阳西下,人群散去时,王仕花会独自站在雕像前,静静地陪在“丈夫”身边,看着那32年都看不厌的大海。

如今,开山岛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前来参观学习的人络绎不绝。

【接力者邵正刚:  “我希望像王继才那样,守到守不动为止”】

退伍军人邵正刚,是王继才去世后第一批参加守岛的民兵,至今已经快3年了。面对岛上艰苦的环境、枯燥的生活,他从未有过想要放弃守岛的念头。

2018年夏天,“听说要选人上岛值守,我第一个报名,并且写了申请。王继才的爱国奉献精神让我热血沸腾”。邵正刚当时也没和家人商量就直接报了名。

虽然知道艰苦,但真正上岛后,看到四处乱飞的蚊虫,邵正刚还是很难想象王继才“守岛卫国32年”是怎么度过的。“住的地方也很简陋,窗户都是破烂的,岛上缺电,用水都是靠下雨时收集的雨水。”邵正刚介绍,但他们坚持下来,“因为我们是来守岛的,不是来享受的”。在邵正刚看来,在岛上待的时间越长,就越能切身体会王继才夫妇的伟大。

2020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港口封闭,船只无法出海,在生活物资短缺等众多困难面前,邵正刚和同伴林子桥在岛上驻守了整整一个月。家中孩子发烧的消息传来,邵正刚心如刀绞。“望着一望无际的大海,我急得整晚睡不着觉。突然间,我想到了王继才,他也是一名父亲,他肯定也经历过这样的无助。”邵正刚对长江日报记者回忆。

尽管一宿没睡,但第二天早晨,邵正刚和林子桥按时起床升旗、巡岛、观测、写日志。工作结束,和女儿视频得知烧已退时,他长长舒了一口气,也抹了一把泪:“以前王继才哪有条件和儿女视频啊!和他相比,我们守岛,要幸福多了。”

2020年底,灌云县人武部开始选拔第3批守岛民兵,邵正刚申请继续留下来守岛。“每年都会选拔,我以后也会申请继续留下来守岛,我希望像王继才那样,守到守不动为止。”邵正刚说。

王继才(1960—2018)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人。2003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江苏省灌云县开山岛民兵哨所所长、开山岛村党支部书记。自1986年起,王继才和妻子王仕花二人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守卫孤岛整整32个年头。2018年7月27日,王继才在执勤时突发疾病,经抢救无效去世,年仅58岁。

2014年,王继才夫妇被评为全国“时代楷模”。2019年2月18日,王继才获得“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荣誉称号。2019年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王继才“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2019年9月25日,王继才获“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

(长江日报记者郭佳 统筹:彭仲)

【编辑:贺方程】

(作者:郭佳 彭仲)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