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颗公斤级微小卫星“90后”造

“皮星二号”卫星模型。 记者郭良朔 摄

长江日报融媒体9月26日讯(记者黄莹)这是一个“90后”造卫星的时代。26日,长江日报记者在商业航天产业成果展现场发现,中国第一颗公斤级卫星,以及国内首例承担重大试验任务的应用型皮纳卫星,背后是一个十分青春的研发团队,平均年龄只有26岁。

这两枚已上天的卫星都属于微小卫星。其中“皮星一号”已在轨运行8年。长江日报记者从展览的模型看到,是一个金色的正方体形状,边长仅15厘米,重3.5千克,十分小巧。搭载了全景摄像头,主要用来拍摄地球照片。

据了解,“皮星一号”整星都是一体化、模块化设计,是中国首颗公斤级卫星,也是国际上功能最为齐全的皮纳卫星之一。“皮星一号”探索了一条以工业级器件为主研制航天器的技术途径,开创了我国皮卫星研究领域,为皮卫星后续发展应用奠定了工程技术基础。

9月20日,“皮星二号”迎来了三周岁生日。体型比“皮星一号”略大,搭载了能覆盖1.5米直径空间范围的展开机构,仅20公斤的重量,却拥有约10公斤的任务载荷质量。“皮星二号”研制验证了包括测控数传一体机、微小型双频GNSS接收机等多项创新领先技术,并解决了携带大型挠性展开机构的皮纳卫星高精度姿态控制,这项技术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

展览负责人告诉长江日报记者,“皮星一号”和“皮星二号”卫星都是浙江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微小卫星研究中心自主研发的,82名师生参与其中,平均年龄仅26岁。

研发过程辛苦而充满激情。2007年,团队研制的首颗卫星发射失败,遭遇重创,但这些年轻的研究人员没有气馁,迎难而上。在“皮星二号”11个月的研制里,2106人次通宵加班,全年工作335天,最终发射并运行成功。主力研发人员都是手机24小时开机,经常在凌晨被一个电话叫回实验室,通宵更是家常便饭。有人最长一次曾连续测试四天四夜。

研发团队里,不少人还是知乎大V,热衷于向大众科普航空航天相关知识。

【编辑:朱艳琳】

(作者:黄莹)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