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人手记• // 周大新与他的泣血之作

文/周百义

周大新的长篇小说《安魂》

     与大新交往已有些年头了。

    大新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汉家女》是1988年在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在此之前,大新没有结集出版过作品。这一年,我到南阳找二月河组稿,当时尚在世的《南阳日报》副刊部的编辑周熠兄,带我去见了大新。

    当时,大新尚在山东部队服役,他刚好休假在家。大新的夫人杨小瑛在南阳市人事局工作,她是武汉大学图书馆系毕业,与我是校友。大新和夫人在宾馆里隆重地招待我。一道道的菜,一杯杯的酒,大新在南阳的文朋诗友都被请来作陪,都来向我这个小编辑敬酒。离开南阳时,大新的夫人给我准备了丰盛的土特产。

    大新属于谦谦君子,尽管他的短篇小说《汉家女》刚刚获得全国短篇小说奖,他见人还是十分谦恭,没有一个大作家盛气凌人的样子。他说话声调始终是缓缓的,仿佛没有抑扬顿挫。与他通电话,你能感觉到电话那头大新和蔼的神态。

    1994年,《跨世纪文丛》第四辑收录了他的中短篇小说集《瓦解》。能够收录进这套书的,大多数是中国文坛一线作家。收录大新作品的时候,我尚未回到出版社负责。第四辑虽编辑工作已做完,但社里当时资金短缺,印刷厂又不愿垫资印刷,版型一直放在那儿。当时,对这套书是否继续出版,社内外有不同意见。我本着对文学的热爱,请求出版局印刷处的负责同志帮忙联系印刷厂,总算将这套书付印。接着,又在汉召开了《跨世纪文丛》出版研讨会。

    2003年,我策划了“九头鸟长篇小说文库”,其中收录了大新的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传说》。小说出版后,为了让更多的读者了解这本图书,作为责任编辑,我与大新有一个对谈。我拟好提纲,请他就《战争传说》的创作缘起、结构、视角、主要人物、对战争的思考、现实意义等进行回答。这个对谈,国内几家报纸曾发表过。

    虽然我只担任过他的作品一次责任编辑,但因为同是河南人,加之大新为人忠厚、谦逊、朴实,并且勤奋多产,我们一直保持着联系。后来我关注着大新的创作,他的创作势头很旺,新作迭出,长篇小说《湖光山色》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我第一时间去电向他表示祝贺。

    去年,我读到大新的长篇小说《安魂》。这是大新献给他因患癌症早逝的儿子周宁的泣血之作。

    大新儿子周宁去世的消息,我是很久以后从一个朋友处才获悉的。按说,我应当立即打电话去安慰大新夫妇,但犹豫再三,觉得此时再提起此事,有在伤口上撒盐的可能,便作罢了。2015年夏天,我从集团岗位上下来后,单位计划要我去北京一家出版社主事,我策划了一套选题,便约大新一起坐坐,想听听他对这套书的意见。

    聚餐的地点在大新工作的总后不远,是一个河南老乡开设的餐馆。我们谈文学,谈出版,也谈到我们计划的一套选题,我问到了他的夫人——杨小瑛女士,但仍是没敢提及他的儿子——我仍然担心会揭开他尘封已久的记忆。

    大新的儿子我见过两次。第一次是1988年在大新南阳家里,那时周宁还是一个9岁的孩子,见人很懂礼貌,一口一个叔叔地叫。第二次是我与大新签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传说》的合同,在总后家属院大新的家中。这是2003年的一个秋天,那时周宁已经在读研究生了。十几年前的一个小小少年,已经成为一个帅气英俊的小伙子,他礼貌地与我们打了个招呼后,就去忙自己的事了。谈话间,大新说起儿子,看似十分随意但仍能感觉到慈父的怜爱。

    但没想到上天无情,2008年,大新的独子29岁英年早逝,白发人送黑发人,任何人都可以想象得到大新与妻子是何等痛彻肺腑!当大新心情平复后,他用对话体,记下了儿子呱呱落地到童年、少年、青年的一生,写下了一个父亲锥心泣血般的忏悔。正如在《安魂》一书的扉页上大新所写:“献给我英年早逝的儿子周宁,献给天下所有因疾病和意外灾难而失去儿女的父母”。尽管,大新“以彻底的真诚和勇气直面死亡, 从哲学的广度和高度反思生命”,并且通过小说的后半部分,写儿子在天国向父亲倾诉极乐世界的欢乐图景,但读来仍然让人心碎。这本书后半部分的浪漫主义虽有宽慰父母的作用,但真正感人的,还是前半部分的现实主义书写。我相信,大新在写下这些文字时,不知流下了多少眼泪,大新的妻子读到这些文字时,更是无以复加的绝望与悲伤。正如评论家胡平所说:“我们尊敬的作家中,恐怕只有两位曾点燃自身,以生命为火炬,照亮了我们意识到的生死两界,一位是史铁生,一位是周大新。”

   读了大新的泣血之作,为人父者,我感同身受,热泪不时涌上我的眼眶。我后悔没有在大新面前说几句安慰的话——哪怕有些迟到,于我也是一种忏悔与解脱,或者正如这本书名:《安魂》——安慰我的灵魂。

周百义

  周百义 湖北省编辑学会会长,《荆楚文库》编辑部主任,原长江文艺出版社社长,长江出版集团总编辑。获韬奋出版奖,湖北省文化名人、出版名人称号。【编辑:袁毅】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