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持寸铁叩天扃• // 彭家珍身后事




文/蒋蓝

彭家珍

彭家珍壮烈许国之后,其铁血斑斓之志犹如彗星袭月,激活了一代人的豪情。缅怀烈士的追悼会一共开过6场。1912年2月22日,在南京临时政府的川籍党人发起追悼四川烈士的大会,以巴蜀烈士邹容、彭家珍、喻培伦等为主要祭拜者,孙中山及各部负责人都亲临会场。1912年3月初,孙中山主持追悼全国革命死义烈士会,他屡屡提及“彭大将军”,在场人无不热泪长流。同月13日,参与北伐的蜀军从沪返川抵达湖北宜昌,因彭家珍原是该军的筹备者,又曾被选为副总司令,就在宜昌召开了一次以彭家珍为主要缅怀人物的追悼大会。后来重庆也举行了四川死义烈士的追悼大会,彭家珍的三叔、四叔参加了大会。四川军政府正副都督尹昌衡、张培爵专门为彭家珍在成都忠烈祠开了一次隆重的追悼会。彭家后人的回忆资料指出:“彭家珍的未婚妻王清贞坚持要过门守贞,亦于此次会上举行仪式。”(见《彭家珍玉碎清崩》,刊发于 “金堂县公共信息网”)

    关于烈士遗孀王清贞,举行“一个人婚礼”的情况非同寻常。

    在彭家珍就读北校场成都武备学堂期间,学校军事教官张蓬山已经知道彭家珍乃“栋梁之才”,就想把自己的外甥女王清贞许配给彭家珍。王清贞父母早逝,一直跟随舅舅张蓬山生活,在彭家珍18岁那年,张蓬山向彭家珍的父母提亲。

    据说,仅仅在彭家珍将要东渡日本之前,张蓬山把彭家珍请到自己家,在没向彭家珍讲穿的情况下,王清贞隔着门帘看了心上人一眼。

    岂料,这就是人生的最后一面。

    我偶在成都的民俗史料里查阅到一条珍贵记录,终于得以一窥“红白婚事”的究竟:

    彭家珍牺牲后,其未婚妻王清贞女士立志以婚嫁形式过门守节。婚礼择于成都灯笼街122号(彭家珍之父彭仕勋租赁的宅院)举办。是时,门外张灯结彩,设鼓乐以迎宾客;门内全以缟素布置,庄严肃穆。王女士过门时乘四人抬大轿,上扎黄白色绫彩,轿前一人擎自布长纛,上书“义烈士彭公大将军夫人过门守节”。轿后随送亲队列,大汉四川军政府都督尹昌衡、副都督张培爵并辔护送。军乐齐鸣,车马络绎,观者如堵,无不为之赞叹流涕。上海名报人包天笑在其《秋心阁纪事诗》中有赞咏:“素车白马缟衣裳,道是谁家新嫁娘。赢得路人齐雪涕,小姑今日嫁彭郎。”

    苏东坡题《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诗中结句云:“舟中贾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小姑”即小孤山,此山在江西彭泽县北的长江中,山形似发髻;“彭郎”即澎浪矶,在小孤山对岸。民间传说用其谐音,以“小孤”为“小姑”“澎浪”为“彭郎”,喻为夫妻。苏东坡、包天笑诗均引此传说,前者诙谐旷放,后者哀忱沉痛,真挚地表达了对王女士的敬意。(李兴辉《蕉竹楼诗文集》,作家出版社2009年3月版,370—371页)

    时年23岁的王清贞发誓:“我愿意为家珍守节,抱养个儿子,将来延续烈士这一房。”

    1961年,王清贞患老年性偏瘫,儿子彭传直接她到山西太原居住,直至1963年12月去世,享年76岁。“把骨灰带回去和你爹爹葬在一起”是她最后的愿望,也是她毕生的渴盼。多年以后,王清贞的骨灰葬于成都城厢镇彭家珍衣冠冢旁……

蒋蓝

    蒋蓝 朱自清散文奖、人民文学奖、中国报人散文奖、西部文学奖、中国新闻奖副刊金奖、四川文学奖、布老虎散文奖得主。已出版《踪迹史》《成都笔记》《蜀地笔记》《豹典》等多部文学、文化专著。【编辑:袁毅】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