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座”似成传染病,缓解“霸座”焦虑只能靠法律?

长江日报评论员 杨于泽 

自8月21日济南开往北京的高铁“霸座男”事件以来,社会舆论对于霸座话题的关注热度持续至今。近日有人将高铁霸座者的照片组合成一张所谓“霸座全家福”,其中有“霸座男”“霸座女”“霸座婶”“霸座叔”“霸座大爷”,甚至还有“霸座老外”。有人说,“霸座”似乎成了一种传染病,有关方面是不是拿它没辙了?

实际上事情还在起变化,在最近的几起高铁霸座事件中,有群众由旁观者变成“干预者”,有的说理要求霸座者让座,有的直接出手将霸座者从座位上拽起。不管是舆论上的持续讨论,还是围观群众出手“干预”,它反映的都是一种普遍的社会情绪,即对少数人不遵守社会生活规则的焦虑。包括国人出国旅游时的一些不文明举动,动辄引发国内媒体的关注与放大,背后其实是国人的同一种焦虑。

透过这种焦虑,我们看到了一个新的社会矛盾,即人们要求现代社会生活规则化、秩序化,而一部分人的观念、道德意识与行为习惯还跟不上急剧变迁中的社会生活的要求。今日中国城市的人口密度越来越高,人口流动不仅越来越频密,而且越来越依赖地铁、高铁等交通工具。公共空间越来越拥挤,社会生活越来越需要秩序与规则。但现在确有一些人不讲规则,凡事随心所欲而逾矩,导致社会生活的某些失序失范。

事实上,中国正在经历一个社会转型期,传统与现代交融,落后与先进并存。按照费孝通先生的经典分析,中国传统上是一个“乡土社会”,秩序强调的其实是长幼尊卑,而不是平等主体之间的关系调适。在若干霸座事件中,霸座者正是以自己年纪大为由要求年轻人让座。在更多的社会生活场景中,一些人对公共秩序和他人权益是不够上心的,有时候还相当不以为然。

社会生活的规则化、秩序化本质上是法治化,以尊重每个人的权利为本质特征。这不是说现代社会生活就不讲风格、风尚,给需要让座的乘客让个座,给需要帮助的人助一臂之力,人际交流交往多一些彬彬有礼、少一些霸道蛮横,这恐怕永远都是社会生活中需要提倡和鼓励的风尚。但让座是别人的风格风尚,而不是任何人霸占他人座位的借口。霸占他人座位,反过来强求别人发扬风格,岂不是一个悖论?

公共生活充满道德伦理之问,也离不开是非判断。讲道德也得明是非,模糊了是非,对风格风尚的诉求也会落空。张三买了一个靠窗的高铁座位,而霸座者喜欢上了张三那个靠窗的位置,但那个座位是张三的,我们可以说这是铁路运输企业与张三定立的契约,其实也是一种常情常理。明是非,就是懂得尊重别人的权利,明白自己的举止是对还是错,就是认同社会规则的重要性及其对于所有人的价值。霸座并为之诡辩、耍赖,是既不讲风尚,也没有道理,更没有是非。

法律法规为社会秩序和规则提供保障,使我们不致堕入“丛林社会”。但法律法规不可能为社会的每一个场景、人们的每一举动都度身定制条文,所谓法治社会、规则社会,也并不表示法律法规规章没有明文规定的地方,就可以胡乱行事。让公共生活变得井然有序的,除了法律,还有社会风尚、道德观念、是非观念等等,有些未必行于明文,但都在我们的生活世界和内心世界发挥作用,照看着言行举止,维系着公序良俗,调适着社会关系,增进着公共福祉。

【编辑:符樱】

(作者:杨于泽)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