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襄助兴盛 打造会展之都 四新生态新城: 城市副中心活力绽放

每天清晨推开房门,75岁的肖登维总是先深吸一口气,好好品味一下最新鲜的空气。他生于四新、长于四新,后成为四新农场的第一批工人。如今的四新让他感到既熟悉又陌生,还是这片曾经熟悉的土地,但日新月异的变化令他目不暇接。

打开地图,四新片区位于汉阳西南部,距离王家湾商圈3.7公里,距离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3.8公里,与钟家村商圈、王家湾商圈构成一个大三角,分别代表着汉阳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城因桥兴,四新片区是继钟家村、王家湾后,汉阳第三个依托桥梁而兴起的区域。“两江六湖”相拥,江城大道、四新大道为轴,白沙洲大桥、鹦鹉洲大桥、杨泗港大桥3座跨江大桥环绕,仅用14年时间,汉阳四新就从一片农田蝶变成最具活力的城市副中心。

14年间,这片17.43平方公里土地的命运被改写:19个城中村实现了改造,3.5万余居民变成“市民”,个人命运得以改变;国际博览中心建成、40多个大型商业项目陆续落地、数十家知名开发商蜂拥而至、数千亿资金涌入,四新走上了一条全新的发展之路。

钟家村赋予了汉阳辉煌的过去,王家湾给予了汉阳饱满的现在,四新则是汉阳未来的名片。

美丽的国博中心

新城市

14年崛起四新生态新城

“街道里每一栋房子都是新的,最‘老’的房子也不过10多年的历史”,四新街党工委书记陈明才说。

14年时间再造一座现代化新城,依靠的是汉阳人拼搏、创新和奉献精神。

2006年,江堤街开始启动拆迁改造,仅仅用了8年时间,就完成了全部12个自然村的改造,建成了12个集团公司、13个居委会,“正是有了群众的支持和理解,才能保证改造速度”,江堤街党工委书记罗双兰说。

规划中的四新片约有八成是农用地和居民区,地势低洼,逢雨必涝,四新人创造性拿出了“填平场地、再建新城”的全新方案。从2005年到2012年,建设方用了7年时间将四新片区平均填高2.3米。

追求完美、止于至善,四新生态新城从规划之初就注定了它的不平凡。

规划制定之初,美、英、德、澳、荷等国专家为规划献计献策;美国、德国、荷兰以及本地的4家单位组成国际联合体,编制综合交通方案,汇集当时全球最先进理念,“规划非常超前,至今仍然不落后”,武汉新区建设开发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荆武说。

14年弹指一挥间,规划蓝图已初步变成现实。

四新已建成“六横五纵”路网结构,道路密度位居武汉市之首;打造6条水系贯穿片区,形成“三纵三横”格局。

作为全国试点区域之一,四新片区的“海绵城市”建设已全部完成,城市排水、蓄水功能得到极大提升,“逢雨必渍”的历史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先后开工建设道路、桥梁、水系、景观、电力等工程上百项,基础设施累计完成投资约130亿元,打造了一座交通便利、生态宜居的绿色新城”,武汉四新生态新城管委会综合计划局副局长刘克君难掩激动。

新业态

现代会展服务形成产业龙头

8月28日,湖北省第一家以电子竞技为主题的酒店——绿地魔奇酒店开业,它面向都市潮流青年娱乐、居住需求升级,打造集“娱乐、居住、社交、购物、服务”等多功能交互的“青年乐园酒店”。

虽然建设之初曾有不少人质疑,但它开业后成为四新片区吸引年轻人的“磁极”。

新的城市需要新的产业结构,新产业链的不断创新、拓展也会推动城市的转型发展。

在武汉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中,四新片定位为建设和培育国际博览、商务办公等生产性服务职能,会展产业是片区的龙头产业。

截至2018年,国际博览中心共举办各种展览、会议1215场次,仅2017年一年就举办76场次,接待人数269.66万人次,收入2.14亿元,“会展业对周边相关产业的拉动效果更加深远。”刘克君说。

以四新生态新城为龙头,四新片区大力发展以会展会议产业和旅游业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积极培育会展业产业集群。同时制定优惠政策,引入会展企业、总部经济、路桥设计企业、文化旅游、商业地产、公益性项目等40余个项目,总投资额达800多亿元。

高速发展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招商过程中,项目品质不够优,产业结构还要进一步优化”,四新街党工委书记陈明才坦言对发展现状并不满意,正在规划围绕总部经济、现代服务业等新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新市民

创新治理加速社会融合

每天早上6点多,江堤街江欣苑社区书记胡明荣都会出门,绕社区步行至少一圈,见人问候,遇事倾听,现场收集问题、解决问题。时间一长,这就形成了“6点晨步法”,每天早起“遛弯”的不再是她一个人,而是全社区的党员干部。

江欣苑社区原是一个渔业村,城中村改造后,村民们都变成了“市民”,但适应新身份还无法一蹴而就。在胡明荣的带领下,社区坚持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经济发展,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下的城乡社区治理新路,村民们真正融入了城市,被中组部誉为全国“村改居”成功转型样本。

“原来儿子背着我买房搬了过来,我很生气,但现在我一点都不后悔了”,四新街澜菲溪岸社区居民王忠堂笑着说,“这里各种服务设施都很齐全,社区经常举办活动、提供志愿服务,让我们没有后顾之忧。”

四新街规划人口17万,本地原有人口只有6000人。四新开发后,吸引了武汉周边地区大量人口迁入。为了帮助这些新市民融入城市,街道逐渐摸索出了基层治理的“四新模式”。

澜菲溪岸社区与物业进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无缝连接,同时通过智能“享家社区”及“享当家”APP,为广大居民提供全面便捷的服务,培养了居民的归属感。社区也先后荣获全市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平安示范社区等一系列荣誉。

“新城建设不是资本的简单堆积,我们的办法就是人性化服务,坚持和居民做朋友,社区、物业同时跟进,千方百计解决市民的合理诉求。”四新街办事处主任吴红文说。

新发展

优化营商环境打造创新创业热土

14年转瞬即逝,如今的四新仍旧在不断创新变化中。

未来,四新的城市建设将会更加精致。令人惊叹慕不已的国博双子塔工程悄然启动;国际博览中心中央水系两侧的200多万平方米商业带已经开始招商;世人瞩目的方岛生态文化区建设也正在推进中,规划蓝图正在逐步完成点睛之笔。

未来四新的产业结构也将更加多元。随着汉阳区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未来的四新片区将成为创新创业热土,大批创新型企业将涌入,片区也将着手打造楼宇经济,引入企业总部、设计中心,努力打造总部经济集聚区。汉阳区将把优质会展资源与区域优势产业融合发展,布局形成集展览、会议为主导功能,汇集科创、文旅、商务总部、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多功能复合型生态服务体系,打造城市重要经济发展引擎。

刘克君满怀豪情地表示,四新片区正在向建设华中会展中心、华中外事商务活动中心、国家路桥工程设计中心、区域汽车及医药贸易中心、市级文化中心的目标前进。

我心中的红桥精神

“红桥精神”鼓励不断创新发展

刘克君(右二)在现场研究方案

未来的四新,将以拼搏奋斗精神,重点推进4项建设工作。

建设以国际博览中心为核心的会议展览区。规划形成博览展馆区、会议酒店区、主题公园区、主题社区和商务办公区五大功能区。

打造总部经济聚集区。以引进会展业、创意设计产业、商务商贸服务业、金融业等为重点,吸引国内外知名大企业集团设立企业总部、研发中心等。

建设方岛生态文化区。着力塑造以滨湖湿地为特色,兼具文化、休闲、旅游和居住功能的“生态之岛、创意之城、时尚之都”。

打造综合贸易区。着力塑造高档商务楼宇、大型购物中心、生态公园等组成的商务商贸新城形象,为大型集团企业总部服务。

打造生态居住组团。重点依托墨水湖南岸生态居住区、绿地新都会、金地城等重大项目建设,有序布局生态居住小区和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打造生态文明、社会和谐的水乡特色居住环境。

武汉四新生态新城管委会

综合计划局副局长刘克君:

“红桥精神”就是在项目引进工作中要精益求精,在维护社会稳定工作中要以人民为本。

“红桥精神”引领四新高质量建设

荆武(前)在施工工地

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效率管理,这是公司的目标和追求,我们将在“红桥精神”的引领下,建设好这座美丽的新城。  

四新建设总体的功能定位是实现三镇“功能互补、协调发展”,打造华中地区乃至全国的现代制造业基地,生产性服务中心,文化旅游中心和独具滨江滨湖特色的现代化商住新城。发展成为集中展现武汉21世纪发展建设水平的生态新城、人文新城、现代新城、魅力新城。

四新规划遵循“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和“国际化、市场化、本土化”的原则,形成具有“两江相抱,六湖连通,沟渠成网,空气清新”的滨水环境。

如今,四新片区交通条件不断优化,公共配套形象优美,商业开发全面展开,汇聚人流商流,聚集现代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活力。一座繁荣、生态的都市新城,正在傲然崛起。

武汉新区建设开发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荆武:

践行“红桥精神”需要我们以知识为载体,以人的智慧和力量为依托,实现四新的跨越式发展。知识运营城市,创新成就未来。

“红桥精神”要求艰苦奋斗打造“幸福江堤”

凝心聚力建设“精致汉阳”

罗双兰(中)慰问环卫工人及城管工作人员

江堤街始终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汉阳谋发展作为践行“红桥精神”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入新时代,江堤街将进一步艰苦奋斗、凝心聚力,在抓党建、促发展、惠民生三个方面展现新作为。

示范引领,激发党建新活力。总结推广江欣苑基层治理经验,进一步擦亮基层党建品牌;充分发挥“党员三带”示范引领作用,永葆基层党建生机与活力。

统筹聚合,找准发展新方向。依托国博中心辐射效应和拉动作用,聚焦战略发展新机遇,优化产业结构,调整产业格局,积极谋划引进智能创造、科技创新等新兴产业,培育江堤发展新增长极。

以民为本,取得惠民新突破。加快城市建设步伐,提升街区环境品质;进一步推动江堤街“互联网+”城管智慧平台建设工作,创新社会治理。

汉阳区江堤街

党工委书记罗双兰:

江堤人艰苦奋斗、凝心聚力、服务大局的品质是“红桥精神”的生动注脚,“红桥精神”更是江堤人建设新家园的内生动力。新征程上,每个江堤人都要用红桥情怀激荡精神力量,奋力打造“幸福江堤”“品质江堤”,争创“精致汉阳”标杆。

践行“红桥精神”提倡夯实基层工作

陈明才(左二)看望街道老党员

四新街党工委、办事处围绕服务四新生态新城建设的工作主线,突出抓好基层组织建设、招商引资、服务企业、民生改善、社会管理创新等重点工作,实现了党建提质、经济提速、民生提标、管理提效的良好发展态势。

近年,四新街多次获得全国、省、市、区级荣誉:连续3年获得全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优胜单位、区级文明单位等称号;2016年,该街获评区级绩效管理和领导班子考评立功单位;澜菲溪岸社区获得“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等荣誉。

2018年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推进的重要一年,针对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四新街将按照“围绕服务型街道抓好组织建设,围绕复合型经济抓好发展建设,围绕品质型街区抓好基础建设,围绕惠民型街道抓好民生建设”的总体思路,着力构建“服务型、复合型、品质型、惠民型”的“四型”街道。

四新街党工委书记陈明才:

基层工作的本质就是做群众工作,我们要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四新街作为一个新生的街道,一切都是新的,我们要大力发扬“红桥精神”,坚定不移打造让人民更满意、更幸福的和谐家园,为汉阳崛起作出新贡献。

策划:中共汉阳区委宣传部

撰文:史强 张靖 谭恋 刘嘉欣 熊烨

【编辑  高阳】

(作者:史强 张靖 谭恋 刘嘉欣 熊烨)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