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梅友点燃东湖梅园的“星星之火”

追寻红色记忆,讲好东湖故事。近日,东湖风景区陆续推出100个东湖红色故事,本期我们继续感受东湖的“红色印记”。

100个红色故事之“人民的湖”

94

冰雪梅友点燃东湖梅园的“星星之火”

进入东湖梅园,往左前方走,会看到一座“梅友”铜像:两位老者并肩而立,全神贯注凝视手中梅花。

他们便是东湖梅园的奠基者:“梅花院士”陈俊愉和“梅痴”赵守边。

陈俊愉,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中国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学科的开创者和带头人。赵守边,东湖梅园主任,著名梅花专家。

陈俊愉从1943年就开始研究梅花。1956年,在武汉大学园艺系任教的陈俊愉被聘为东湖风景区梅园顾问,他听说有个叫赵守边的人对园林很有研究,于是登门拜访,两人谈起梅花,一见如故。

他们商定,陈俊愉负责梅花品种收集,赵守边负责种植,首次在梅园种植梅花200多株,30多个品种,成为东湖梅园的“星星之火”, 从此演绎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梅友佳话。

每年春天梅开之时,陈俊愉就到磨山看梅,并和赵守边一起遍访各地,调查国内梅品种资源,发现好的品种就收集到磨山,筹建梅花品种资源圃。

十多年中,俩人带领梅园几位年轻人远赴大山深处、卖花村市,寻回许多珍品。当时搜罗回来的大多是枝条,后期繁殖任务全部交给赵守边。

园林工人在赵守边带领下,利用枝条开展大规模品种繁殖。1982年,东湖梅园开始尝试杂交育种,自行培育出40多个优良品种。

今天,东湖梅园面积已从最初的40亩,扩大到现在的1200余亩,成为全国四大梅园之首,是我国梅花研究中心所在地,其中“妙香国”为中国梅文化馆所在地。

地栽梅花2万余株,现有梅花品种近320个,800年树龄古梅一株,已进行国际登录的品种有152个。

光阴荏苒,梅开春风。这对因梅结缘的“梅友”几十年来情深意笃,爱梅、寻梅、种梅、护梅,致力于梅花事业,生命如梅花一般高洁、坚韧,让梅花走向世界,也让自己的人生完美绽放。

95

“荷花夫妻”为庆贺澳门回归,培育出200多盆反季节荷花

武汉东湖荷花博物馆位于荷花园中,是全国唯一的荷花博物馆,也是中国荷花研究中心所在地。

现保存荷花品种700多个,其中引进品种400多个,研究中心自主培育品种近300个。

荷花中心还保存睡莲品种70多个,其他水生植物100多个,是全国拥有荷花品种最多,品种质量最好、保存方式最科学的国家级品种资源圃。

东湖荷花品种最多、品种质量最好、保存方式最科学,都与一对“荷花夫妻”的一生心血有关,甚至可以说,没有他们,“中国荷花研究中心”和全国唯一的荷花博物馆就不会设在东湖,享誉世界的东湖荷花园也就没有今天。

“荷花夫妻”的雅号最早是著名作家徐迟命名的,专指王其超、张行言夫妇,并且得到花卉界同行以及社会上荷花粉丝们的一致公认。

王其超、张行言夫妇是1950年毕业于华中农学院的同窗伉俪,毕生致力于荷花栽培、荷花品种研究。

为了弄清中国荷花种质资源及分布情况,他们不畏艰险,纵横千里,穿梭于中国腹地的长江和黄河流域广大地区调查研究,足迹遍及祖国西域东部南国北疆,一次又一次发现和培育荷花新品种,丰富了中国荷花品种资源库。

1998年,“荷花夫妻”开始尝试培植“冬荷”,他们在温棚中进行反季节栽培,为澳门回归庆典成功培育出了200多盆反季节荷花。

2001年,他们又开始培育能在自然条件下生长的“冬荷”,两年后培育出单瓣红色“冬荷”、单瓣白色“傲霜”和重瓣红色的“雪里红”3种耐寒性较强的“冬荷”,“冬荷”的横空出世,彻底改写了只有夏季才能赏荷的现实,弥补了冬日无法赏荷的遗憾。

王其超和张行言从上世纪70年代起开始研究荷花,40多年共收集、整理、培育出荷花新品种330多个,发表荷、梅论文50余篇,著书10余本,是我国权威的荷花品种鉴定专家。

他们构建了中国荷花研究经典,创造性提出荷花原产地是中国而非印度的科学论证;创建荷花品种分类系统,确认花莲品种千余个,探索荷花遗传规律,在东湖创建荷花品种资源圃,大规模开发培育荷花新品种。

由于在荷花科技领域做出的贡献突出,王其超和张行言双双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王其超还被中国花卉协会授予中国荷花终身成就奖。

96

陈东升的东湖情

2006年,作为端午节民族文化活动的一部分,东湖着手打造龙舟赛,延伸东湖“水”文章。

1984年,一个意气风发的少年即将从武汉大学毕业。离校之际,他来到东湖边珞珈山顶,花了整整3天的时间,在一块石头上刻下了一个大大的“始”字,寓意“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经历了28年的日晒夜露风霜雨雪,那块大石头还在那里!虽然被磨去了些许棱角,但“始”字却清晰如故。氤氲的雾气中,当年陈东升在石头上认真雕琢的样子,仿佛就在眼前。

陈东升1979年考入武汉大学经济系。大学期间,正值青春年少的他,仰珞珈之神韵,汲东湖之灵气,经常和三五知己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得了个“逍遥学派”的雅号。

1983年毕业后,陈东升进入国家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后又成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管理世界》杂志社常务副总编,期间他首创了“中国500家最大企业”评价,在企业界影响深远。

2011年6月6日,事业有成的陈东升再次回到母校,决定个人捐款1亿元给武汉大学,专门用来建造艺术博物馆,以“92派”企业家的大手笔,为母校120周年校庆送上一份厚礼。

“生我的是母亲,育我的是母校。我要为母校建立一个校史、学术、艺术三位一体的艺术博物馆,把它建成武大的百年经典建筑,让它几百年都能教育我们武大人以武大为荣,以武大为傲。”这番在捐建协议签字仪式上情真意切的话,让所有人为之动容。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陈东升不仅把“始”字刻在了珞珈山的石头上,更刻在了自己心里。”

“大事要敢想,小事要一点点做,伟大的理想和成功都是一件件小事积累起来的。”这是他的人生追求。

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工委宣传部出品

见习编辑 薛灵毓

海报设计 西家

(作者:李文婕)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