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龄54年的离休干部马旭: “永远跟党走,永葆革命军人本色!”

长江日报7月6日讯  5月31日早晨,在湖北省军区武汉第二干休所,一位穿着迷彩服、头发花白、身材瘦小的老太太,正在自家小院内散步。院内花木繁盛,蜂蝶在草木间穿梭,翩翩起舞;小鸟在树枝上鸣叫,呼朋引伴。

这位老太太,就是离休干部马旭。她1947年参加解放军,1967年入党。几年前,她和老伴将一生积蓄1000万元捐给家乡,用于教育事业。

马旭在读书学习。长江日报记者陈奇雄摄

马旭在接受长江日报记者采访时说,小时候,她听着英雄故事成长,渴望成为精忠报国的英雄;长大后,是党和人民军队让她过上了好日子。作为共产党员和军人,她始终牢记:“人民的幸福就是我的幸福,为人民谋福利就是我的初心!我要永远跟党走,永葆革命军人本色!”

听着英雄故事成长,她从小渴望成为英雄

1933年,马旭出生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木兰县一个贫困农民家庭。那时,中国东北已被日本侵略者占领,中国老百姓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马旭的父亲早逝,她和弟弟、母亲相依为命,面对兵匪横行的世界,“不知道死亡与明天,哪个先来”。

她母亲靠走村串户唱大鼓与说评书,维持一家人生活。杨家将一门忠烈、岳飞精忠报国、花木兰替父从军等故事,她听母亲讲了一遍又一遍。从小就饱尝当亡国奴滋味的她,也渐渐地认识到:“没有国就没有家。”她渴望自己能成为保家卫国的英雄。

见过共产党的好后,她毫不犹豫加入解放军

日本侵略者投降后,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来到马旭的家乡,带领人民群众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分到田地的穷苦老百姓翻身做了主人,纷纷送儿送女参加人民军队。

马旭说,当时,她与母亲对共产党与人民军队产生了极大好感。1947年的一天,他们村的贫民会主任动员她母亲送一个孩子去当兵,“我没有多想,就告诉妈妈,我要去当兵!”就这样,当年14岁的她成了解放军女兵,被安排到东北军政大学学习医护知识。

两年后,她弟弟也参加了解放军,并考上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毕业后在新疆罗布泊马兰基地工作了一辈子。

为及时救治受伤战友,她争取到跳伞机会

马旭作为战地医护人员,参加过不少战役战斗。1954年,她被保送到第一军医大学深造,毕业后被分配到武汉军区总医院工作。在这里工作不到3年,她便主动要求调到空降兵15军服役,负责跳伞训练的卫勤保障工作。

马旭说,当时,部队不许女兵跳伞。她是军医,如果不能随同战友们一起跳伞的话,在跳伞中受伤的战友,就难以获得及时治疗。

于是,她向领导打报告,要求当伞兵。由于身高才1.53米,体重仅70斤,不符合跳伞要求,她的请求没有得到批准。但她并没有放弃,而是反复找首长申请,无果。

没法参加伞兵们的集体跳伞训练,马旭便自己想办法训练。她在宿舍里挖了个三尺多深的大坑,在坑中填满沙子,并找来两张桌子、两把椅子搭起一个跳伞平台。每天下班后,她就在这个平台上练习500次跳伞动作。

偷偷练了半年后,马旭觉得自己已经符合当伞兵的要求,便写了一封血书递给首长,“请批准我跳伞。”主管训练的首长拗不过她,便当着所有参加训练的男兵们面说,“你跳得比他们好,我就让你当伞兵!”得到试跳机会的她,一连跳了3次,每次都跳得干脆利落,动作规范。从此,她就成了我军第一代女伞兵成员。

马旭与老伴在读书学习。长江日报记者陈奇雄摄

一朝参军入伍,她永葆革命军人本色

1967年,马旭入党。她发誓,要一辈子听党话、跟党走,“为党工作一生,奉献一生!”

20世纪80年代,马旭和老伴颜学庸集中精力搞科研,发明了能有效保护伞兵踝关节在着陆时不受伤害的充气护踝,研制出高原跳伞供氧背心……

几十年来,马旭和老伴颜学庸合作,发表100多篇学术论文,撰写了《空降兵生理病理学》《空降兵体能心理训练依据》等学术著作,填补了我国在相关领域的研究空白。

马旭说,她是一个幸运儿,在党和国家培养下,“参了军、入了党、上了学、成了家,过上了幸福生活。”她一刻也没有忘记家乡木兰县。因此,她和老伴平时省吃俭用,总想着为家乡做点什么。2018年和2019年,她与老伴分两次将毕生积蓄1000万元捐献给了家乡木兰县,用于教育事业:“实现了为家乡发展尽绵薄之力的夙愿。”

今年以来,马旭与老伴,一直在努力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等“四史”。马旭说,她要活到老,学到老,永葆革命军人本色,继续艰苦奋斗,坚守初心使命,发挥榜样作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力量。(长江日报记者陈奇雄 夏晶 通讯员孟波 王贤芳)

【编辑:刘艳】

(作者:陈奇雄 夏晶)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